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浙江教育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4.20
折扣购买: 奥斯维辛的拳击手
ISBN: 9787553685304
莱因哈特·克莱斯特 1970年出生于德国科隆地区,毕业于明斯特平面设计学校,1996年定居柏林。 1994年,克莱斯特还未毕业,就发表了图像小说《洛夫克拉夫》,包揽德国诸多漫画奖项。之后他的创作重心开始偏向图像小说,1998年出版了黑白图像小说《美利坚》。2006年出版的传记图像小说《约翰尼·卡什,我看见黑暗》被翻译成十二种语言,这部有关乡村歌手约翰尼·卡什的作品揽获了全世界诸多漫画奖项。2008年,克莱斯特在古巴旅行了四周,之后出版了图像游记《哈瓦那,我的古巴之旅》(2008),这次四个星期的旅行*为之后的传记图像小说《卡斯特罗》(2010) 打下了基础。该作品气势恢弘,将半个世纪的古巴革命风云落笔成章。2011年3月至9月《奥斯维辛的拳击手》在《法兰克福汇报》上连载。
集中营的拳击手 马丁?***的报道 由于为纳粹*卫*打拳赛, 赫茨科?哈夫特得以在奥斯维辛集中营幸存下来。20 世纪40 年代末,他用哈利?哈夫特这个名字,和当时*出色的重量级拳击手比拼,其人生故事***。但他在纳粹时代的可怕经历并非个例:纳粹**的集中营中曾关押过许多拳击手,大部分都被残忍地杀害了。 生死一线 20 世纪40 年代初,纳粹集中营关押着来自欧洲各地的拳击手,他们*尽虐待,被迫打比赛供纳粹*卫**官取乐。几乎每一个纳粹集中营里都有这种**的运动形式。特莱西恩施塔特的足球比赛还有自己的一套规则。除此之外还有手球比赛,奥斯维辛集中营甚至设有体*单杠。 很长一段时间,集中营内的体育竞技活动不为人知。柏林的历史学家维罗妮卡?施普林曼已研究了好几年“集中营体育运动”这一课题。她指出有大量报道的历史价值还未被历史学者正确评估过。施普林曼认为,*工业需要强壮的劳力,这促使集中营开展体育竞技活动,也解释了为什么有一些犯人能够保持身体健康。自1942 年起,很多集中营的纳粹***将集中营视为一种经济生产单位。 拳击在这一大背景下显得尤为特别,这项运动事关生死——是十分残暴的施虐秀。很多***拳击手,如蝇量级世界**“扬”?佩雷兹和拳击**莱昂?埃弗拉提被迫为纳粹士兵比赛。**的业余拳击手如撒拉莫?阿鲁奇和雅克?拉逊,**拳击手如路克利?特罗尔曼和基德?弗兰西斯,奥运会运动员海因茨?勒维和伊穆勒?曼迪,以及新手如诺亚?克里格和赫茨科?哈夫特等都被迫参赛。 几十年来,这段历史一直不为人知,仿佛这些人不曾存在。现在,记者和历史学家记录了部分拳击手的故事,但其他拳击手的故事仅剩下一些信息碎片,有时候甚至连*基本的生平都不全。弗莱堡的历史学家迪特姆?布莱金从汉堡附近的诺伊加姆集中营纪念遗址了解到:“在诺伊加姆关押过一些获得过奥运会奖牌和**奖项的拳击手,其中有一位来自法国的黑人,可惜我们至今不知道他的姓名。” 赫茨科?哈夫特的苦难之路 人们对赫茨科?哈夫特的故事较为了解,他到美国之后化名哈利?哈夫特,也曾用过赫尔舍和赫茨卡这两个名字。2003 年,78 岁的赫茨科?哈夫特向儿子讲述了60 年前自己在德国集中营的故事。他儿子将他的故事记录下来,供世人阅读。尽管有些细节经过仔细研究后与史实有出入或者让人怀疑。但正如出版商伯纳德?M. 拜耶所言:“这并不能动摇故事的真实性和惊心动魄程度。”艾伦?斯科特?哈夫特所著的传记《哈利?哈夫特:奥斯维辛幸存者与洛基的挑战者》和莱因哈特?克莱斯特的图像小说《奥斯维辛的拳击手》展现了哈夫特的人生故事,不可思议,但十分可信。 1925 年7 月28 *,赫茨科?哈夫特出生于波兰的贝尔哈特夫,一座靠近罗兹的中等工业城市。父亲莫伊什?哈夫特是个水果贩,每天从农民手里买来水果运往城市。母亲名叫云达?哈夫特。1939 年9 月1 *,德国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贝尔哈特夫属于**批袭击目标,城市被德国空*轰炸。10 月5 *,城市被德*占领,当地犹太居民被关进犹太区强制劳动。1941 年赫茨科被运往波兹南和斯切林的工作营。1943 年9 月2 *,赫茨科被运往波赫尼亚中转营,后到达奥斯维辛集中营。 赫茨科?哈夫特的囚犯编号为144738,被文在小臂上。但这**从波赫尼亚抵达奥斯维辛的三千囚犯,包括赫茨科本人,没有在集中营的文件上留下任何记录。这并非是**一次“疏忽”。由于*到残害人数众多,很多名字,集中营已放弃记录。 之后赫茨科被运往西里西亚地区的亚沃*诺,这里离卡托维兹约二十公里。囚犯们被送到这里挖煤,在这里,赫茨科开始打拳击。他*到一名纳粹*卫**官的保护,其姓名不可考,在艾伦?哈夫特的传记和本书中称他为施耐德。 ◎一段真实到不可思议的传奇人生 16岁时,哈夫特被抓进了集中营,人生从此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和大部分犹太人不同,他在集中营里从事一项十分特殊的事业,打拳击,娱乐纳粹*官。赢了,就能活到明天,输了,只有死路一条。多年来,哈夫特一直对这段经历讳莫如深,直到78岁,才向自己的儿子讲述了这段充满噩梦和苦难的过往和种种不为人知的集中营历史。 ◎一个几乎被人们遗忘的历史真相 很长一段时间,集中营的体育运动并不为人所知。研究这段过往的史料中,也*少提及这一方面。大部分为了生存在集中营打拳击的人都惨遭杀害,极少数如哈夫特一样的幸存者也因为严重的精神创伤,难以讲述自己的过往。直到这几年,部分历史学家和体育记者才开始着手研究这一话题。哈夫特的人生经历***,但也让人们从侧面窥探见一些当年的惨状,极大程度的填补了历史中的这一段空白。 ◎一场疑窦丛生终成悬案的比赛 在展现哈夫特战后人生的同时,克莱斯特亦用自己的画笔揭开了美国拳坛黑暗里的一角。 二战结束后,哈夫特离开满目疮痍的故乡,前往美国,成为一名职业拳击手。哈夫特鲜有败绩,常常一拳制胜。直到1949年,他在一场比赛中败于*后大名鼎鼎的拳王,洛基·马西安诺,结束了自己的拳击生涯。哈夫特一直声称美国黑手*在背后*控了这场比赛,迫使他认输,但这段公案至今没有确实的答案。 ◎一次被战火终*的刻骨爱情 有一个名字,从始至终贯穿了《奥斯维辛的拳击手》,利亚。她是哈夫特的梦中**,是他在集中营里活下去的**支柱,也是他战后重新站上拳坛的*大动力。他这一生*大的愿望就是活下去和利亚重逢。克莱斯特选取了这个灵魂人物,作为穿起哈夫特两段人生的线索,为读者们展现了一段甜蜜与痛苦交织,令人唏嘘怅然的世纪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