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思想史
作者简介
陈鹰,副教授,会计学博士,华东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国际会计系主任,硕士生导师。英国特许管理会计师(CIMA)和全球特许管理会计师(CGMA)。江西省高水平本科教学团队主要成员,研究方向为财务管理及业绩评价。主持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招标项目一项,参与国家社科及国家自科项目两项,主持省级教改重点课题一项及省级教规一般项目三项,出版专著一部,参与专著一部, 在《经济问题探索》《财经问题研究》《中国教育学刊》等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三篇案例入选中国专业学位教学案例库,主持的《成本管理》课程获江西省一流本科线下课程和育人共享计划项目,获得江西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及二等奖。 周静,博士、华东交通大学讲师,毕业于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研究方向为公司治理和管理会计。获得国家级教学比赛三等奖,省级教学比赛一等奖,教学成果二等奖。主持省级教学规划项目1项,省级科技项目1项,校级教学改革项目1项。参与省级教学改革项目多项。所主讲的课程已建设为国家一流本科课程(线上)、江西省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线上教学优质课一等奖。
内容简介
一、经济学与财务管理思想 许多经济学者认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理论源头是经济学,财务管理理论是以经济学为基础发展出来的,是微观经济学发展出来的一个重要分支,因为它具有微观经济学典型的微观特性以及应用性(薛娇娇[1],2016)。 理财思想与一定时期的社会经济环境密切相关。理财思想的形成先于财务管理思想和行为,当理财思想形成并持续发展时,相应的财务管理理论便会产生。当社会经济出现新问题,新的理财思想就会产生,进而推动新的财务管理理论的诞生,以适应新时期的财务管理活动。可见,理财思想不仅是财务管理理论诞生的前奏和基础,也是一定时期经济管理活动的结果,社会经济环境创造了某一财务行为,也就形成了某一理财思想,最终产生与之相适应的财务管理理论。 纵观历史上各种经济学流派的出现,如重商主义的国家干预论、重农主义的市场自发论、亚当·斯密的自由市场经济理论、萨伊的市场均衡理论、凯恩斯的有政府干预的市场经济论以及新凯恩斯主义、科斯的新制度经济学,都产生于一定历史背景下,都是为解决当时经济领域的问题而出现。理财思想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理论基础,后续财务管理理论的发展更需要经济理论提供空间。可以说,理财思想是经济思想的浓缩和升华,是经济思想发展到一定深度和高度的产物(杨淑娥[2],2001)。 18 世纪末到19 世纪末出现了许多自由市场经济理论流派:法国的重农主义主张经济自由放任,反对国家干预经济;亚当·斯密的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提出分工、交换、货币和价值理论;大卫·李嘉图通过继承发展斯密的理论,提出了比较成本学说;同时期萨伊提出的市场均衡理论,主张政府不应干预市场的自发运动,不要限制价格和资本的流向,要发展对外贸易,不要对外封锁。此时,财务管理学在这样的经济学背景下开始萌芽。 20 世纪30 年代以后,企业财务管理由扩张性的对外融资转向防御性的内部控制。如何保持公司的偿债能力,处理与债务重组、破产清算有关的财务问题,证券发行的法律问题等,在公司财务管理中得到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高的重视。由于新古典经济理论未能为政府提供有效的政策依据,1933 年美国总统开始推行新政,核心是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之后,西方各国政府也陆续采取了一系列干预政策。凯恩斯经济学说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并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迅速取代了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而成为新正统。凯恩斯的经济理论主要包括有效需求理论、投资乘数理论、利息理论、工资理论。其在政策上主张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和调节;在财政政策上主张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其实质是实行赤字财政;在货币政策上主张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以解决失业和经济衰退问题;在对外贸易政策上主张增加贸易顺差以增加国内投资动机。这些经济理论对财务管理的影响体现为,企业财务管理理论及内容、方法进一步扩展,如边际收入和边际成本定价理论、资本预算和资本调控方法、成本差异分析方法等陆续出现。 到了20 世纪50 年代中期,随着资本投资项目评估和筛选方法的发展,财务管理发生了急剧变化。此时,资本预算方法日臻完善,货币时间价值引起财务经理的广泛关注,财务管理日益重视资本在企业内部的有效配置,投资组合、资产定价、投资风险计量与防范等方法不断丰富和完善。至此,财务管理已经发展成为一门成熟和完善的科学。 20 世纪60 年代到70 年代,西方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又出现了经济增长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的“滞胀”局面,对这种状况,凯恩斯主义者却束手无策。于是,主张经济自由放任、反对国家过多干预经济生活的新自由主义学派登上历史舞台,但他们在强调自由竞争、自行调节的前提下,指出各种必要的政府干预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必要保障。例如货币学派的现代货币数量论、名义收入货币理论、通货膨胀理论;理性预期学派的通货膨胀无效论,主张政府制定可公开宣布的长期政策;供给学派主张的减税、削减政府支出,保持预算平衡等。这在财务管理上直接表现为通货膨胀财务理论得到了长足发展,通货膨胀财务决策方法被广泛运用。 20 世纪80 年代世界经济呈现出多极化、全球化和区域化的特点,国际投资进一步强化,形成了多元化、多极化趋势,使跨国财务管理内容更加复杂、更为丰富。这一时期,在英国的货币主义和美国的供给学派的影响下,西方经济暂时摆脱了“滞胀”困境,却又陷入了高财政赤字、高债务、高失业的恶果,再次陷入衰退,这为凯恩斯主义的复出提供了条件。 新凯恩斯主义的基本理论包括商品黏性分析、劳动工资分析、资本供给限额论等,这些理论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理论和方法上都有体现,从而进一步丰富了财务管理的内容和方法。 进入20 世纪90 年代,世界经济逐渐复苏,现代高科技迅猛发展,经济理论和财务管理理论在此时都得到了飞速发展。以科斯和诺斯为主要代表人物的学者提出了交易成本论,以此为基础的新制度经济学也应运而生。科斯的新制度经济学以交易费用为其企业理论和产权理论的核心和支柱,他的产权理论主要是关于产权界定及交易费用对议定契约的影响的理论。科斯的企业理论和产权理论对当代财务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的影响是深远的。我国在20 世纪90 年代初期产生产权研究热潮以来,财务理论界提出许多与产权经济学相联系的新范畴,如代理成本、所有者财务、经营者财务等,很多人开始探讨企业理财主体,即为谁理财的问题。财务理论界还提出了财务管理体制、财务管理机制等相关问题。 财务管理理论的发展轨迹一再印证了经济学是孕育财务管理理论的土壤,经济学的发展带动了财务管理理论的发展。而反过来财务管理理论的飞跃发展也会给经济学的发展带来重大突破,财务管理理论的每一次创新升华,也对经济学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例如美国经济学家莫迪利亚尼(Modigliani)和米勒(Miller)所提出的MM 资本结构理论在分析方法上从定性到定量的突破,不仅标志着财务管理学的新突破,也让此种经济分析方法的创新日后在经济学上得到了广泛应用。由此可见财务管理思想和经济思想,财务管理学和经济学的紧密关系。 本书深述东西方财务管理思想演进,读史明智,企业管理者可以从此书中汲取解决管理难题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