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慢病营养与膳食指导丛书 胃肠疾病营养与膳食指导
作者简介
主编:韩磊,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营养科主任,兼任中国营养学会第八届理事会中国营养学会临床营养分会第六届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与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肿瘤膳食营养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营养医师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营养与代谢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山东省临床营养质控中心副主任委员、青岛市临床营养质控中心主任委员。 总主编:陈伟,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中国营养学会临床营养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营养医师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营养与代谢管理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委员、老年学组副组长。 总主审:杨月欣,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北京营养师协会会长。享受国wu院特殊津贴,中国科协第五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营养学会“杰出贡献奖”,国际油脂学会“2016年度奖励”,2013年度“健康中国十大人物”等荣誉。 孔灵芝,公共卫生学专家,中国营养学会常务理事,原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副局长,中国学生营养健康促进会副会长。 李兆萍,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医师,教授;琳达和斯朵特·瑞斯奈克人类营养冠名教授,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人类营养中心主任,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UCLA)罗纳德·里根医学中心临床营养科主任,美国内科专科医师,美国营养专科医师。
内容简介
第1章 食管癌 1.食管是食物进入体内的咽喉要道 食管是一个前后略扁的由肌肉构成、管壁富有弹性和扩张能力的肌性管状器官。食管位于脊柱前方,上端在第6颈椎下缘平面与咽相连,下端连接于胃的贲门,全长约25 cm,管壁厚约4?mm,管腔宽2~3 cm,食管空虚时前后壁贴近。依行程分为颈段、胸段,胸段又分上、中、下3段。食管全程有3处较狭窄:第1个狭窄位于食管和咽的连接处,距中切牙约15 cm;第2个狭窄位于食管与左支气管交叉处,距中切牙约25 cm;第3狭窄为穿膈肌处。食管本身没有任何的消化功能,是将食物运输到胃内的重要通道。 2.食管的构造 食管具有消化道典型的四层结构:内有黏膜,中有黏膜下层、肌层,外有浆膜层。黏膜表面形成7~10条纵行皱襞,当食团通过时,肌层松弛,皱襞平展。食管肌层由外层纵行、内层环行的肌纤维组成。肌层上1/3为横纹肌,下1/3为平滑肌,中1/3为横纹肌和平滑肌相混杂。食管起端处环行肌纤维较厚,可起到括约肌作用。外层为疏松的结缔组织。 3.了解食管癌 食管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典型的症状为进行性食物咽下困难,主要包括鳞癌、腺癌、未分化小细胞癌、癌肉瘤等。但在实际诊治中,凡发生于食管胃黏膜交界部的鳞癌归入食管癌,如属腺癌则归入贲门癌。食管癌早期体征正常,晚期则出现消瘦、贫血、营养不良、失水或恶病质等体征。当癌肿转移时,可触及肿大而坚硬的浅表淋巴结,或肿大而有结节的肝脏及全身的骨痛。 4.食管癌发病地域有差别,重男轻女 食管癌在各国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差异很大。我国是食管癌高发地区之一,世界上49%的新发病例来自中国,新增病例数和死亡人数均居世界首位,全世界以亚、非、拉某些地区的黑人、中国人、印度人、日本人以及巴西、智利等地居民发病率较高,而欧美、北美和大洋洲地区居民发病率很低。我国以河南省发病率最高,此外,江苏、山西、河北、福建、山西、安徽、湖北、山东、广东等省也是高发地区。全世界每年大约有30万人死于食管癌,而且男性多于女性(7∶1),但高发区性别差异不大。 5.食管癌的好发部位及相关因素 食管癌好发于食管中段,下段次之,上段较少见。多数为鳞癌,贲门处腺癌可向上延伸到食管下段。另外食管的3个狭窄处异物容易滞留,也是肿瘤的好发部位。 食管癌的发病因素非常复杂,尚无明确的结论,是多因素导致发病。它通常与年龄、性别、职业、种族、地域、生活方式、环境因素、饮食习惯、遗传易感性、精神因素等都有关系。 6.亚硝胺类化合物是导致食管癌的罪魁祸首之一 这类化合物及其前体分布很广,可在人体内外形成,致癌性很强。在高发地区的膳食、饮水甚至病人的唾液中亚硝酸盐含量均远高于较低发病区。现已知有近30种亚硝胺能诱发实验动物肿瘤,国内已成功地用多种硝酸盐代谢产物诱发了大鼠的食管癌;同时,我国学者通过降低国内食管癌高发地区食物和饮水中硝酸盐类物质的含量,从而降低了高发地区食管癌的发病率。 7.霉变食品是导致食管癌的罪魁祸首之二 霉变食品是由于食物被霉菌污染所致。某些霉菌及其毒素的致癌作用已被公认。在某些食管癌高发区的粮食中、食管癌病人的上消化道中或切除的食管癌标本上,均能分离出多种霉菌,其中有部分霉菌有致癌作用。某些霉菌还能促使亚硝胺及其前体的形成,促进了癌症的发生。 8.缺乏某些营养素如微量元素及维生素也会致癌 微量元素中的钼、铁、锌、氟、硒等在粮食、蔬菜、饮水中含量偏低,它们的缺乏影响组织修复。 维生素A、维生素B2、维生素C的缺乏,而且动物蛋白、新鲜蔬菜、水果摄入不足,也是食管癌高发区的一个共同特点。 9.哪些生活习惯会诱发食管癌 日常生活中不良生活习惯及嗜好也是食管癌的促发因素。如偏爱热食及热饮,经常进食过硬、过热的食物,进食速度过快,长期饮烈性酒、浓茶、浓咖啡等,这些不良生活习惯引起的慢性刺激、炎症、创伤,或者口腔不洁、龋齿等诸多因素,均有可能促进食管癌的发生。 10.哪些疾病不及时治疗易引起食管黏膜的病变 患有食管损伤、食管慢性炎症、腐蚀性物质对食管的灼伤、食管贲门失弛缓症、食管憩室、反流性食管炎等,食管癌的发病率较一般人群为高。这可能与食管黏膜上皮长期受炎症、溃疡及酸性、碱性反流物的刺激导致食管上皮增生及癌变有关。研究资料表明,反流性食管炎病人的食管下端鳞状上皮有时可被柱状上皮替代而形成巴雷特食管,巴雷特食管的癌变率比同龄对照组高30~125倍。 11.食管癌会遗传吗 食管癌是否与家族遗传有关,是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目前认为,食管癌不是直接遗传性疾病,但是有遗传易感性。根据我国部分食管癌高发区的调查,食管癌病人有家族史者为23.95%~61%。有不少食管癌的发病有家族聚集的倾向,家族中有人患食管癌,其子女患食管癌的机会比一般人可多几倍。食管癌这种明显的家族聚集现象,究竟系遗传所致,还是由于共同的生活环境所引起,有待继续研究。 12.精神因素也是食管癌的诱发因素 现代心身医学实验证实不良心理因素、过度紧张刺激、愤怒、忧郁、悲伤等,能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紊乱从而引起体内神经对所支配的器官的调节障碍,出现一系列的身体变化和功能失调及代谢的改变,包括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和其他方面异常现象的发生。从而影响机体免疫功能,诱发癌症。 13.食管癌的分期 (1)早期食管癌包括0期和Ⅰ期。临床症状轻微且呈间歇性出现,0期病变长度不定,病变范围限于黏膜层,无转移情况。 Ⅰ期病变长度小于3 cm,只侵及黏膜下层,无转移情况出现。 (2)中期食管癌包括Ⅱ期和Ⅲ期,吞咽困难明显,且呈进行性加重。Ⅱ期病变长度3~5 cm,只侵及部分肌层,无转移情况。Ⅲ期病变长度大于5 cm,侵及肌层全层或有外侵,有局部或区域淋巴结转移。 (3)晚期食管癌(Ⅳ期),病人症状较为严重,常伴有恶病质或其他并发症,病变长度大于5 cm,有明显外侵,并有远处淋巴结或其他器官转移。 14.我得食管癌了吗 (1)食管癌最常见的症状是吞咽东西的时候有哽噎感。早期这些症状不经治疗可以自动消失,数天或者数月之后再次出现。以后发生的频率和哽噎感的程度逐渐增加。 (2)进食的时候胸骨后或者食管疼痛,呈烧灼感、针刺感、牵拉感和摩擦感。吞咽粗糙或热的食物时疼痛感加剧。吞咽稀饭或者温冷食物时疼痛感减轻。食管下段癌,疼痛可以发生在上腹部。几天后或者服药治疗后疼痛可以缓解。在进食不当或者情绪波动时疼痛又会出现。这种情形反复发作。 (3)食管内异物感:病人自觉有食物黏附在食管壁上,咽不下去。 (4)食物下行缓慢并有滞留感:食物通过食管时病人感觉到不如以前顺畅,这种感觉和食物的性质并没有太大关系,哪怕是饮水也会出现这种情况。 (5)咽喉部位有干燥或紧缩感:可伴有轻微疼痛,有时与病人情绪波动有关系。 (6)胸骨后有闷胀感:病人常常感觉胸闷不适。 15.食管癌晚期症状 (1)进行性吞咽困难是食管癌中晚期的典型表现,进食逐渐减少,由起初咽干食困难,继而是半流质、流质,最后水和唾液也难下咽。 (2)消瘦。 (3)若癌肿压迫喉返神经可引起声音嘶哑。 (4)侵犯膈神经引起呃逆。 (5)若侵犯气管、支气管可导致食管、气管或支气管瘘,导致吞咽水和食物时剧烈呛咳。 (6)若有肝、脑等脏器的转移,可出现黄疸、腹水、昏迷等症状。 (7)体格检查时锁骨上可有增大淋巴结、肝包块/腹水、胸腔积液等远处转移体征。 在胃肠道疾病的治疗过程中,针对病因的治疗固然重要,营养同样不可或缺,科学合理的饮食不但可以满足病人对营养的需求,而且食物中营养素还有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如何通过饮食补充营养,以适应并促进胃肠道结构和功能的恢复也是疾病治疗的重要部分,与疾病的治疗效果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