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传

司马懿传
作者: 朱子彦|责编:刘畅
出版社: 人民
原售价: 66.00
折扣价: 44.90
折扣购买: 司马懿传
ISBN: 9787010219561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第一章 姓氏、家世、交 游圈与门风 一、司马姓氏的源流与“ 将种”的家世 在叙述本书传主司马懿 生平之前,我们首先需要考 察一下司马姓氏的源流。《 晋书·宣帝纪》在述及司马 氏由来时,是这样表述的: “其先出自帝高阳之子重黎 ,为夏官祝融。历唐、虞、 夏、商,世序其职。及周, 以夏官为司马。其后程伯休 父,周宣王时,以世官克平 徐方,锡以官族,因而为氏 。”这段文字语焉不详,且 脉络也不甚清晰。其实,司 马的姓氏,与太史一样,均 来自职官。司马氏渊源于西 周的官职——司马。春秋以 前的职业化军队主要由贵族 出身的子弟组成,战争方式 主要是战车的列阵,对阵冲 锋,而先秦的战车是由马拉 的,所以马在军中的作用极 其重要。春秋时形容哪个国 家国力强盛,就称它为千乘 之国、万乘之国。司马最初 是专门负责掌管马匹之职, 殷商时代始置,与司徒、司 空、司士、司寇并称五官。 上古时有人名重黎,为夏官 祝融。传说上古五帝时,设 春、夏、秋、冬、中五官来 管理天下。关于夏官祝融, 《汉书·百官公卿表上》记 载:“自颛顼以来。为民师 而命以民事,有重黎、句芒 、祝融、后土、蓐收、玄冥 之官。”注云:“颛顼氏代少 昊者也,不能纪远,始以职 事命官也。春官为木正,夏 官为火正,秋官为金正,冬 官为水正,中官为土正。” 火正职责不甚清楚,大概与 司马之职接近。至西周,以 夏官为司马,掌军政和军赋 。 周宣王时,有重黎之后 程伯休父,任司马,后来程 伯休父克平徐方,立下战功 。《诗经·大雅·常武》篇记 载了这场战争:“王谓尹氏 ,命程伯休父,左右陈行。 戒我师旅,率彼淮浦,省此 徐土。”《常武》这段诗句 的意思是,周宣王亲自领兵 征伐时叛时服的淮夷,派遣 大臣尹氏为使者,任命程伯 休父为大司马。让他左右列 成队,告诫全军,申明军纪 ,沿淮岸行军,巡察徐国隐 情。程伯休父随周宣王出征 ,在对淮夷的战争中建立了 显著的功勋。程伯休父后裔 以官职称谓为姓氏,称司马 氏,为司马氏始祖。春秋时 ,宋、楚、晋等国都有司马 ,故不排除担任司马之职的 人以司马为姓的可能。东周 惠王、襄王时,司马氏去周 奔晋,其后裔分散在东周列 国:在秦的一支成为武将世 家,有平定巴蜀的秦国大将 司马错,其后为夏阳司马氏 (司马迁家族);在赵国的 一支成为剑客世家,有刺客 司马蒯聩(又名盖聂),其 后为河内司马氏。 司马懿的远祖已很难稽 考。《晋书·宣帝纪》说司 马懿的远祖是司马印。司马 印起于秦末乱世,初为赵王 武臣部将,曾率军攻占朝歌 (今河南淇县)。巨鹿之战 后,司马印跟随项羽入关。 秦二世三年(前207),秦 朝灭亡,司马印因“定河内 ,数有功”,于是项羽分魏 国土地为西魏、殷两国,“ 立(司马)印为殷王,王河 内,都朝歌”。刘邦出关中 ,东向与项羽争夺天下,从 临晋渡过黄河,攻下河内之 地,俘获殷王司马印,将其 地设置为河内郡,司马印战 败归汉。汉高祖三年(前 204)四月,楚、汉大战于 彭城,汉军大败,诸侯见汉 军兵败,皆逃亡离去。塞王 司马欣、翟王董翳降楚,殷 王司马印战死。 但凡治史者皆知,无论 是帝王将相者的本纪列传, 抑或私家所修的家乘谱牒, 都有一个很大的局限性,即 假托始祖、攀附名人,抑或 司马懿家世亦不例外,故很 难断定司马印就是其先祖。 三国时期,不仅司马懿祖先 难考其实,即使曹操、刘备 也是如此。当曹丕从汉献帝 手中夺取皇位,完成易代鼎 革之后,为了论证“汉魏禅 代”是“尧舜禅让”的再现, 曹丕、曹叡父子从“汉家尧 后说”出发,苦心炮制了“魏 家舜后说”,以至于从曹操 至曹叡三代之内出现了多个 祖源。卢弼因而评曰:“夫 以一代之君而三易其祖,岂 不可笑?”卢弼所谓曹氏“三 易其祖”,分别是指祖“汉相 国曹参”、祖“曹叔振铎”、 祖“舜”。揆诸史籍,可以发 现卢氏的总结并不完全。依 笔者归纳,得到曹氏及曹魏 官方承认的说法可分为四种 ,较卢氏多祖“颛顼”一说。 虽然曹氏“四易其祖”是出于 禅代的政治需要,但毕竟亦 反映了他们对自身的姓氏血 脉不甚了了,否则何以一改 再改,授人以柄。 元人胡三省曰:“《蜀书 》云:(刘)备中山靖王胜 子陆城亭侯贞之后,然自祖 父以上世系不可考。”胡氏 有此言,乃是因为刘胜的中 山靖王是西汉早期所封,至 东汉末年,已历数百年,又 胜子刘贞为陆城亭侯,据考 西汉并未有“亭侯”的封号, 故他认为刘备与汉家皇室是 否有血缘关系颇值得怀疑。 《晋书·宣帝纪》追溯司 马懿先世甚详,并以殷王司 马印为其先祖,但由于司马 卯之后八世的世系阙失,故 也未必足以凭信。 P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