远行

远行
作者: 周建新 著
出版社: 上海文艺
原售价: 56.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远行
ISBN: 9787532175956

作者简介

周建新,1964年6月生于浙江桐乡。 1983年11月入伍,在南京、徐州、广州及上海的空军航空兵部队与军事院校服役28年,历任文书、干事、科长、政委等职务,上校军衔。2011年退役后在上海从事商业房产经营,并兼任复旦大学地产金融同学会常务副会长、上海复大公益基金会理事。热爱文学,先后在军内外报刊发表散文、童话等文学作品数十篇。

内容简介

故乡的航船 杭嘉湖一带,多水多船。原本有一种被称作航船的小木船,用以载客和替集镇店铺进货,每日里早出晚归,风雨不歇。我年初探亲回乡,偶尔冒出一句“搭航船去城里”的话,博得母亲开怀的一阵大笑,说:“亏你还记得,早就没了,如今通了公路,谁还坐航船……”听罢心内不由得生出几分感慨来。 很小的时候,最开心的事,便是母亲带我去县城里。大清早把梦乡里的我从床上拖出来,套上走亲戚才穿的新衣裤,披星戴月地去集镇赶航船。东边天际泛出一抹鱼肚白的时候,只听得航船夫拉长了嗓门吆喝:“开——船——喽——” 于是我们钻进油毛毡搭成的篷舱内。舱内安放着两排木凳,可乘坐二十来人,船头和船艄则堆放货物,舱内常常混杂一股淡淡的桐油气味。进城时,船身轻,吃水浅,用不着上塘路拉纤,往往只用橹摇。航船夫是两个年轻人,长长的脸,瘦高的个儿,一般模样,一眼就猜出是一对同胞兄弟。据说他们的父亲叫“航船阿三”,是个老船夫,跑了四十年的航船。 起初时,搭船的都有睡意,谁也不说话。窄小的河面上放着寒冷的光,两岸黑黝黝的景物,是阴森森的桑林或枕河的村舍,倒映在水里,被晃动的水波不停地拉长、缩短。远处偶尔传来几声鸡鸣,徒增了黎明时分河边的几分寂静,只有摇橹时发出的铿锵声响在河面上荡漾开去,“吱——嘎,吱——嘎,……” 过了几座小桥,航船兄弟见大家缓过神来,便开始不时说几句俏皮话,或者说几段诸如“张三家四小子捡了块手表遭人抢了”、“李四家的儿媳妇跟赵矮子跑了”之类的马路新闻,有熟识的人便搭腔几句,不时逗得满舱人哈哈大笑。接着搭船人开始拉起各自的家常来,一两小时,很快就过去了。水面上跃出的太阳照着船尾时,河面忽的开阔了,往来的船只也热闹起来,声音也嘈杂了,前边的不远处,便渐渐现出了小城的轮廓。 记得有一回搭航船,对面坐着集镇上的一对夫妻,领了一个比我大一岁的小姑娘。小姑娘头扎一双“香蕉辫”,白净的脸上,一笑一对小酒窝。母亲与他们攀谈,竟作了干亲,许诺日后小姑娘长大了,做我的新娘。当时我觉得挺好玩,还穿过她穿剩下的衣裳和凉皮鞋。后来由于城乡差别在人们观念上的逐渐深化,虽说两家尚有往来,而做新娘的话,便再也没有提起。 搭航船最动人的,莫过于归途中看航船夫拉纤。他们中一个留于船艄摇橹掌舵,另一个背了麻绳,在前边塘路上远远地奔跑,绳索的一端系着船头,遇着顶风或雨天,每一步都异常艰难。每当靠近一座石桥,拉纤的便站定了拉一阵,圈好一段绳索行至桥墩中央,在这头虚晃几招,往下一甩,麻绳在石桥下绕个弧形,从那边抛将上来,被顺势接住。于是他赶紧大步流星下了桥头,往前跑去,宽松的绳索又被攥紧了。坐在舱内,老远能听到穿着球鞋的航船夫啪嗒啪嗒的脚步声……以后当我知道世界上有种叫马拉松的长跑比赛时,立即想到要是让航船夫去参加比赛,没准能拿个冠军来。 离开故乡参军前,我已学会骑自行车。每趟去城里,总是在桑树林的夹缝中和水田的阡陌小径上蹬车迂回穿行。听人说航船也改了行头,装上了柴油机,不需摇橹,更毋需拉纤,小火轮似的,乓乓乓乓,跑得极快,三四十分钟光景就到了城里。母亲不善骑车,那时依然是赶航船的常客…… 哦,故乡的航船,在你饱经风霜的脊背上,乘载着祖祖辈辈的希望与欢乐,还有数百年的苦难与忧伤。你像一只梭子,在故乡窄小的河道中,勤织不辍,纺织成联络乡村与城镇的纽带。 远去了,曾经给了我快乐童年的航船…… 发表于1991年6月28日 2020最触动人心的散文集,著名作家赵丽宏作序,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徐贵祥、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杨扬联袂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