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信
原售价: 59.00
折扣价: 37.80
折扣购买: 相约星期二未完的人生课
ISBN: 9787521760378
莫里·施瓦茨,布兰迪斯大学受人爱戴的社会学教授。在学生米奇·阿尔博姆的作品《相约星期二》出版后,莫里成为知名人士,被来自全球的众多读者熟知。莫里一生致力于帮助人们理解个体与社会、他人与自我的关系,关注社会正义,重视每一个人的价值。曾与艾尔弗雷德·斯坦顿合著社会心理学领域经典作品《精神病医院》。
第二章 应对挫败感(节选) 简单地说,挫败感是当冲动受到抑制,或者在实现目标的愿望没有达成时出现的一种情感体验。比方说,我需要一支铅笔来写个便条,但铅笔离我有一段距离。我想要铅笔,但无论我怎样移动身体都够不到铅笔,我就不去试了。我的挫败感不是来自我够不着铅笔,而是来自我不得不抑制我去够铅笔的冲动。 如果铅笔离得近,我伸手够得着,我就会试着去够。但如果我使劲儿够,还是够不到,我就会感到挫败。没有铅笔我就写不了便条,我便会更加沮丧。这时,我不会因行动不便而激动焦虑,而会请人进来把铅笔递给我,从而把沮丧情绪扼杀在萌芽状态。 身体上的打击已经够糟糕了,但我敢打赌,本书的读者,不论年龄大小或者健康状况如何,都有过因想不起某个词语或人名而懊恼的经历。很多时候我想说一句话,但就是想不出来其中一个单词怎么说,于是我非常沮丧。但是,如果我停止绞尽脑汁地想答案,那个词通常就会自动在脑海中浮现出来。这种情况我经历过无数次,我知道我最终一定会记起来那个词语,但是,我就是想立马得到答案。 这就是挫败感的一个基本特点。我希望在需要时就能得到想要的东西,如果得不到,我就会沮丧。但倘若我不再要求即刻便得到,这种挫败感就会减少,目标也仍能实现,虽然这需要等上一段时间。 在病情突然恶化,需要人帮助时,就去寻求帮助,这不失为应对过度沮丧的一个好办法。保持耐心是另一个好办法。当我一时间想不起来某个单词时,我会耐心地等它自己浮现。对于令你沮丧的事情,你需要尝试不同的应对方式。 设想一下,我需要一杯水,但身边没人帮我递水。我的手臂虚弱无力,无法自己操纵轮椅去厨房或卫生间取水。这时还有别的办法吗?只能放弃要水的念头。不要这杯水,自己也受得了。做出妥协有时很难,而有时并没有那么难。但如果你不学会控制你的沮丧情绪,它们就会日积月累,使你一直生活在焦虑不安的状态中。为你自己着想,别让生活雪上加霜。 沮丧或恼怒时,不要害怕发泄怒火,当然,你不一定要朝他人发火。你可以默默地骂几声,情况允许的话,甚至骂出声也无妨。发泄情绪与保持冷静并不矛盾。事实上,从长远来看,不时地发泄一下不良情绪反倒有助于缓解沮丧情绪。抱怨几句,发发火,有时哭上一阵子,都有益于健康。当我向理解我的人大声发脾气时,若是他能够耐心听听我的抱怨,而不是说“哦,别说这些”或者“你应当成熟一点儿”,那就太好了! 在我感到生气或想抱怨时,我就生气,我就抱怨。我发现,生气、抱怨能很好地宣泄情绪。我知道我的负面情绪不会持续太久,很快我就会恢复正常。毕竟,宣泄情绪比压抑情绪和精神内耗要强得多。 要是没有人能平心静气地听你发牢骚,那你就把牢骚写下来,或用录音机录下来。把你的经历写下来,你就能跳出自我,换个角度看清自己。每当我把自己的经历写下来之后,那些事情就好像不是发生在我身上的了。我再读时,那些事情就变得好像是别人的事,如此一来,我便可以更客观地审视“别人”。 幽默也是化解沮丧情绪的一种有效方式,它有助于你客观地审视自己的处境。你可以退一步,学会自嘲。比方说,今天上午,你第五次把书掉到地上。书落地时碰巧正面朝上,恰好摊开在你刚才所看的那一页。那就有点儿幽默感,来个“远距离”看书,而不是一直为自己身体协调能力的下降而懊丧。幽默对你益处多多,但别用幽默来贬低自己。 有的人生病后压力非常大,他们害怕表达他们的恼怒或沮丧情绪,因为他们担心自己的抱怨可能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可我要说:“有怨气,就发泄出来吧!”如果沮丧情绪淤积了很多,你就得找人谈谈,释放出来。如果谈话触碰了你情绪的闸门,你的抱怨更多了,你就承认你在抱怨,接受你在抱怨这个事实。对自己要有信心,相信你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因为你已经把情绪发泄出来了。 口述这一章的那天早上,我满腹牢骚。我双腿疼痛,呼吸变得更加费劲,吞咽也越来越困难,还伴随着消化不良和肠道问题。我没完没了地抱怨。在抱怨了一通之后,我感觉好多了。如果我不抱怨,情况恐怕没有这么好。我相信抱怨的益处,我的沮丧情绪都能及时释放,从未淤积。 每个人都必须找到适合自己的控制情绪的方法。我的方法或许对你有所帮助,但倘若不抱怨,你感觉会更好,那就不要抱怨,或者不要一开始就抱怨。但无论采用何种方法,你都必须尝试。压抑自己的情绪果真效果更好?还是说,你只是因为担心别人的看法而压抑自己的情绪?总之,事无定法,关键是,要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关注自己的情绪,并学习如何调控好自己的情绪。 最令我沮丧的一件事发生在我患肌萎缩侧索硬化的前几年,从某些意义上来说,这不失为一场排练,为我目前的人生经历做好了准备。 看到我现在这个样子,你绝对不相信我曾痴迷跳舞。我从12岁起就开始跳舞。1928年,我和父亲、继母、弟弟一起住在纽约布朗克斯的一套三居室公寓里,那里的厨房很大,我们全家在这间厨房里度过了不少欢乐的家庭时光。每当听到收音机里响起音乐,我就会抓起一把扫帚,把它当作舞伴,在厨房里翩翩起舞。 音乐课学费太贵,所以上音乐课想都别想,又加上我不会唱歌,跳舞成了我唯一表现音乐的方式。我过去总爱欣赏电影中弗雷德·阿斯泰尔与金格尔·罗杰斯或其他舞伴跳舞。那个梦幻的世界使我神奇地逃离了贫困的现实生活。 长大以后,我一直跳舞到60多岁。我常去一个叫“自由舞蹈”的地方跳舞。付了入场费之后你就可以尽情地跳,不需要另外交费。我常常是那里年纪最大的。我会在脖子上缠条毛巾,因为我很爱出汗。就这样如痴如狂地跳着。我记得我曾和朋友说过,假如我日后停止跳舞,我会活不下去。 但在1984年,我不得不放弃跳舞,因为我患上了严重的哮喘。 就这样,哮喘陡然引发了我身体第一次真正的危机。那年我67岁,在此之前我从未生过重病。突然间,有时到了晚上,我站在窗前喘着粗气呼吸,不知道下口气能否接上来。当时我的哮喘非常严重,后来服用类固醇才得以控制。为了缓解我的焦虑,我去看了几个月的心理医生。治疗很有效,医生帮助我更从容地面对自己的疾病。 学习如何应对哮喘发作时的恐慌,让我更加了解患病的紧张心绪。肌萎缩侧索硬化比哮喘更严重,但由于有了之前患哮喘的经历,我对目前的病情没有那么恐惧。 听到过去曾随之起舞的音乐时,我仍渴望能站起来翩翩起舞。但我四肢的肌肉非常虚弱,我甚至连轻敲一下我的脚或手指都做不到。不过,我还是要高兴地告诉大家,尽管我不能跳舞了,但我仍喜欢聆听舞曲。 莫里教授的语言独具风格,平实亲切,质朴深沉。即使身处病中,他仍然保持幽默。阅读这本书,像和家中一位德高望重但又爱开玩笑的长辈聊天,没有太多伤感和煽情,更多的是平凡的生活小事,和朴素的烦恼与幸福。在不同的心境中,读这本书有不同的感受,可能是一瞬间激起对亲人的想念,可能是忽然愿意和生活讲和。但无论感受如何,相信你都会被莫里教授圈粉。漫漫人生,他可以当我们心里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