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改变设计(人工智能时代的设计师生存手册)

AI改变设计(人工智能时代的设计师生存手册)
作者: 薛志荣
出版社: 清华大学
原售价: 69.00
折扣价: 53.13
折扣购买: AI改变设计(人工智能时代的设计师生存手册)
ISBN: 9787302517221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1.1 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 说起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不得不提及 人工智能的历史。人工智能的概念主要由艾伦·图灵(Alan Turing) 提出:机器会思考吗?如果一台机器能够与人类对话而 不被辨别出其机器的身份,那么这台机器具有智能的特征。同年, 艾伦·图灵还预言了存有一定的可能性可以创造出具有真正智能 的机器。 1.1.1 AI 诞生 1956 年 8 月,在达特茅斯学院举行的一次会议上,来自不 同领域(数学、心理学、工程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的科学家 一起讨论如何利用机器来模仿人类学习以及其他方面的智能。 会议足足开了两个月的时间,虽然大家没有达成普遍的共识, 但是却为会议讨论的内容起了一个名字:“人工智能”,并正 式把人工智能确立为研究学科。因此,1956 年成为了人工智能 的元年。 1.1.2 第一次发展高潮(1955—1974 年) 达特茅斯会议之后是大发现的时代。对很多人来讲,这一阶 段开发出来的程序堪称神奇:计算机可以解决代数应用题、证明 几何定理、学习和使用英语。在众多研究当中,搜索式推理、自 然语言、微世界在当时最具影响力。 大量成功的 AI 程序和新的研究方向不断涌现,研究学者认为 具有完全智能的机器将在二十年内出现并给出了如下预言: 1958 年,赫伯特·西蒙(H.A Simon)和艾伦·纽厄尔(Allen Newell)认为:“十年之内,数字计算机将成为国际象棋世界冠 军;数字计算机将发现并证明一个重要的数学定理。” 1965 年,赫伯特·西蒙:“二十年内,机器将能完成人能做 到的一切工作。” 1967 年,马文·明斯基:“一代之内各种创造‘人工智能’ 的问题将获得实质上的解决。” 1970 年,马文·明斯基:“在三到八年的时间里我们将得到 一台具有人类平均智能的机器。” 美国政府向这一新兴领域投入了大笔资金,每年将数百万美 元投入到麻省理工学院、卡耐基梅隆大学、爱丁堡大学和斯坦福 大学四个研究机构,并允许研究学者去研究任何感兴趣的方向。 当时主要成就如下: (1)人工神经网络在 20 世纪 30—50 年代被提出,1951 年马 文·明斯基制造出第一台神经网络机。 (2)理查·贝尔曼(Richard Bellman)提出了贝尔曼方程(也 被称为动态规划方程,被认为是强化学习的雏形)。 (3)弗兰克 ? 罗森布拉特(Frank Rosenblatt)提出了感知器 模型(深度学习的雏形)。 (4)人工智能研究人员先后提出了搜索式推理、微世界、自 然语言处理等人工智能概念。 (5)人工智能研究人员首次提出:人工智能拥有模仿智能的 特征,懂得使用语言,懂得形成抽象概念并解决人类现存问题。 (6)亚瑟·塞缪尔(Arthur Samuel)在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 和 60 年代初期开发了国际象棋程序,程序的棋力已经可以挑战具 有相当水平的业余爱好者。 (7)查理·罗森(Charlie Rosen)打造了全球首款具备移动 能力的智能机器人 Shakey,它可以感知周围环境并创建路线规划; 可以根据明晰的事实来推断隐藏的含义;而且能够通过普通英语 进行沟通。该机器人项目受到政府和研究人员的大力宣传,人们 将其视作世界上第一台通用机器人。 1.1.3 第一次寒冬(1974—1980 年) 20 世纪 70 年代初,人工智能的研究首次遭遇到瓶颈。研究 学者逐渐发现,虽然机器拥有了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但遭遇到 当时无法克服的基础性障碍,人工智能停留在“玩具”阶段止步 不前,远远达不到曾经预言的完全智能。詹姆斯·莱特希尔(James Lighthill)在 1973 年发出的报告中对目前人工智能基础研究进 行了评判,认为当前的自动机和中央神经系统研究虽然有价值但 进行令人失望,并认为机器人研究没有太大价值,建议取消对机 器人的研究。由于此前的过于乐观使得人们期待过高,当人工智 能研究人员的承诺无法兑现时,公众开始激烈批评相关研究人员, 许多机构不断减少对人工智能研究的资助,直至停止拨款。 当时主要问题如下: (1)计算机运算能力遭遇瓶颈,无法解决指数型爆炸的复杂 计算问题。 (2)常识和推理需要大量对世界的认识信息,计算机达不到“看 懂”和“听懂”的地步。 (3)计算机无法解决莫拉维克悖论。 (4)计算机无法解决部分涉及自动规划的逻辑问题。 (5)神经网络研究学者遭遇冷落。 1.1.4 第二次发展高潮(1980—1987 年) 20 世纪 80 年代初,一类名为“专家系统” 的 AI 程序开始 为全世界的公司所采纳,人工智能研究迎来了新一轮高潮。在 这期间,卡耐基梅隆大学为 DEC 公司设计的 XCON 专家系统能 够每年为 DEC 公司节省数千万美金。日本经济产业省拨款八亿 五千万美元支持第五代计算机项目,其目标是造出能够与人对话、 翻译语言、解释图像、能够像人一样推理的机器。其他国家也 纷纷作出了响应,并对 AI 和信息技术的大规模项目提供了巨额 资助。 当时主要成就如下: (1)专家系统的诞生。 (2)人工智能研究人员发现智能可能需要建立在对分门别类 的大量知识的多种处理方法之上。 (3)由杰弗里·辛顿(Geoffrey Hinton) a 等研究人员提出的 反向传播算法实现了神经网络训练的突破,神经网络研究学者重 新受到关注。 (4)人工智能研究人员首次提出:机器为了获得真正的智能, 机器必须具有躯体,它需要有感知、移动、生存,与这个世界交 互的能力。感知运动技能对于常识推理等高层次技能是至关重要 的,基于对事物的推理能力比抽象能力更为重要,这也促进了未 来自然语言、机器视觉的发展。 1.1.5 第二次寒冬(1987—1993 年) 1987 年,AI 硬件的市场需求突然下跌。科学家发现,专家系 统虽然很有用,但它的应用领域过于狭窄,而且更新迭代和维护 成本非常高。同期美国 Apple 和 IBM 生产的台式机性能不断提升, 个人电脑的理念不断蔓延;日本人设定的“第五代工程”最终也 没能实现。人工智能研究再次遭遇了财政困难,一夜之间这个价 值五亿美元的产业土崩瓦解。 当时主要问题如下: (1)大型电脑受到台式机和个人电脑理念的冲击影响。 (2)商业机构对人工智能的追捧逐渐冷落,使人工智能再次 化为泡沫并破裂。 (3)计算机性能瓶颈仍然无法突破。 (4)人工智能研究人员仍然缺乏海量数据训练机器。 1.1.6 第三次发展高潮(1993 年至今) 在摩尔定律下,计算机性能不断突破。云计算、大数据、机 器学习、自然语言和机器视觉等领域发展迅速,人工智能迎来第 三次高潮。在这一阶段,AI 发展的主要事件如下。 1997 年: IBM 的国际象棋机器人“深蓝”战胜了曾经 23 次获得世界排 名第一的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Garry Kasparov)。这是 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功,它代表了基于规则的人工智能的胜利。 卡斯帕罗夫和深蓝机器人博弈 2005 年: 塞巴斯蒂安·特伦(Sebastian Thrun) a 带领斯坦福大学的学 生制造了一台无人驾驶汽车 Stanley 并参加 DARPA(美国国防部 高级研究计划所)举办的无人驾驶汽车大赛,Stanley 成功地在一 条沙漠小径上自动行驶了 131 英里,也是比赛以来第一辆成功穿 越整个沙漠回到起点的汽车,最终斯坦福大学赢得了 DARPA 挑 战大赛头奖和两百万美元奖金。 无人驾驶汽车 Stanley 2006 年: (1) 杰弗里·辛顿以及他的学生鲁斯兰·萨拉赫丁诺夫(Ruslan Salakhutdinov) a 在国际顶级期刊《科学》上正式提出了深度学 习的概念,为后来人工智能的发展带来了重大影响。 (2)Google 前 CEO 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在搜索 引擎大会提出“云计算”概念,并表示“云计算”将取代传统以 PC为中心的计算。 人工智能正在向设计界军:一键抠图、自动上色、合成场景、自主设计……作为设计师,如何找准定位,实现价值?本书是写给设计师的未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