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给青少年最好的礼物(精)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首先应该清楚:你在为谁读书 每一个人都应该立定一个志向,要做一个大人物 。 ——冯友兰(曾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哲 学家、教育家) 在平常每一个波澜不惊的*子,青少年过着学校、家 里两点一线的 生活,似乎很少有时间去思考“为谁读书,读书为了 什么”的问题,我 们只是按照社会和家长为我们安排的路线茫然地走下 去。虽然这条路是 长久以来证明*适合于我们发展的,但是它到底好在 哪里,我们并不清 楚。没有目标的指引和推动,每**的学习当然会变 成一种负担,似乎 是在家长善意的“逼迫”下才不得不去做的事。 很多青少年会认为读书无用,确实在如今这个提 倡多元化的时代, 可以说行行出状元,但是通过学校学习仍然是成才* 有效和*合适的途 径。而且,你可知道,在我们**看来上学这么容易 的事,在20世纪初 却不是一件易事。北大的马寅初校长当年为了上学读 书,竟纵身投河, 还说出“不读书,毋宁死”之语,由此可见其风骨卓 著。 曾当了9年北大校长的马寅初先生出生在江南的 浦口,并在那里度 过了美好的童年时代。但是,他时常满腹心事,因为 他对父亲为他安排 好的生活极为不满。他不愿意读私塾、继承家业,而 对新式小学**向 往,十分渴望看看外面的天地。于是,他和父亲展开 了对抗。 一次,父亲对他说:“元善(马寅初的字),你 已经不是小娃崽儿了, 应该学做生意。爸爸希望你能继承家业啊!” “不,我不愿意做小老板,我要去城里念书!” “你敢犟嘴,给我跪下!”父亲见儿子不听话, 很生气,随手*起竹 篾使劲朝马寅初劈头盖脸地抽打起来,“看我不打死 你这个孽子……” “打死我也不做生意,就是死我也要读书!”马 寅初忍着疼痛高声反抗。 马母王氏听到哭喊声后,急忙跑出来劝解。当王 氏伸手去夺丈夫手 中高高举起的竹篾时,马寅初趁机从地上站起来跑出 了家门。他一口气 跑到了浦口镇外。在黄泽江和剡江的汇合处,湍急飞 速的江流闪着白光, 站在江岸上的马寅初下定决心:不读书,毋宁死! 他一咬牙,猛地跳进了江流之中。幸运的是,马 寅初被人救了上来, 其义父张江声——上海瑞纶丝厂老板帮助他进入上海 虹口老靶子路一个 教会学校——“英华书馆”,从此马寅初开始了他的 中学生活。 再后来,马寅初怀着强国富民的抱负于1915年留 学回国。当时,袁 世凯正上演称帝的丑剧,有很多人拉拢他向袁称臣。 其中一位*阀代表 说:“你到我们大帅那里去吧!去后让你*办财政经 济事务,保你可以发 大财……”马寅初义正词严地拒*道:“我是做学问 的人,不想做官发 财!”后来,他公开宣称“一不做官,二不发财”, 走治学救国的道路。 不久,马寅初接*蔡元培的邀请,成了北京大学的经 济系教授。 我们青少年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读书上学的机 会,并且应该学习 北大学者们立下远大的志向,努力奋进。 人的一生,成功与否*根本的差别,并不在于天 赋,而在于有没有 志向与目标。没有志向与目标的人生,就没有方向, 会让人意志消沉, 从而碌碌无为地度过一生,犹如大海上没有舵的帆船 或是看不到灯塔的 航船,总是会迷失方向。即便是竭尽全力地想要做出 点成绩,也会因没 有目标而迷失。有了远大的志向与目标,人生才会充 满前进的渴望与动 力。一旦丧失目标,失去的可能不止是有意义的人生 。 只有目标能够给人以巨大的动力。所以,如果青 少年常常感到自己 不愿学习,为其所苦,不妨深入想一想,我们学习的 目标是什么,长大 之后我们要做些什么。**北大学者梁漱溟教育他的 孩子,不能贪…… P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