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乐泮水(学礼堂访谈录)(精)

思乐泮水(学礼堂访谈录)(精)
作者: 编者:王锷
出版社: 凤凰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4.20
折扣购买: 思乐泮水(学礼堂访谈录)(精)
ISBN: 9787550629387

作者简介

王锷,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经学、礼学和文献学研究,出版《三礼研究论著提要》《<礼记>成书考》《陇右文献从稿》等著作。

内容简介

学会找到书,学会读懂书——吕友仁先生访谈录 吕友仁先生简介 吕友仁先生,1939年生,河南荥阳人。1962年毕业于 河南大学外语系。1981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 究所,获硕士学位。1982年,至河南师范大学任教。1992 年晋升教授。现任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常务理事、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同行 评议专家。主要从事经学、训诂学、中原文献整理研究。 著述有:《礼记全译·孝经全译》《周礼译注》《礼记讲 读》《〈礼记〉研究四题》《训诂识小录》《读经识小录 》。整理古籍有:《渑水燕谈录》《潜研堂集》《礼记正 义》(上海古籍出版社本和北京大学出版社本)。主编《 中州文献总录》,在海峡两岸刊物上发表《〈礼记〉“刑 不上大夫”旧解发覆》《〈礼记〉“礼不下庶人”旧解发 覆》《校点本〈礼记正义〉诸多失误的自我批评》《试说 孔颖达〈五经正义〉的九条“例”》《孔颖达〈五经正义 〉注疏关系十六字说》等论文130多篇。 一、求学经历 王锷:吕先生,您好!欢迎您莅临学礼堂接受我们的采 访,请您先谈一谈求学的经历。 吕友仁先生:那么我从小学说起吧。我1939年生于西 安,正是抗战时期。六岁上学,读书的学校,先后有两个 。第一个叫做交通巷小学,交通巷是西安市的一条街道。 这个学校,离家远,离西安市城墙近。为什么到那个学校 上学呢?因为抗日战争时期,经常要躲警报,就是躲避日本 人的飞机轰炸。为了躲避轰炸,我们这些老百姓,都要就 近找个防空洞。而交通巷小学离城墙近,许多防空洞就是 挖在城墙上。抗战胜利后,我又转学到一个离家较近的教 会学校,叫做崇德小学。“崇”是“崇拜”的“崇”,“ 德”是“道德”的“德”,不是German,不是德国的“德 ”。这个教会小学给我留下的印象就是很漂亮,有大片的 花草,有大教堂。每周有两节圣经课,每人面前放着一本 厚厚的《圣经》。末了,还要跟着老师“阿门”。上学嘛 ,我感觉那时候并没有表现出对读书多么有兴趣,也就是 不迟到不旷课而已。这时候,看小人书的兴趣蛮高。街头 巷尾都有租看小人书的地方,父母亲给我的零花钱,差不 多都用来看小人书了。读完小学二年级,父亲说咱们要回 老家,到老家看看,你们总是在西安,都不知道自己的老 家在哪儿了。我老家是什么地方呢?是河南省荥阳县金寨村 。荥阳离郑州,大约也就是七十华里。 当时是坐火车回老家。那个火车啊,我现在还记得, 走得很慢,走走停停,有时候停的时间很长。走了三天三 夜,才到达荥阳。到家以后,就在村里的小学随班读书。 那时候我一口的陕西话,“我”的发音是“e”,同学们都 笑话我。这时候有个什么现象呢?我好像知道用功了。从小 学三年级开始,每次期末发榜,贴在学校门口的墙上,我 都是第一名。那时候好像有一点感觉:读书好了,不仅老 师喜欢,同学喜欢,就是村民也会投来异样的眼光。读到 初小四年级,没毕业,内战就打起来了。那时的老百姓, 见了当兵的都怕,躲之唯恐不及。受此影响,老师也不敢 述治学门径 著学林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