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长江文艺
原售价: 26.00
折扣价: 13.00
折扣购买: 孟子(高中语文教科书阅读书系)
ISBN: 9787570215423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战国时期邹国人,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并将其发展成为“仁政”思想,被称为“亚圣”。 徐洪兴,现任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哲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中国朱子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哲学学会中国哲学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儒学研究会副会长,复旦大学儒学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等职。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①,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②不以封疆之界,固国③不以山谿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注释】①郭:外城。②域民:限制民众居住在一定的区域内。③固国:使国防坚固。 【译文】孟子说:“得天时不如得地利好,得地利又不如得人和好。譬如有座内城方圆三里、外城方圆七里的城邑,敌人包围攻打却无法取胜。既能围攻,一定有得天时之处;可却无法取胜,这说明得天时不如得地利好。再譬如,有一座城邑,它的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守城的武器装备不是不锐利坚固,粮食也不是不多,可是军民们弃城不守而逃,这说明得地利又不如得人和好。所以说,限制民众不必靠国家的疆界,巩固国防不必凭山河的险要,威服天下不必恃武器装备的锐利。拥有正义的人援助就多,失掉正义的人援助便少。援助少到极点时,连自己的亲戚也会背叛他;援助多到极点时,整个天下的人都顺从他。让天下都顺从他的人,去攻打连亲戚也背叛他的人,所以那些圣君不用战争,若要战争就一定取胜。” 统编高中语文教科书指定阅读 中华国学千年精粹 儒家思想典范之作 复旦名师注译全本 一书领略儒家精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