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标准题型规范化解析(2018年新版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及省级公务员联考教材)/公务员考试高分一本通系列

申论标准题型规范化解析(2018年新版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及省级公务员联考教材)/公务员考试高分一本通系列
作者: 编者:李剑南
出版社: 清华大学
原售价: 59.00
折扣价: 41.90
折扣购买: 申论标准题型规范化解析(2018年新版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及省级公务员联考教材)/公务员考试高分一本通系列
ISBN: 9787302459231

作者简介

李剑南,公务员考试公共科目辅导专家。自2009年起,致力于各级机关公务员考试及行政管理类人才选拔制度的研究工作。在申论授课过程中,擅长使用通俗易懂的案例分析帮助考生建立解答问题的基本模型;凭借行之有效的申论作答“四步骤”帮助考生提高申论的答题质量;以最新的公考真题强化学习成果。 在公务员考试公共科目方面,力求各学科、各模块均衡发展。具有较强的教材研发能力和较高的授课水平。在授课过程中,淡化专业知识,避免专业知识讲授。将复杂课程以简单、幽默的方式展现给考生,让公考非专业化的理念深入每一位考生。 近年来,出版专著两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解决方案》《申论攻略》。

内容简介

第三章领会精神:综合分析类题 核 心 内 容 “综合分析类题”主要考查考生对给定材料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观点或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多角度地思考给定材料内容,做出合理的推断或评价。在近几年的考试中,这类题目逐渐成为难度较高,变化较大的一类题型。因此,这类题型也成为拉开分差的关键题型,是考生必须突破并掌握的一类题型。 所谓“综合分析”,是指要求考生在深刻理解“给定材料”的基础上,针对题干提出的问题,从政府或政府工作人员的角度出发,对材料进行整合、分析进而得出、推导出结论的一种思维方式。包括对材料中各种现象的分析,对材料中特定的句子、词语分析等。 所谓“难度较高”,是指这类题目的答案通常无法在给定材料中直接得出,这一点与概括材料类题目有着明显的区别。同时,这类题目的作答要求所设定的字数上限较少,而考生却需要在较少的字数限制下表达相对较多的内容。 所谓“变化较大”,是指这一类题有较多的衍生题型。包括谈谈你的理解型、含义型、启示型、经验教训型等。而正确作答每一种衍生题型所遵循的逻辑是截然不同的。 作答此类题目要求考生必须具备“文意推断”的基本思维,充分结合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理论,在全面了解国家有关政策的基础上、在忠于“给定材料”的基础上,运用合理的逻辑思维予以推导进而得出合理的见解。所以,本部分题目难度很大。对此,考生必须高度重视,强化训练。 一、 综合分析的基本要求 与概括材料的要求有着本质的不同,综合分析强调的是“分析”,要求考生综合“给定材料”方方面面的内容,运用逻辑思维进行推理分析,以完成“作答要求”为最终目标。如果说概括材料类题的客观性较强,那么可以说综合分析类题的主观性相对较强。 如果将此部分题目与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的题目做比较,这类题型类似于言语理解中的“文意推断型”题。在作答“综合分析类题”时,考生首先应该把握材料的字面意思(即: 阅读理解),但不能到此为止,更重要的是必须做到在把握材料字面意思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握材料字里行间所体现出的精神和意图,把材料中想表达而没有表达的意思引申出来。 如果将“综合分析类题”与“概括材料类题”相比较,“概括材料类题”强调的是“忠于原文”;“综合分析类题”强调的则是“领会精神(意图)”。 申论标准题型规范化解析第三章领会精神: 综合分析类题(一) 必须站在材料的角度上,以政府为立场分析问题 这是综合分析的基本要求。因为“综合分析类题”的主观性较强,往往更多的内容是考生主观推断得出的一些结论。在这个时候,考生必须明确: 你所参加的这场考试是在为政府机关招录工作人员,你作答此类问题必须从政府的角度来分析并解决问题。本质上,申论科目是在模拟公务员日常工作的一种考试,其“给定材料”类似于公务员在日常工作中的应用工作场景,其“作答要求”类似于领导的命令、指令。只有紧扣目标“给定材料”,以政府为立场去分析问题,才能够符合政府对一名公务员的基本要求。 相反,很多考生的身份是应届毕业生,或者是刚刚走出校园在企业工作的人员,他们在答题的过程中不经意介入了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身份和角度,这样的答案便犯下了审题“跑题”的错误。 (二) 必须重视“综合”和“分析”相结合,得出正确结论 “综合分析类题”,“综合”和“分析”的目标均指向“给定材料”。是要求考生必须在阅读懂“给定材料”的基础上,综合目前政府的政策法规、“给定材料”的意图并以实现“作答要求”为最终目的去分析问题。这其中包括了一个思考问题的基本逻辑。【案例】 “给定材料2”中的文章作者认为: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比长城、故宫还要重要的财富。”请结合“给定材料”,谈谈你对这一说法的见解。 【分析】 “给定材料2”中介绍的是一些案例性材料,包括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错误认识、官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解的误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现状等。综合“给定材料2”,其字里行间透露出了作者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的担忧。同时,党中央在十八大中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构想,其中文化强国也包括了非物质文化遗产。 因此,我们通过综合分析给定材料,结合当前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得出结论: 本段文字意在说明必须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即: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比长城、故宫还要重要的财富”这句话是正确的。我们在答案中需要亮明自己的观点,并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二、 历年国(联)考“综合分析类题”真题一览表及考情分析 以往的考试中,综合分析类题以“谈谈你的理解型”和“含义型”的题目居多。其中,“谈谈你的理解型”主要是引用原文的一句话,要求考生解释这句话,综合分析一下这个观点的正确与否并提出一些建议即可。“含义型”则主要是要求考生在综合分析“给定材料”的基础上,对材料中的某个词语进行解释。 而近些年,“综合分析类题”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我们将2012—2017年国(联)考涉及的“综合分析类题”归纳总结出来,见下表。2012—2017年国(联)考“综合分析类题”真题一览表 续表年份作 答 要 求2017年国考 (副省级)“给定材料3”中画线句子“我们只有通过‘水’的意象,才能最真切地体味到‘儒’之‘柔’”内涵丰富。请你根据“给定材料3”,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15分) 要求: (1)准确、全面,逻辑清晰; (2)不超过300字。2017年国考 (市地级)根据“给定材料2”,阐述画线句子“城市的水系就像城市的指纹”的意思。(10分) 要求: (1)准确、全面,有逻辑性; (2)不超过200字。2016年联考请根据“给定材料3~5”,归纳总结“比逗咖啡馆”的主要成功经验。(25分) 要求: 内容准确全面,总结有深度、有条理。字数不超过400字。2016年国考 (副省级)“给定材料6”中说“中国教育技术层面已经走得太快了,‘灵魂’跟不上了。”请根据“给定材料6”,指出这句话的含义。(10分) 要求: 全面、准确。不超过150字。2015年联考阅读“给定材料2”谈谈你对其中画线部分“这个‘零’有很多的意义,因为我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结果这变成我最擅长的一个行业”的理解。(20分) 要求: 全面、准确,解读充分,条理清楚。不超过300字。阅读“给定材料2”,谈谈你对画线部分“我能有今天就是因为我读书少”的理解。(20分) 要求: 全面、准确、解读充分,条理清楚。不超过300字。2015年国考 (副省级)新技术的使用能否突破社会结构的屏障,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根据“给定材料2”,谈谈你的看法。(20分) 要求: (1)观点明确,有理有据; (2)论述全面,语言简明; (3)不超过250字。结合“给定材料4”,谈谈你从中国高铁、中兴通讯和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中能分别获得哪些启示?(20分) 要求: (1)紧扣材料,重点突出; (2)观点明确,表述有理; (3)不超过500字。2015年国考 (市地级)结合“给定材料1”,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子“新技术是一种创造性的毁灭力量”的理解。(10分) 要求: (1)准确、全面; (2)不超过150字。2014年联考“给定材料1”介绍了美剧、韩剧的成功事例,请根据“给定材料1”概括我们从中能借鉴到的经验。(15分) 要求: 全面、准确、简明。不超过200字。根据“给定材料5”,谈谈你对“我们觉得她是最好的‘中国制造’”这句话的理解。(15分) 要求: 全面、准确、简明。不超过300字。假如你是某单位派驻广灵的观察员,请根据“给定材料4”,以《高青红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为题写一份材料,供领导参考。(20分) 要求: (1)内容具体,符合实际; (2)目的明确,切合主题; (3)条理清楚,有概括性;(4)不超过500字。根据“给定材料3”,谈谈你对“文化输出”的理解。(15分) 要求: 全面、准确、有概括性。不超过300字。2014年国考 (副省级)谈谈“预先失败”这一概念在“给定材料4”中的含义。(10分) 要求: 全面、准确。不超过200字。 2014年国考 (市地级)某单位为了解工作人员的生活、工作情况和心理、思想状态,打算以“给定材料1”中小邹的情况为案例,设计一份调查问卷。假如由你具体负责这项工作,请设计出该问卷内容所应列出的主要问题。(20分) 要求: (1)写出明确具体的设问; (2)设问应当分类并对每类中的每个设问标注序号; (3)内容全面,用语得体; (4)不超过500字。2013年联考请结合“给定材料6”谈谈你对“制造业是未来经济繁荣的关键”这个问题的认识。(20分) 要求: 内容全面、认识透彻、表述准确。不超过500字。“给定材料5”中陈博士表示了对我国陷入“人口诅咒”陷阱的担忧。请结合“给定材料4、5”,对“人口诅咒”这一概念做一全面的解释。(10分) 要求: 全面准确,逻辑性强。不超过300字。“给定材料7”中提到“德国制造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这个国家高水平的职业技术教育”。请结合“给定材料6、7”,谈谈德国职业教育的成功对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启发。 要求: 全面准确、条理清楚。不超过300字。2013年国考 (副省级)“给定材料2”中的文章作者认为: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比长城、故宫还要重要的财富。”请结合“给定材料”,谈谈你对这一说法的见解。(15分) 要求: 全面、简明。不超过250字。我国有不少地区在保护和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方面都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如果你是某市负责地方文化保护工作的人员,请认真阅读“给定材料3”,概括从中可以获得哪些启示。(10分) 要求: 全面、准确、简明。不超过150字。2013年国考 (市地级)如何做好基层文化建设工作,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请你谈谈“给定材料1~3”对做好这方面工作有哪些启示。(20分) 要求: 紧扣“给定材料”,条理清楚。不超过300字。根据“给定材料7”,指出法国在保护本国文化方面有哪些做法值得借鉴。(10分) 要求: 条理清楚,全面准确。不超过300字。2012年联考如何理解“给定材料2”中的“动物平等伦理权利”的主张存在着“伦理悖论”?(15分) 要求: 严密、完整、简明。不超过200字。2012年国考 (市地级)根据“给定材料2”,对专家们所说的“技防”“人防”加以解释。(10分) 要求: 准确、简明。不超过150字。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综合分析类题”在近几年的变化较大。具体说来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一) 题目的分值越来越高 这类题目已经从最初的10~20分赋分值上升到了现在10~25分。也就是说,这类题目已经占到了申论科目总分数的四分之一强。突破这类题目对于获取这场考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此,希望考生在复习的时候给予足够的重视。 (二) 题型的变化越来越多样 “综合分析类题”是一大类题目的集合。在这个大类下,还有若干的子题型。具体说来,其子题型主要包括: (1)谈谈你的理解型; (2)启示型; (3)经验教训型; (4)含义型; (5)创新型。 以上五种题型均隶属于“综合分析类题”,每年考查的具体题型均有所不同。这样做的目的是尽可能地降低培训对考试的影响,防止已经考过的题目来年被培训机构为考生集中强化突出训练。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创新型”题,未来“综合分析类题”的考查很可能是以这样的形式考查。 三、 “谈谈你的理解型”历年真题规范化解析 从2012年国考到今天,“谈谈你的理解型”题目是迄今为止“综合分析类题”中考查频度最高、考查数量最多的一类题目。同时,也是最容易拉开考生分差、最具有区分度的一种题目。 “谈谈你的理解型”这种题目也是一种非常容易让考生误解的设问。从字面意思来看,“谈谈你的理解”似乎在给考生传递了这样的一种信息: 你可以从你个人的角度谈谈你的理解、看法,要表达出你个人真实的想法。 其实,“谈谈你的理解型”题目还有一个要求,那就是要结合“给定材料”。也就是说,考生对给定材料中某一句话的理解必须要遵从“给定材料”。在思考的过程中,要求考生必须结合“给定材料”开始思考,运用合理的思维和科学的依据进行一定范围的推导。 【例题1】(2015年联考·云南卷)阅读“给定材料2”谈谈你对其中画线部分“这个‘零’有很多的意义,因为我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结果这变成我最擅长的一个行业”的理解。(20分) 要求: 全面、准确,解读充分,条理清楚。不超过300字。 【解析过程】 第一步: 审读作答要求 按照审读作答要求的“四约束”,我们必须明确“阅读约束”“题型约束”“字数约束”和“身份约束”。 1. 阅读约束。本题明确要求考生必须结合“给定材料2”,因此我们作答本题的基础便是“给定材料2”。任何超越了材料的理解均是错误的,且不符合客观事实。 2. 题型约束。本题明确要求考生根据“给定材料2”谈谈对“这个‘零’有很多的意义,因为我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结果这变成我最擅长的一个行业”这句话的理解。显然,这是要针对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谈看法。因此,我们不难推知本题是“谈谈你的理解型”题。 既然“什么都不懂”,为什么会“变成最擅长的一个行业”呢?显然,这其中存在一个矛盾。需要我们看看材料中的主人公为什么能够在不懂的情况下,把不懂的行业变成最擅长的行业。显然,这个“零”与普通意义上的零可能不同,代表着特殊的意义。思考到这里,即便是我们没有阅读“给定材料2”,也能够猜测到,材料中的主人公必然会有一些正确的做法,值得我们去找出并学习。这便构成了本题的作答思路。 3. 字数约束。本题明确要求考生在填写答案的时候不超过300字。即: 如果你的答案超过了300字肯定会扣分。但是也不能太少,答案的总字数大于等于290字为最佳。 4. 身份约束。本题没有为考生设定明确虚拟身份。 这是一本洞悉申论考试本质的教材,申论试卷的评阅过程本质上是一个扣分的过程。考生的申论之所以会被扣分,是因为在复习和应考的过程中存在着各种“扣分的风险因素”。因此,无论是复习还是应考,努力消除“扣分的风险因素”是提高申论成绩的关键。 影响成功的三个风险因素:复习材料、复习方法、作答过程 获取高分的四个解题步骤:审读作答要求、定位关键信息、加工并整合关键信息、构建正确答案 必须掌握的五个类型题目:概括材料类、综合分析类、综合写作类、原因对策类、申论论证类 同类书推荐:《结构化面试高分一本通》《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解决方案》《申论标准题型规范化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