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丝绸之路

一个人的丝绸之路
作者: 【意】亚历山德罗·科代洛 译者 袁茵 文铮
出版社: 北京联合
原售价: 128.00
折扣价: 92.20
折扣购买: 一个人的丝绸之路
ISBN: 9787559664891

作者简介

亚历山德罗?柯德罗 | 作者 意大利学者、科学家,现代“马可波罗”,东方文化爱好者。多次轻装出发,以骑行为主,一遍遍踏上丝绸之路,跨越欧亚大陆的“四大板块”——地中海板块、波斯板块、中亚板块及中国板块,游历以新月沃地和华夏地区两个古文明为中心发展起来的众多国家,并用平板电脑将自己的所见所闻用照片和文字的形式全数记录下来。 袁茵 | 译者 北京外国语大学意大利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主要译作有《旅行的植物》《大脑的奥秘》《马可波罗遗嘱》等。 文铮 | 译者 先后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意大利罗马大学,获罗马大学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外国语大学意大利语教研室主任、教授、意大利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意大利教学研究会会长。曾任罗马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曾获意大利总统授予的“意大利之星”骑士勋章。

内容简介

“蒙古统治下的和平”确保马可波罗一家三人成功到达了契丹(中世纪欧洲人对中国的称谓)。在翻过高山、穿过沙漠之后,他亲眼见到了相貌不同、民族相异的人们,还亲身感受了所经之地的语言、文字、艺术、建筑、文化、宗教、习俗、植物、动物和饮食的差异。当我到达中国之后,也像七百多年前来过这里的马可波罗一样,对眼前的一切充满着好奇。走过中国新疆,我来到了这个“中央之国”的腹地。《马可波罗行纪》中记述了中国当时的辽阔地域和恢宏气势,在今日中国的土地上这些特点仍十分清晰。今日这个实力强大的现代化国家不得不令我折服,这促使我将其与西方世界的国家进行比较,并得出结论:一个新千年的中国正向我们走来。我现在明白为什么马可波罗在描述这个地方时会使用形容词的最高级,我也理解了亚历山大大帝未实现的梦想。 在我看来,信仰冲突所导致的分歧已让西方人付出了高昂代价,未来我们还会继续为此付出代价。对于意大利而言,信仰差异的鸿沟似乎是无法逾越的,但在丝绸之路的另一端,这样的问题却并不存在。在旅途的终点,我反问自己:欧亚大陆未来路在何方? 《一个人的丝绸之路》的作者是亚历山德罗?柯德罗,一位现代的马可波罗,他配备着最低限度的“可有可无”的行李,骑着他的自行车开始了几次穿越东西文明的旅行。在旅行中,他用平板电脑拍摄照片并记下印象和感受,经过筛选后编辑成书。百余组照片和百余组文章一一对应、交替出现,使其成为一本真正的旅行笔记,一本崭新的《马可波罗行记》。 在本书中,作者提供了在各个文明间旅行的建议,分享了他对社会发展的反思,记录他行走世间最真实的感觉,用严肃而深刻的文字传达他对所处风景的惊奇,对所遇之人的好奇,和对所在之地的历史的思考。他不像人们常做的那样带着各种各样的东西,而只是带着最大限度的“可有可无”的行李。在旅程中,他以前人的著作、当下的研究、热门的广播节目为指导,在旅途中寻找听说过的景色。 在他这场旅行的最后一站,他到达了中国。他首先带我们去新疆,在吐鲁番停留,然后去敦煌,去嘉峪关。在他的带领下,我们爬上长城,到达西安,欣赏兵马俑和碑林,迷失在被称为回民街的美食区,再到达开封、苏州、上海、深圳,最终到达北京的天安门广场,在那里我们穿过紫禁城的大门,感受一个现代化大都市的崛起。 在离开中国之前,他问了自己和读者一个问题:“中国是否能承担起知识领头羊,特别是科学知识领头羊的身份?”这个答案,也许读者们能在阅读完本书后给出自己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