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问题闯新世纪(黄一龙杂文自选集)(精)

老问题闯新世纪(黄一龙杂文自选集)(精)
作者: 黄一龙
出版社: 金城
原售价: 42.00
折扣价: 26.10
折扣购买: 老问题闯新世纪(黄一龙杂文自选集)(精)
ISBN: 9787515509778

作者简介

黄一龙,1933年生于北平(北京当时的名字),祖籍却在四川。当*本飞机成天在北平上空**吓唬他的时候,就随教书的父母逃回老家,辗转巴蜀各地。长大以后,瞒着大人参加学生运动,从此接*中国***争自由争**的教育,至今念念不忘。共和国成立以后奉调从事青年工作,当过青年团成都市委的宣传部长。就在这个岗位上,他被划成右派分子,和工农“结合”二十来年。以后落脚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当代地方史,当过当代四川研究所所长,出过一些四川当代历史的著作,八十年代开始写杂文,写上了瘾,不可收拾。

内容简介

范进这根毛 《儒林外史》里的范进中举,场面精彩极了。范 老爷从20岁起考秀才,考到54岁,总算苍天不负有心 人,引发了同样是“老童生”出身的周学道的相怜之 情,给他一个*高分,取得高考资格,这才考进了“ 老爷”行列。发榜那天,喜得痰迷心窍,疯了。 如果按照现行标准,即取得大专以上学历者才叫 “知识分子”,那么范先生虽然读了一辈子书,但在 “进学”以前,只算得个“知识青年”。知识青年一 颗红心,两种准备,这是现在的事,而当时的范进们 ,只要一读书,就只有一颗红心一种准备,不中举人 不罢休。中国历代的知识分子以及“知识青年”,极 少不走范先生这条路的。 这就出了一个问题,说知识分子是统治阶级皮上 的毛,范进那时的统治阶级据说是地主阶级,地主阶 级遍及全国城乡,他这根毛哪里不可栽,为何偏要栽 在中举这张皮上,而且如此如痴如醉,若饥看渴? 环观当时社会,“地主阶级”其实并不那么希罕 这根毛。那时的社会建立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小农 经济需要多少知识?*出而作*人而息靠天吃饭不违 农时纳粮完税算账收租而已。这和建立在社会化大生 产基础上的资本主义大不相同。资本主义真是需要知 识之毛的,它需要蒸汽机需要汽车飞机电灯电话计算 机,需要看不见摸不着一*万变的市场经济。离不开 瓦特牛顿爱因斯坦盖茨以及康德黑格尔凯恩斯汤因比 亨廷顿等等这些“毛”的,与其说是资产阶级,毋宁 说是资本主义社会这张皮,没有他们它**也活不下 去;不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倒是毛之不附皮将焉活 。知识分子的独立人格也批判精神也“中心地位”也 ,总跟他的力量和作用分不开。范进们的能力是“读 圣贤书”,作用是“代圣贤立言”,一不长粮食,二 不长地租,对于地主老财的用处,不过当个账房先生 ,或者如胡屠户所教“寻一个馆”来教授子弟。这后 一种用处,无非是范进的扩大再生产,教出*多的知 识分子或“知识青年”,参加赶考或教馆的行列。知 识*加供过于求了。 范进们的真正买主,是皇上及其**。“圣贤书 ”对于皇权来说,倒是须臾离不得的宝贝,整个宗法 制度就靠它来维持。所以就兴“学而优则仕”,学得 再优也只能仕。可惜皇家官僚机构这张皮尽管庞大, 容量究竟有限。千万根毛往它上面挤,自然形成“买 方市场”,这就是千古毛儿们苦难的根源。能够在皇 皮之上占得一毛之地,已是毕生的*大光荣*大幸福 ,还独立什么批判什么中心什么自我意识什么!无怪 乎持“皮毛论”的后人对毛总不表尊敬,尽管毛在皮 上一能保温,二能增加若干斑斓的色彩,并未白吃该 皮的饭。现在我们看着范进可笑,可是范进的影子好 像离我们并不遥远。时间已进现代,社会对于知识的 需求已经远异于范进时代;“五四”以来的大批中国 知识分子虽然立志贡献社会,不当*****的毛, 可是那个社会对知识之毛的需求依然有限。所以多人 从个人学术成绩来说,贡献不小,而从整体境遇而言 ,则报应不好:先遭反动**迫害,后又被革命** 说成是资产阶级身上的毛,连多年参加***的知识 分子也不例外。于是革面洗心,**改造,企图一变 而为无产阶级之毛,结果倒还只是**的毛。当革命 **的毛自然没有什么不光荣,可是即使不说万毛集 于一皮的那种十分不利的供求形势,**也有**的 事情有**的逻辑,它有充分的理由不断转移“工作 重心”不断改变“现行政策”,也有充分的理由犯这 样那样的错误并一次一次“落实政策”。但是知识自 有知识的逻辑,毛的逻辑和皮的逻辑如果发生分歧, 不是毛顺着皮,就是被一把拔掉。这种情形,多次发 生,比范进*惨。 不过时代究竟大大不同起来,社会对于知识的需 求远远超过范进们对于中举的需要,这就是所谓的“ 信息时代”了。知识(规范的说法是科学)不但是生 产力还是**生产力,不是毛而是皮了,一切上层建 筑包括**包括“体制”都得附在这张皮上,范进们 的尴尬生涯该结束了。 白盔白甲闹革命 1911年11月5*晚上,阿Q在土谷祠里半醒半睡, 做了一个睁眼梦。“来了一阵白盔白甲的革命*,都 拿着板刀,钢鞭,**,洋*,三尖两刃刀,钩镰* ,走过土谷祠,叫道:‘阿Q,同去同去!’于是一 同去。”这就是阿Q的全部革命史。事载《阿Q正传》 。 以下的文字,就是仅仅构建于阿Q头脑里面的革 命纲领了。先杀未庄的一伙鸟男女,然后打开财主的 箱子,没收元宝洋钱洋纱衫,把秀才娘子的宁式*搬 到土谷祠。再下一步是解决他的“个人问题”,选个 不跟假洋鬼子睡觉,眼泡上没有疤,脚也不要太大的 女人做老婆。于是革命胜利。 P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