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孙犁/走近中学语文课本里的作家

阅读孙犁/走近中学语文课本里的作家
作者: 阎庆生
出版社: 南京大学
原售价: 16.00
折扣价: 8.40
折扣购买: 阅读孙犁/走近中学语文课本里的作家
ISBN: 9787305082764

作者简介

阎庆生陕西礼泉人,1944年出生。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陕西师大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兼学术委员。 著有《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质》《鲁迅创作心理论》《晚年孙犁研究》等学术专著。 发表过散文、诗歌。参与主编的图书有《鲁迅研究书系》《孙犁选集》。

内容简介

1924年,孙犁从本村初小毕业。他父亲听了县邮政局长的话,决定让 孩子走继续上学的路,以便将来考邮政,认为那是铁饭碗。于是,这一年 ,孙犁跟随父亲到安国县上**小学。两地相距60里,一路骑的是驴。那 年代教育十分落后,高小很少。着眼孩子前途,跨县上学,说明了孙犁父 亲毕竟与普通农民的眼光不一样。 这安国县是全国有名的“药都”,街道上弥漫着浓重的中*药味。该 县的教育比相邻其他县要发达一些。那时全国教育层次低,小学分初小与 高小两个阶段就是一个表征。且不说20世纪20年代,就是1949年以后,农 村在几年内,高小毕业生也并不多见。所以孙犁在安国上高小,对个人与 家庭来说,都是一件大事。 小学借用文庙旧址,办学条件还不错。据孙犁回忆,阅览室里订有一 些新的刊物,如《学生杂志》《儿童世界》《妇女杂志》《教育杂志》, 甚至于连高深的学术杂志《东方杂志》也订了。时在五四新文学运动后期 ,新文学作家的作品盛行,孙犁特别爱读文学研究会诸作家的作品。他如 饥似渴地阅读叶绍钧、许地山等人的小说。文学研究会作为当时影响*大 的文学团体,其创作宗旨是“为人生”,体现了对社会问题的深切关怀, 洋溢着人道主义感情。据孙犁回忆,他在中学所写的两篇小说也是同情社 会下层民众(一为盲人,一为女戏子)的不幸开始的,这与他那时就接触文 学研究会的作家作品,有着内在的精神联系。 孙犁的父亲在安国县开有店铺,可以就近照顾孩子。课外父亲给孙犁 请了一位老秀才,讲授《古文释义》《诗韵合璧》一类旧书,孙犁对此不 感兴趣。他所感兴趣的是读文学作品。孙犁借住的院子是胡姓的干爹(已故 )的,住在一起的有孙犁的一位干姐。她长得秀美,聪明伶俐,在女子高校 读书。为了照顾孙犁上学,父亲不久就把母亲和表姐也接来住。在这个院 子里,孙犁注意到这位干姐喜欢看书,会刺绣和绘画。特别是她坐在院子 里为孙犁表姐讲《红楼梦》的动人情景,给孙犁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干姐婚 后不久患肺病死去)。 孙犁学习是很用功的,有不懂的问题就向老师提出。有一回,姓刘的 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让同学们提问,孙犁问“天真烂漫”这个词语是什么意 思。这位被同学叫做“大鼻子刘”的老师,却只是笑笑。没有一字的答语 ,实在令小小的孙犁莫名其妙,一直到老年还记得此事。孙犁后来当了小 学教师,才明白了这是一种滑头的办法。——可见人生许许多多的疑问, 往往需要好多年才能得到应有的答案! 有一位写过孙犁传记的学者意外地发现,“这位曾因长于塑造妇女形 象而称誉文坛的作家,原来从童年起就对他的一些小女伴怀有深刻而友善 的印象。到现在为止,我们还没有在他的笔下看到这类小男伴。”这位学 者想从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二回里说的“女儿是水做的骨肉”这句话里 找到线索。他的思路是对的。不过孙犁晚年,对此作了直截了当的说明: “我以为女人比男人*乐观,而人生的悲欢离合,总是与她们有关,所以 常常以崇拜的心情写到她们。”他说自己与曹雪芹一样,认为女孩子的心 中埋藏着人类原始的美德。除了“乐观”之外,孙犁还谈到过,女性处变 不惊,也就是遇事冷静,有耐性。——孙犁的这一卓见,学界的留意者似 不多。他写自己结发妻子的文字中,就有这方面的几个显例。 1926年高小毕业后,14岁的孙犁离开了安国,由父亲护送,来到保定 考学。初考第二师范,未被录取;改考育德中学,考中。于是,他开始了 在此6年“黄卷青灯”(孙犁语)的求学生活。 保定是我国北方一座有名的文化古城,也是省会所在地。整个城市萧 条荒凉,气象衰败。在这里,孙犁上学先后7年(六年制,因想家休学1年) ,后来用“苦雨愁城”来概括他在此时此地的印象。晚年提到那时的保定 ,孙犁说:“这就是一座灰色的,没有声音的,窒息了的城市。城南那座 曹锟花园,也没有几个游人的。”P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