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清流(2大师们的战国时代)](https://file.mhuoba.com/shop/3/100021/picture/book/20221014/20/20221014200002374.jpg)
出版社: 现代
原售价: 39.80
折扣价: 25.50
折扣购买: 民国清流(2大师们的战国时代)
ISBN: 9787514343731
汪兆骞,1964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1979年调入人民文学出版社,历任编辑、编审、《当代》副主编兼《文学故事报》主编。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记忆飘逝》《当代优秀小说选析》《张骞传》《侃爷王朔》《春明门内客》等小说、评论集、散文、传记等。 主编过的文集包括:“金蔷薇散文名家新作文库”(新华出版社,刘心武、张炜、蒋子龙、铁凝、张抗抗等名家);“中国当代文学大家随笔文丛”(中国海关出版社,蒋子龙、张贤亮、张抗抗、刘心武、邵燕祥、柯云路等名家);“当代著名作家美文书系”(中国文史出版社,莫言、蒋子龙、周大新、柯云路、肖复兴等名家)。
在充满肃杀之气的1927年1月5日,蔡元培与马叙 伦乘船抵达宁波。 此行是因为国民政府任命他做浙江省政治分会代 主席后,上海的国民党人想在宁波成立浙江省政府, 让他到宁波考察。不料下船之后,宁波街头到处都是 刚反正的周凤岐溃兵。为了安全,他们忙避至象山, 然后渡海到福建,一直到阳春三月江南草长之时,才 返回上海。 再到福州,何应钦率北伐军东路总指挥部刚攻克 福州。何应钦得知“党国元老”蔡元培到福州,即设 宴为他洗尘。然后声望极高的蔡元培分别被请到革命 军和福建省国民党党部演讲。 正巧在厦门大学任教的顾颉刚,到福州购买书籍 ,从报上得知自己就读北京大学时的校长、恩师已到 闽,便请校长到风光秀美的厦门小住几日。到了厦门 ,蔡元培见厦门大学正在闹学潮。校内的北大毕业生 们纷纷看望老校长,交谈中,蔡元培已听出,此次学 潮与鲁迅的支持有关。 尽管校长林文庆已到新加坡向创办厦大的林嘉庚 告急,校方仍热情隆重地宴请了学界巨擘。宴席上, 应邀的顾颉刚坐在蔡元培身旁。宴会间,学潮是免不 掉的话题。 查是年1月2日鲁迅《致许广平》信,其中说,“ 我和厦大根本冲突,无可调和”。1月5日,鲁迅在《 致许广平》信中,有这样很耐人寻味的话:“我好像 也成了偶像了,记得先前有几个学生拿了《狂飙》来 ,力劝我回骂长虹,说道:你不是你自己的了,许多 青年等着听你的话!我曾为之吃惊,心里想,我成了 大家的公物,那是不得了的,我不愿意”,“现在看 来,还得再硬做‘名人’若干时,这才能够罢手”。 1月8日鲁迅在《致韦素园》信中说:“总之这是 一个不死不活的学校,大部分是许多坏人。”联系以 前他在《致许广平》信中,说在厦大“国学院里的, 朱山根(原信作顾颉刚)是胡适之信徒,另外两三个 ,好像也是朱推荐的,和他大同小异,而更浅薄”, “天下何其浅薄者之多。他们面目倒漂亮的,而语言 无味,夜间还要玩什么留声机,什么梅兰芳之类,我 现在惟一的方法是少说话”。 读鲁迅先生的这几封信,有助于了解鲁迅与厦大 的学潮的关系。 就在结束厦大宴请之后,下午蔡元培应邀前去浙 江同乡会演讲。在谈到浙江的革命事业落后,他竭尽 全力,四处奔波、力排万难仍无起色时,已年至六十 的老人,泪如雨下。 在场的浙江同乡姜绍谟,追随蔡先生多年,深有 感触。他是1924年自北京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北京从 事党务活动。他得知在杭州的好友马叙伦与夏超交情 很深,便鼓励马叙伦顺利策反了夏超,但没等他赶到 上海,夏超已殉职道中。姜绍谟随蔡元培一路逃难。 姜绍谟与蔡元培共事多年,深受蔡先生的人格精 神感染。蔡先生为学界领袖,却极为俭朴平易。每次 外出所带行李有二:铺盖袋、手提箱各一。箱内除换 洗衣物,便是书籍文具。蔡元培左脚动过手术,行走 不便,却从不让人帮扶。每次外出,姜绍谟都想为先 生整理行囊,但当他走进先生屋里,总是见先生已整 理好,微笑地等着他呢。姜绍谟记得,那次从象山搭 乘小渔船去福州,风大浪高,小船在波峰浪谷间颠簸 ,时时都有翻船的危险。先生却极为镇定,风浪略小 时,见姜绍谟晕船呕吐不止,蜷卧船角,便讲起“《 苏报》案”屈死于狱中的邹容,讲起徐锡麟、秋瑾舍 生取义,讲到动情处,仰天长啸,哭声直冲夜空…… 姜绍谟见厦门浙江同乡会赴会者不少,听完天下 无人不识的蔡先生演讲,都用浙江乡音,热烈地交谈 。令姜绍谟困惑的是,与先生同籍,先生多次给予提 携、帮助的鲁迅,为何躲着不见他人生中的贵人呢? 姜绍谟听厦大的朋友说,鲁迅一到厦大,就与谦 和正直的顾颉刚等同事闹矛盾,冷言冷语相向,而顾 颉刚却蒙在鼓里。有人说,鲁迅素与陈源(陈西滢) 交恶,顾颉刚与陈教授交谊很深,故迁怒于顾颉刚。 读鲁迅1月7日的日记,上有收到上月“薪水泉四 百……夜赴浙江同乡送别会”。8日日记“下午往鼓 浪屿民钟报馆晤李硕果、陈昌标及其他社员三四人, 少顷语堂、矛尘、顾颉刚、陈百万俱至,同至洞天夜 饭”。9日“至鼓浪屿午餐”。10日“在别有天夜餐 ”。 蔡元培到访厦门期间,鲁迅并无要事缠身,而是 天天会客、送别、宴饮,却有些悖于常理、不近人情 地独不见给予自己重要帮助的同籍长辈,让人弄不明 白。忠厚长者蔡元培至死也没有解开这个谜。 P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