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人性
作者简介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1870-1937):奥地利心理学家,个体心理学创始人,在现代心理学领域占有重要地位,与弗洛伊德、荣格齐名的20世纪知名心理学家。 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理论提出了“自卑与补偿”“创造性自我”“追求优越”等观点。他认为人格是在战胜自卑和追求优越的过程中形成并发展的,这为我们认识自我提供了一个独特视角。主要著作有《自卑与超越》《个体心理学》《洞察人性》《儿童教育心理学》等。
内容简介
一个人何以能影响另一个人的行为呢?个体心理学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这种现象是伴随着精神生活而产生的一种表现。?人与人之间必然能相互影响,否则人类的公共生活就无从谈起。这种相互影响在某些情形中尤为突出,比如老师和学生、父母和孩子、丈夫和妻子之间的关系即是如此。在社会感的影响下,人在一定程度上都愿意接受来自周围环境的影响。这种接受影响的自愿程度取决于施加影响者对受影响者权利的考虑程度。一个人如果是在伤害他人,那他对他人所施加的影响就不可能持久。要想最大程度地影响某—个人,就必须使他感觉到自己的权利有所保障。这是教育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教育的方式也许有很多种,但采用上述观点的教育方式一定可以与人最原始的本能,即感觉到自己与他人、与宇宙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相契合。 这种教育方式会一直有效,除非遇到刻意要远离社会影响的人。如果一个人试图远离社会影响,这并非偶然之间发生的,在此之前他一定有过一番长久的挣扎。在挣扎过程中,他与周围环境的联系一点点地消失,直到最后他终于公然站在了社会感的对立面。这时,对他施加任何一种形式的影响都会变得极为困难,甚至根本不可能。因此我们会看到这样一个戏剧性场面,即他对任何想要影响他的尝试都予以抗拒和反击。 如果儿童觉得自己受周围环境压制,那他们就会对教育者施加给他们的影响产生抗拒情绪。然而,外部压力有时候是如此强大,可以扫除所有的障碍。在这种情况下,权威的影响会持续,人们会继续服从权威。我们可以毫不费力地证明,这种服从对社会毫无益处,有时候还会显得非常荒诞,令服从者无法适应生活。换句话说,这些服从者习惯了无条件盲从,因而一旦离开别人的指挥,便无法行动,也无法思考。儿童的盲从会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其危险性在于,他们在长大成人之后,往往会轻易听命于一个人,甚至让他们去犯罪的命令也会听从。在犯罪团伙中可以看到一些很有意思的例子。那些执行犯罪计划和命令的人就属于盲从的人,而团伙头目通常远离作案现场,只藏在幕后发号施令。几乎在所有重大的团伙犯罪案件中,都会有这类唯命是从的爪牙。这种影响深远的盲目服从有时候会发展到令人不可思议的地步:有些人甚至对自己的俯首帖耳、卑躬屈膝引以为荣,认为这是实现自己愿望的必经之路。 如果我们仔细研究日常生活中人们的相互影响,就会发现最容易受社会影响的是那些通情达理的人,他们的社会感也很少受到歪曲。相反,那些渴望高高在上、渴望支配他人的人却很难接受社会影响。类似现象非常普遍,生活中每天都可以看到。 很少有父母会因孩子的盲目服从而抱怨,他们抱怨最多的是孩子不听话,不顺从。研究表明,很难接受社会影响的这类儿童被禁锢在一个要求他们胜过其他人的环境中,他们拼命想冲破这道限制人生的围墙。由于在家里受到了如此不正确的对待,学校教育的影响很难在他们身上起作用。 一个人对权力的渴望越强烈,其对教育的接受程度就越低。尽管如此,绝大多数家庭教育注重的仍然是鞭策孩子树立远大抱负,唤醒其内心深处的豪情壮志。这样做并不是因为父母欠考虑,而是因为我们整个文明中都充斥着这种奋争向上的虚妄精神。可以说,在家里也好,在社会上也好,最受重视的都是那些比周围所有人更优秀、更好、更耀眼的人。在后面关于虚荣的章节中,我们还会进一步论述这种激励野心的教育方式是如何背离社会生活的,以及心智的发展是如何被野心所造成的种种困难阻碍的。 ◆ 享誉百年的心理学经典,与弗洛伊德、荣格齐名的20世纪知名心理学家,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德勒的经典之作 ◆ 人性是复杂的,不要轻言善恶。探究人类行为的本质,从心理学角度深入剖析人性 ◆ 2500万心理学爱好者平台壹心理监制,丛书译者有心理学专业背景,并特邀心理学专家团审读,保障图书的可读性和专业性 ◆ 超强推荐阵容:岳晓东、朱建军、曾奇峰、张沛超等心理大咖联袂推荐;知名主持人陈鲁豫诚挚推荐 ◆ 译文简洁流畅,契合年轻人阅读习惯;封面设计,简洁大方的创意插画兼具心理寓意,是心理学爱好者的动心之选 ◆ 想学习阿德勒心理学,请认准壹心理监制的这套!不可错过的心理学入门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