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小时候-童年的小宇宙
作者简介
李淼,江苏涟水人,中山大学教授,曾任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从事物理学研究四十年,主要研究领域为高能物理、宇宙学和暗能量,提出了全息暗能量模型。从事科普工作超过二十年,代表著作是《〈三体〉中的物理学》《给孩子讲量子力学》《这是一个好问题》,曾获文津图书奖等奖项。十五年前尝试过现代诗歌创作,发表了若干首。如今计划从事小说和散文写作,实现儿时的梦想,让人生更加充实。
内容简介
1.这个地方叫涟水 从物质上看,这个地方在我成长的时代并没有什么值得记录的。尽管很多人没有听说过这个地方,它在历史上也算一个县级名城,这些年来,已妥妥地位列百强县。南北朝时,一位诗人在这里长大。他的《拟行路难》应该影响过李白的更加著名的《行路难》,因此杜甫将李白比方成“俊逸鲍参军”。鲍照,是这个县的文化名人。 历史在这里慢慢地演变,和所有地方一样上演了无数悲欢离合。曾经流过的黄河留下了一节曲折流淌却温驯的水,水不深却很宽阔,成了废黄河,也叫黄河故道。我在废黄河里游泳的时候,有孩子也有大人说,过去还能在河里捞出生锈的钢盔以及类似的东西,这些都是当年解放战争留下来的,包括张灵甫的部队。恰恰因为几次激烈的战斗,这个小城,涟水,没有留下任何古迹。 向西南走几十里,在一个久远的历史转折点,一个注定出名的破落韩国贵族腰间悬着长剑,在一个更加有名的地方无所事事地晃荡,这就是淮阴,现在则叫淮安。那个当时的破落户、后来的战神名叫韩信。我的出生地涟水两千多年以来一直和淮安在文化和经济上几乎是一体的。某种意义上来说,涟水是四战之地,因为它和四个市相连,而淮安也是兵家必争之地:向南是扬州,向北是徐州。运河给淮安和涟水带来了长期的繁荣,出了吴承恩这样的文学家,但这里并没有出过有太大影响的政治家。这种情况在19世纪末发生了改变,一个来自绍兴的周家产出了一个婴儿,他是周恩来。有意思的是,为了前途离开绍兴来到淮安的周恩来的祖父,在涟水做过代理知县。 所有这些光荣历史,和在涟水生活了数百年的李家并没有什么关系。如同任何一个大家族一样,我们这个家族出过名人也出过政治家,更多的却是继续在涟水生活的子孙。我不知道第一个在元末明初从苏州移民来的祖先住在什么地方,我的直系祖先连续几代是老实本分的农民。我的祖父一辈子生活在一个叫瓦滩村的地方,村子下面更小的单元在改革开放之前叫刘李生产队,现在当然叫刘李村民小组了。 我们家我爸爸是第一代离开土地的,即使如此,他一个月至少回瓦滩一次,有时会带上我以及妹妹。上学前和上学之后的假期中,我也是经常回到瓦滩的,一来我爸爸要我去,二来村里也确实有不少吸引我的地方,比如下河捉鱼,比如挖红薯。我甚至喜欢跟着我二爹(我爷爷的弟弟)去耕地。瓦滩的土地可不是什么肥沃的土地,很多是盐碱地,说明很多很多年前这里曾经是大海。直到如今,我妈在瓦滩村还有一些土地,当然这仅仅是名义上的。 我几乎不记得三岁之前的任何事,也许除了一两件在瓦滩的事。每一次,我不会在瓦滩住很久,原因是蚊子实在太多了,我奶奶又不来帮我赶蚊子。被蚊子咬醒而哭闹,应该是我能记得的三岁之前的事情之一。我被咬醒之后,我奶奶会说,乖乖和子,忍一会儿就没事了。和子,是我的乳名。我奶奶一般在草屋里睡觉,睡觉之前她会点上煤油灯,将门板上起来并且关上门拴,也是我能记得的事。夏天天太热的话,我就在下下来的门板上睡觉,我奶奶也就无法关门了。 我奶奶是我见过的最吃苦耐劳的人。没有办法,平时她身边没有人。她一辈子生了不少孩子,活下来的就有七个,这些孩子成人后都不和她生活在一起,而我爷爷又走得早,我从来没有见过我爷爷。那时,我爸爸在城里工厂里工作,和大伯成为我家仅有的在城里的人。我爸爸在奶奶这一系里是最有文化的,因此他觉得他有义务经常回村里,一来给大家带点吃的,二来做一些排难解纷的事。他排行老三,因此大家叫他三爷。三爷这么有威信,这让我莫名地自我感觉良好。每次回村里,我都觉得自己是被大家看重的孩子,尽管,大家除了给我一些好吃的,其他方面根本不会和我这个懂事不多的孩子说些什么。 在那个时代,农村和城市表面上看没有现在的差别大,无非一个人烟稀少,一个人口聚集;一个主要是茅草房形成的村落,一个主要是砖瓦房构成的厂区和居民点;一个只有很少的小商店可以购买生活必需品,一个拥有一些由比较多比较大的商店形成的街道。我从小长到十六岁离开涟水,几乎没有爬过楼。大约在我读初中的时候,我妈的厂子里建了也许是整个涟水城的第一座楼,只有三层高。同时,这个厂有了第一台公用的黑白电视机。厂里除了同辈的小朋友,还有比我大十多岁的青年职工,可以听他们讲故事,可以跟他们学习打乒乓球。在农村,除了表兄弟姐妹,我几乎没有什么朋友。但我可以去抓鱼,去摘玉米,去用芦苇管做笛子。可以说,我是一个城乡接合部长大的孩子,城和乡有区别,但区别不大。 ★以儿童视角讲述“我们小时候” 中国科学家自述童年往事,现身说法,让小读者更有代入感,看得见好奇心和想象力。 ★为孩子插上科学和人文的翅膀 既有从生物、物理、数学等角度看待世界的眼光,也有文学、文化的诗意表达,从科学和人文两个维度对孩子进行启蒙。 ★在时代浪潮中找到人生的坐标 从个人的成长史中见证时代的变迁,启迪孩子如何抓住时代的机遇,不被暂时的困难吓退,始终保持对未来的乐观和达观。 ★精美装帧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本书采用弧形刀版的双封设计,内封象征着写给童年的一封长信,同时配上知名插画师的精美插图,意在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提升孩子的审美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