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金融(一位意见领袖眼中的金融大变革)/金融下午茶作品系列

有趣的金融(一位意见领袖眼中的金融大变革)/金融下午茶作品系列
作者: 董希淼
出版社: 中信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38.28
折扣购买: 有趣的金融(一位意见领袖眼中的金融大变革)/金融下午茶作品系列
ISBN: 9787508662978

作者简介

董希淼,恒丰银行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新浪金融研究院副院长、《中国银行业》上市银行年报研究小组组长,新浪财经、新华网思客、**头条等专栏作家。在全国性商业银行总行及分支行担任过多个管理职位,拥有丰富的金融从业经验。 近年来,在《中国金融》《经济*报》《财经》等发表论文及财经评论近两百篇,先后接*《人民*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华尔街*报》等中外主流媒体采访三百余次。2015年7月,被授予中国银行业“年度意见**”称号。

内容简介

凌晨两点,耶伦终于宣布,会议决定:维持0~0 .25%基准利率不变。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以来,美联储实施了量化宽 松(QE)货币政策,**主要经济体进入低利率甚至零 利率的狂欢时代。也就是从那时候起,加息便成了一 把“达摩克利斯之剑”,高高悬在**金融市场之上 。 其实,耶伦和她的“小伙伴”在加不加息、什么 时候加息等问题上犹豫不决。对美联储而言,加息存 在两种可能的风险:**种风险是美国经济复苏良好 ,加息过晚,其后果是产生新的资产泡沫,金融风险 越来越大;第二种风险是美国经济复苏仍需巩固,加 息过早,其后果是经济二次探底,甚至出现通缩,被 迫回到**规货币政策。 不过,从总体上看,美联储犯第二种错误的成本 *高。对他们而言,宁可犯**种错误,也尽量不犯 第二种错误。这应该是这次FOMC会议决定不加息的* 根本原因。 至于耶伦在宣布决定后,回答记者提问时说“特 别关注中国和新兴市场”,无非是担心中国和其他新 兴市场经济下行可能对美国经济形成不利的溢出影响 。 但是,美国这种史诗般的宽松政策终有退出的一 天。为了逐步消化加息预期对市场的影响,美联储采 取了一系列手段,对公众和市场预期进行了巧妙的引 导。 2014年10月,美联储**停止资产购买计划后, 就开始强化对加息预期的引导,尤其是利用FOMC会议 纪要中的措辞及经济预测来反复暗示加息进程。*此 影响,**金融市场波动加大。而这种波动及相应的 跨境资金流动和资产再配置,就是对未来加息进程的 提前反应和调整。 从理论上看,美联储好像不能不加息,看似时间 紧、任务重;实际*作上,他们不断地放风,不断地 造势,加息时间表从6月到9月再到*新的10月,一拖 再拖。美国及美联储在加息问题上欲拒还迎、遮遮掩 掩的态度,以及为此采取的各种配套动作,值得玩味 。 其实近年来,从伯南克到耶伦,无不充分利用舆 论,以静制动,巧妙释放信息,避实就虚,步步为营 ,精准把控预期,后发先至,这是他们影响和控制市 场的制胜法宝。除了加息,美国在QE问题上的*控, 也**典型。 那么问题来了,美国到底想干什么?其实,如何 有效地向市场沟通政策意图,收缩货币的同时保持市 场稳定和经济繁荣,这是大有讲究的。在加息问题上 采取的策略与沟通方式及手段,甚至已经超过了加息 政策的本身。 对未来经济变量的预期是影响当前经济行为的重 要因素。可以说,谁能**市场预期,谁就能影响市 场行为,决定未来走向。由此,对市场预期的管理就 成为一件十分重要的工作。而在预期管理上的不当行 为,往往可能影响政策的效果,甚至产生严重的后果 。 美国两位经济学家埃格森(Eggertsson)和帕格斯 利(Pugsley)在研究美国1937年大萧条的教训后,认 为“美联储、美国总统以及一些重要**官员在未来 目标问题上令人困惑的沟通政策,是1937~1938年剧 烈衰退的原因”。 因此,他们强调“在零利率情况下,通过暗示紧 缩来制造通缩预期的边际效应要大大高于暗示宽松政 策所产生的边际效应。对于这一现象,我们的解读是 如果政策制定者对于真实冲击的性质不确定、希望采 取保守态度,那么他宁愿犯允许过高通胀的错误(而 不是相反)”。 至此,我们可以理解:美国作为世界**大经济 体,为什么在加息问题“雷声大雨点小”。原来,他 们光是喊着喊着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把加息的负面效应 给喊没了。这不,耶伦现在又开始喊了:尽管这次我 们维持利率不变,但我们**可能在10月加息的。 当然,无论FOMC在10月还是年底加息,加息进程 启动已经**明确。FOMC可能会放慢加息节奏,但这 也只是减慢美国中长期利率上行的速度,而非改变方 向。 P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