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和六便士(精)

月亮和六便士(精)
作者: (英)威廉·萨默塞特·毛姆|译者:李继宏
出版社: 天津人民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26.00
折扣购买: 月亮和六便士(精)
ISBN: 9787201100159

作者简介

\"作者 [英]威廉·萨默赛特·毛姆 小说家,剧作家。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人物。 毕业于伦敦圣托马斯医学院,后弃医从文。 在现实主义文学没落期坚持创作,并奠定文学史上经典地位。 倡导以无所偏袒的观察者角度写作,包容看待人性, 保持作品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反对将小说当作“布道的讲坛”而交由读者自行判断。 1946年,设立萨姆塞特·毛姆奖,奖励优秀年轻作家。 1952年,牛津大学授予名誉博士学位。 1954年,英王室授予“荣誉侍从”称号。 译者 李继宏   1980年,李继宏出生于广东揭阳县。他从小酷爱阅读,初中即读懂《周易集解》。成年后为研究西方文化,开始收集各种版本的《圣经》。1999年,进入中山大学主攻社会学专业。   2003年李继宏进入《东方早报》做文化记者。同年,他成为全球12个正式得到瑞典外交部邀请的记者之一,参加诺贝尔周的活动,接触到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约翰库切,并读了他的《青春》,开始对外国文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2005年,李继宏完成了他的初本译作《维纳斯的诞生》。这本书出版后,很多读者来信表示,这本书是他们看过很容易读的翻译小说。   2006年,第二本译作《追风筝的人》出版。一些读者写信给李继宏说,他们本来不看翻译文学,但李继宏的译著让他们对外国作品产生了兴趣。这些读者来信促使他思考,翻译技巧对于阅读体验的意义。   2007年,李继宏辞去工作成为“全职翻译”,开始积累、做文化研究。 2009年,他将《与神对话》引进中国。高妙的哲学思想,因流畅优美的译文不再难读。 到2011年,他已在大陆和台湾出版译著16种,包括《灿烂千阳》《公共人的衰落》《穷查理宝典》。同年,世界名著重译计划启动。   时至今日,“李继宏世界名著新译”已有5个品种问世,分别为《小王子》《老人与海》《了不起的盖茨比》《动物农场》《瓦尔登湖》,并已成为畅销的版本。   2013年8月31日,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在中国首映,李继宏与导演巴兹鲁曼对谈文学与电影。李继宏翻译的《了不起的盖茨比》受到导演大力推荐。 2014年4月,作为伯明翰大学访问学者赴英国。 2015年4月,李继宏版《小王子》获得法国“圣埃克苏佩里基金会”官方认可简体中文译本。   因文学翻译和创作领域的成绩杰出,《纽约时报》、《纽约客》、《BeijingReview(北京周报)》、新华社、《中国日报》、《北京青年周刊》、《南都周刊》、《华西都市报》、《半岛都市报》、上海电视台外语频道、浙江卫视等数百家国内外媒体曾报道过他的事迹。   “李继宏世界名著新译”还将出版《傲慢与偏见》《简爱》等近20部作品。李继宏将通过他的译文和读者朋友分享名著的魅力。\"

内容简介

第一章 坦白说,最早认识查尔斯?斯特里克兰的时候, 我根本不觉得他有什么出类拔萃的地方,然而现在很 少有人会否认他的伟大。我说的伟大并不是那种官运 亨通的政客或者战功赫赫的军人所能得到的,那些人 的光环来自他们的职位,而非自身的本事;等到时过 境迁,他们将会变得微不足道。人们常常发现,离任 的总理原来只是个能言善辩的口舌之士,卸职的将军 也无非是个软弱可欺的市井之徒。查尔斯·斯特里克 兰才是真正的伟大。你也许不喜欢他的艺术,但无论 如何很难不对它产生兴趣。他发人深省,他引人注目 。他被嘲笑的时代早已过去,为他进行辩护不再是标 新立异的举动,对他加以推崇也不再是离经叛道的表 现。他固然有种种缺点,但在世人看来已经是瑕不掩 瑜。他的艺术地位或许尚待争论,崇拜者对他的赞扬 或许就像贬抑者对他的抨击,都是信口开河的胡说, 但有一点毋庸置疑,那就是他拥有天赋。依我之见, 艺术中最有意思的莫过于艺术家的人格。艺术家哪怕 有上千个缺点,但只要有着特立独行的个性,那就是 可取的。比如说,我认为维拉斯凯兹的绘画技巧比艾 尔·格列柯更为高明,但世人对他的评价却不如后者 高,因为那个克里特画家生性放荡,命途多舛,又不 惮将其灵魂的秘密和盘托出,仿佛那是永恒的献祭。 艺术家、画家、诗人和音乐家——主要是通过对现实 进行拔高或者美化来满足人们的审美意识,但有的艺 术家也将其个性赤裸裸地袒露在他的作品中。探索这 种艺术家的秘密是很有乐趣的,跟阅读侦探小说差不 多。他的作品就像无言的宇宙,充满了有待发现的奥 秘。斯特里克兰最无足轻重的作品也透露出他那奇特 、痛苦而复杂的个人经历,所以有些人虽然不喜欢他 的画,却不能等闲视之;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人们 才对他的生平和性格充满极其浓厚的兴趣。 直到斯特里克兰亡故四年之后,莫里斯·修瑞才 撰写了那篇刊登在《法兰西信使》杂志上的文章,使 这位原先籍籍无名的画家不致湮没于世,并开辟了那 条让许多跟风的作家紧随而来的道路。长久以来,莫 里斯·修瑞是法国声誉最隆的评论家,他给出的评价 又是那么高,所以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赞美 显得有些夸大其辞,但后继的评论家却证实他所言非 虚,而查尔斯·斯特里克兰在当今的声望,也是牢牢 地建立在他奠定的基础之上的。斯特里克兰的声名鹊 起是艺术史上极具罗曼蒂克色彩的事件。但我并不打 算分析他的作品,除非那些作品涉及他的性格。我无 法苟同某些画家的看法,他们倨傲地宣称门外汉根本 不懂绘画,要对他们的作品表示欣赏,最好的办法是 默默地递上支票本。这种认为艺术无非是某种手艺, 只有行内人才能完全理解的观点其实是荒唐的误解, 因为艺术是情感的流露,而情感所说的语言,则是每 个人都懂的。但我也承认,对技巧没有实际认识的评 论家确实很难做出真正有价值的评论,而就绘画而言 我又是极其无知的。幸好我没有必要去冒这个险,因 为我的朋友爱德华·莱格特先生既是才华横溢的作家 ,也是备受推崇的画家,他已经在那部短小精悍的著 作Ⅰ里详尽地探讨了查尔斯·斯特里克兰的作品。这 部著作文笔之华丽堪称典范,可惜这种文风总的来说 在英国已经式微,不如在法国流行。 莫里斯·修瑞那篇著名的文章扼要地讲述了查尔 斯·斯特里克兰的生平,他有意借此来引起读者的好 奇心。由衷热爱艺术的他真心希望那些有识之士能够 注意到一位极具独创性的艺术天才,但他是个非常出 色的炒作高手,知道只要引起人们的兴趣,他这个目 标就会更容易实现。等到许多在从前和斯特里克兰有 过接触的人——有些是在伦敦就认识他的作家,有些 是在蒙马特区5的咖啡馆和他相遇的画家——吃惊地 发现当初他们眼里那个穷困潦倒的画家原来是个名副 其实的天才,而他们竟然失之交臂以后,法国和美国 的报刊上就出现了许多文章,既有回忆和他的交往的 ,也有表达对他的赞赏的,这让斯特里克兰的名气变 得更为响亮,却满足不了公众的更深入地了解他的欲 望。有关这方面的文章不计其数,勤奋的维特布雷希 特—洛索尔兹在他那本令人肃然起敬的专著中列出了 许多信实可靠的篇章。 编造神话是人类的天性。如果超群出众的人物在 其生涯中遇到某些令人感到惊奇或者神秘的事情,人 们就会极其贪婪地抓住不放,将其演绎成一段传说, 然后狂热地深信不疑。这是人们对平淡生活提出的浪 漫抗议。传说里的轶事变成了英雄晋身不朽境界最可 靠的通行证。有幽默感的哲学家在想起沃尔特·雷利 爵士时难免会哑然失笑,因为他之所以留驻在人类的 记忆里,竟然是由于他曾经解下披风供伊丽莎白一世 7踏足用,而不是由于他打着英国的旗号去过许多尚 未广为人知的国度。查尔斯·斯特里克兰的事迹流传 不广。他的仇敌不少,朋友却不多。所以可想而知, 为他树碑立传的作家自然只能用活灵活现的想象来增 补吉光片羽的回忆;人们对他的生平所知甚少,这显 然给胡编乱造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于是在这些人的笔 下,他的生活是古怪而可怕的,他的为人是孤僻而乖 张的,而他的命运则是催人泪下的。没隔多久,这些 天花乱坠的描写就变成了明哲保身的历史学家不敢轻 易质疑的传奇。 但罗伯特·斯特里克兰牧师偏偏不是明哲保身的 历史学家。他宣称世人对他父亲的后半生有许多曲解 之处,他撰写那部传记Ⅲ就是为了“消除流传甚广的 误会”,还说这些误会“给生者带来了很大的痛苦” 。很显然,民间有关斯特里克兰生平的传闻确实有不 少会让一个有头有脸的家庭感到尴尬。我阅读这本书 的时候觉得很好笑,并为此而十分佩服自己,因为这 本书是很单调沉闷的。斯特里克兰先生描绘的是一个 出色的丈夫和父亲,一个和蔼、勤勉又正派的君子。 精研那门叫做解经8的学问的现代神职人员固然均已 掌握涂脂抹粉的惊人本领,但罗伯特·斯特里克兰牧 师竟然能够如此“诠释”他父亲生平中那些他作为儿 子不便记住的事实,这种文过饰非的本事假以时日定 能让他在教会中平步青云。我已经看见他结实的小腿 紧紧地裹着主教的绑腿。这件事是有害的,尽管去做 它可能显得很勇敢,其实斯特里克兰的声誉之所以与 日俱增,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世人普遍接受的那个传说 ;因为很多人被他的艺术吸引,要么是由于他们很讨 厌他的性格,要么是由于他们很同情他的惨死;儿子 好意的举动等于在父亲的崇拜者头上浇了冷水。就在 斯特里克兰先生这部传记出版并引起争议之际,佳士 得拍卖了他父亲的重要作品《撒玛利亚的女人,成交 价居然比九个月前降低了两百三十五英镑(当时买下 它的是个著名的收藏家,但那收藏家后来突然死亡, 所以这幅画又回到了拍卖行),这绝对不是没有缘故 的。光靠查尔斯·斯特里克兰的能力和原创性,也许 并不足以挽狂澜于既倒,除非热衷于编造神话的人们 能够迫不及待地摈弃这个打破他们对非凡人物的幻想 的故事。幸亏维特布雷希特—洛索尔兹博士及时撰写 了那部著作,于是所有艺术爱好者终于放下了心头的 大石。P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