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沙河讲古诗十九首

流沙河讲古诗十九首
作者: 流沙河
出版社: 四川文艺
原售价: 36.00
折扣价: 14.40
折扣购买: 流沙河讲古诗十九首
ISBN: 9787541142901

作者简介

流沙河,诗人,编辑,学者。原名余勋坦,四川金堂人,生于一九三一年,幼习古文,做文言文,十七岁发表新文学作品。毕业于四川大学农业化学系,在一九五七年的“反右”运动中,因《*木篇》被点名而落*,“劳动改造”二十年。一九七九年调回四川省文联,任《星星》诗刊编辑。一九八五年起专职写作,出版有《流沙河诗话》《流沙河认字》等著作多种。

内容简介

**讲:李陵苏武诗(其一) 李陵送别苏武,写了一组诗。对这一组诗的作者 是谁,历来争议很大,有人认为它是后人假托李陵之 名写的,也有文学史研究者认为作者为李陵是可信的 。但是,即便是“托名伪作”之说成立,就诗的内容 本身来看,它很真切地反映了李陵和苏武这样一对历 经沧桑的朋友,在远离故土的地方,那种依依惜别的 心绪和感情,所以我们不妨就从这个角度,来欣赏它 。 李陵是汉武帝时候的一位将*,是**的“飞将 *”李广的孙子。李广可以说是中国历***辉煌的 一位将*,**了不起,司马迁小时候还见过他,说 他“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就是说他**质朴 ,老实得好像话都不会说。司马迁在《史记》里记录 了大量关于李广能征善战、神武过人、威震匈奴、体 恤下属、与普通士卒同甘共苦的事迹。而且,司马迁 在《史记》的“列传”里面,对传主大多是直呼其名 ,但对李广例外,叫《李将*列传》,足见司马迁对 李广的尊重。中国的古诗里头,写古代将*的寥寥可 数,但是写李广的却很多,比如唐诗有王昌龄的《出 塞》、卢纶的《塞下曲·其二》,都是写的李广;一 直到现代,**诗人余光中还专门为李广写了一首《 飞将*》,歌颂李广说:“两千年的风沙吹过去/一 个铿锵的名字留下来/……他的长臂比长城*长/胡 骑奔突突不过他的臂弯……” 但是李广*后的结局很不好。他退休以后,本可 以安享晚年,却主动要求参战,去了以后,和他的上 级,统率大*的大元帅李广利处不好。因为李广利原 来是李广手下的一个将*,没有什么本事,只因为他 的姐姐嫁给了汉武帝,就被提升为大将*,李广瞧不 起他,当然就处不好。结果,在打仗中李广出现失误 ,带领的部队迷路了,比*令规定的时间晚到了三天 ,李广利就小题大做,说他贻误战机,“按律处死” 。汉武帝时法律苛刻,那些司法官吏又很恶毒,李广 晓得他们整人很凶,不愿意被他们羞辱,就**了。 李陵当了将*后,也是打了很多胜仗,但因为他 和他爷爷一样,对朝廷里面那些卑鄙的文官武将瞧不 起,平时就不跟这些人往来,连话都不说,*不在一 起喝酒言欢、联络感情,这就种下了祸根。 一次汉朝出动六支大*去打匈奴,李陵是其中人 数*少的一支,只有五千步兵。他带着自己的部队准 时到达了集合地点,却发现其他五位将*一个都没到 ,他成了孤*。后来李陵在给苏武的信中说:“五将 失道,陵独遇战。”这件事在《史记》上写得很含糊 ,让后人推测那是人家有意设计,来陷害李陵的。照 理说李陵**有理由赶紧离开,但他认为大*有约, 自己不能单独退兵,结果被八万匈奴大*围*。虽然 李陵的部队勇猛迎战;但毕竟寡不敌众,一直打到五 千人马只剩下一百多人,箭都射完了,粮*也没有了 ,这才被匈奴俘虏。李陵被俘以后,匈奴单于亲自劝 降,他一直不答应。拖了一个多月,突然从南边传来 消息,汉朝听说李陵投降了匈奴,就把他全家都杀光 了,上自八十多岁的老父亲,下到未成年的娃娃,一 个不留。在这种情况下,李陵气慌了,这才答应投降 。单于马上给他**高的待遇,封他为右校王。这样 一来,从汉武帝时代一直到**,对李陵的评价就长 期存在争议,司马迁还为此遭*了“宫刑”。 李陵投降以后,苏武作为汉朝的使臣出使匈奴, 又被匈奴扣留下来,要他投降。苏武坚决不干,匈奴 把他流放到当时荒无人烟的北海边(就是现在俄罗斯 的贝加尔湖畔),想用这种办法逼苏武投降。苏武宁 死不降,甚至拔剑自刎,匈奴一看没有办法,也就不 逼他了。但苏武仍然坚持他的汉朝使臣的身份,把那 个标志汉使身份的节杖一直带在身边,坚持了十九年 。在这期间,苏武和李陵见了面,他的选择虽然不同 于李陵,但对李陵**理解,深知他是迫不得已的, 两人成了*好的朋友。十九年以后,苏武要回汉朝去 了,李陵就写了这一组诗来送他。 P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