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上海译文
原售价: 40.00
折扣价: 26.00
折扣购买: 草枕(夏目漱石作品系列)
ISBN: 9787532773541
夏目漱石(1867-1916)日本近代最重要的文学家,本名夏目金之助。夏目漱石出身东京官吏之家,幼年起学习汉学,后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英语专业,赴英留学后,在东京大学教授英国文学。夏目漱石兼具东西文化素养,早期致力于俳句的创作,后开始创作小说,代表作有《我是猫》《哥儿》《三四郎》《后来的事》《门》《心》《明暗》等。夏目漱石的小说多以细腻的心理分析,刻画了日本近代信奉个人主义的知识分子在伦理观、宗教观、自然观上的探索,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影响深远。
一 一边在山路攀登,一边这样思忖。 发挥才智,则锋芒毕露;凭借感情,则流于世俗 ;坚持已见,则多方掣肘。总之,人世难居。 愈是难居,愈想迁移到安然的地方。当觉悟到无 论走到何处都是同样难居时,便产生诗,产生画。 创造人世的,既不是神,也不是鬼,而是左邻右 合的芸芸众生。这些凡人创造的人世尚且难居,还有 什么可以搬迁的去处?要有也只能是非人之国,而非 人之国比起人世来恐怕更难久居吧。 人世难居而又不可迁离,那就只好于此难居之处 尽量求得宽舒,以便使短暂的生命在短暂的时光里过 得顺畅些。于是,诗人的天职产生了,画家的使命降 临了。一切艺术之士之所以尊贵,正因为他们能使人 世变得娴静,能使人心变得丰富。 从难居的人世剔除难居的烦恼,将可爱的大千世 界如实抒写下来,就是诗,就是画,或者是音乐,是 雕刻。详细地说,不写也可以,只要亲眼所见,就能 产生诗,就会涌出歌。想象即使不落于纸墨,胸膛里 自会响起璎锵。之音;丹青纵然不向画架涂抹,心目 中自然映出绚烂之五彩。我观我所居之世,将其所得 纳于灵台方寸的镜头中,将浇季溷浊。之俗界映照得 清淳一些,也就满足了。故无声之诗人可以无一句之 诗,无色之画家可以无尺幅之画,亦能如此观察人世 ,如此解脱烦恼,如此出入于清净之界,亦能如此建 立独一无二之乾坤,扫荡一切私利私欲之羁绊。—— 正是在这些方面,他们要比千金之子、万乘之君,比 所有的俗界的宠儿都要幸福。 居于此世凡二十年,乃知此世自有可居之处,过 了二十五年,方觉悟到明暗一如表里,立于太阳之下 ,便肯定出现影子。至于三十年后的今天,我这样想 ——欢乐愈多则忧愁愈深。幸福愈大则痛苦愈剧。台 此则无法存身,舍此世界就不能成立。金钱是宝贵的 ,宝贵的金钱积攒多了,睡也睡不安稳。爱情是欢乐 的,欢乐的爱情积聚起来,反而使人觉得没有爱情的 往昔更可怀念。阁僚的肩膀支撑着几百万人的足跟, 背负着整个天下的重任。吃不到美味的食物会觉得遗 憾,吃得少了不感到餍足,吃得多了其后也不会愉快 …… 我的思绪漂流到这里的时候,我的右脚突然踏在 一块很不牢靠的石头尖上,为了保持平衡,左脚猛地 向前跨出了一步。虽然避免了跌跤,但我的屁股就势 坐到了三尺宽的岩石之上,肩上的画具从腋下弹了出 来,幸好没有出什么事。 站起身来向下一望,道路的左前方耸立着一座山 峰,像倒扣着的铁桶。不知是杉树还是桧柏,从山脚 一直生长到峰顶,郁郁苍苍的景色中点缀着淡红的山 樱。山间烟雾沆荡。依稀难辨。前面有一座秃山,峭 拔凌厉,直逼眉梢。光秃的山脊,像巨人用斧头劈开 来一般,锐利的断面一直插进谷底。天边可以看到一 棵树,那大概是红松。就连枝间的空隙也看得一清二 楚。向前走还有二百米的路程,看到高处飘动着红毛 毯子,再登上去,就会到达那里吧。道路颇为艰难。 单是开辟泥路,不须花费很多工夫,土中有大石 块,泥土容易平整,但石块却不容易平整。石头虽然 打碎了,但岩石却没办法收拾,悠然地耸峙在开辟出 的道路上,毫无为我等让路的意思。既然对方无动于 衷,要想过去就得翻越岩石,或者绕道而行。没有岩 石的地方也不好走。两边高起,中间凹陷,简直就像 把六尺宽的地面劈成三角形大沟,其顶点正好贯穿在 大沟的中央。与其说是走路,不如说横渡河底更为适 当。本来就不急于赶路,我脚步散漫地走上弯弯曲曲 的羊肠小道。 忽然,脚下传来云雀的叫声。向山谷望去,无影 无踪,不知云雀在哪里呜叫,只是声音非常清脆,听 起来一声连一声,非常急促。方圆数里以内的空气, 宛如被跳蚤叮咬一般令人难以忍受。那鸟的呜叫声没 有瞬间的余裕。它在春日里呜叫,叫来了黎明,叫来 了黄昏。看来,它非用鸣声送走这优雅的春色不肯罢 休。它一个劲儿飞升,无穷尽地飞升,云雀一定会死 在云端里。飞升到至高点时,也许在随着流云飘浮的 时候,形体消失了,只把声音留在空中。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