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开明
原售价: 29.00
折扣价: 17.11
折扣购买: 读成语识天下--走进中国传统文化(抉择篇2)
ISBN: 9787513119528
“全无心肝”这个成语引自唐代李延寿《南史· 陈本纪下》。 陈后主即陈叔宝(553—604),字元秀,南北朝 时期陈朝末代皇帝(第五代,582—589年在位),年 号至德、祯明。他在位时大建宫室,生活奢侈,不理 朝政,日夜与妃嫔、文臣游宴,制作艳词。隋军南下 时,自恃长江天险,不以为然。祯明三年(589年) ,隋军入建康,陈叔宝被俘。后在洛阳城病死,追赠 长城县公,谥日炀。 公元589年,陈叔宝被隋军所俘后,隋文帝没有 杀他,还让他享受三品官的待遇。每逢有陈后主参加 的宴会,便吩咐乐官不要演奏江南音乐,以免引起他 对故国的思念和伤感。谁知陈叔宝做了亡国奴根本无 动于衷,还厚颜无耻地向隋文帝提出正式封他一个隋 朝的官职。隋文帝听了非常鄙视他,说:“陈叔宝这 个人全无心肝!” 陈叔宝不改往日的劣习,天天沉溺于酒色。隋文 帝听说他和子弟们每日饮酒一石,大吃一惊,劝他节 制饮酒,后来见他依然不改,失望地说:“这种窝囊 废,由他去吧。不然,他用什么混日子呢?” 公元604年,陈叔宝病死于洛阳。 在《南史·陈本纪下》有记载称:“(陈叔宝) 既见宥,隋文帝给赐甚厚,数得引见,班同三品。每 预宴,恐致伤心,为不奏吴音。后监守者奏言:叔宝 云‘既无秩位,每预朝集,愿得一官号。’隋文帝日 :‘叔宝全无心肝。”’ “全无心肝”这个成语就是引自于此。 “全无心肝”的意思是一个人完全丧失了人格、 道德、良心,就像没有心肝一样。形容不知羞耻,也 形容毫无心计。 “全无心肝”的近义词有“恬不知耻”“厚颜无 耻”“忘恩负义”“没心没肺”等。 “恬不知耻”的意思是做了坏事满不在乎,一点 儿也不感到羞耻。“厚颜无耻”是指人脸皮厚,不知 羞耻。“忘恩负义”的意思是忘记别人对自己的好处 ,背弃了情义,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没心没肺” 的意思是不动脑筋,没有心计;也指冷酷残忍、心狠 手辣,甚至对待亲人、朋友手段都极其恶毒,缺乏感 情。 “全无心肝”与“恬不知耻”都有不知羞耻的意 思,但有区别:“全无心肝”还可以形容毫无心计, 但“恬不知耻”则没有这层含义。 “全无心肝”的反义词有“赤胆忠心”等。 “赤胆忠心”形容十分忠诚。 清代黄宗羲《与李杲堂陈介眉书》:“弟既全无 心肝,谓(高)旦中德如曾史,功如禹稷,言如迁、 固,有肯信之者乎?”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婴宁 》:“观其孜孜憨笑,似全无心肝者。”鲁迅《脸谱 臆测》:“富贵人全无心肝,只知道自私自利,吃得 白白胖胖,什么都做得出。”老舍《四世同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