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育健康儿童(精)

养育健康儿童(精)
作者: 刘薇
出版社: 北京联合
原售价: 108.00
折扣价: 64.50
折扣购买: 养育健康儿童(精)
ISBN: 9787559628992

作者简介

刘薇,天津市儿童医院院长,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医学系儿科专业,具有多年儿科临*经验,于《中华儿科》等***医学核心期刊发表专业论文十余篇。 热衷于医学科普传播,参与编纂《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并绘制插图、《全国执业药师继续教育教材》并撰写儿童用药误区分析章节;于《时尚健康》《家庭育儿》等报章杂志撰写健康科普文章两百余万字;出版的长篇科普书籍《儿科主任说,宝宝生病这么办》(清华大学出版社),入选2017年医学界医学科普类好书。

内容简介

01 矮小—矮小也是病?! 萌萌从很小的时候开始,长得就比其他小朋友*为“精致”,虽然个子小,但却**机灵,因此妈妈也没太在意,直到幼儿园入园体检,才发现萌萌比同龄小朋友矮了很多,这才急急忙忙带她到医院就诊,结果医生说萌萌的确是“生病”了,而这病的名字就叫“矮小症”。 关于矮小症的6个误解与真相 误解1 看上去矮的宝宝多半就是矮小症宝宝。 真 相 判断宝宝属于“矮小症”是有严格标准的! 不是所有看上去个子矮的宝宝都是“矮小症”宝宝。实际上,只有身高低于**别、同年龄、同种族儿童平均身高2 个标准差,或每年生长速度低于5 厘米,骨龄落后于实际年龄2 年的宝宝才考虑为矮小症。 简单解读 新生儿宝宝一般平均身高(长)为50 厘米左右,1 岁时宝宝的身高平均达到75 厘米,生后第2 年平均年增长10 厘米,以后每年递增5~7.5 厘米。如果宝宝在3 岁前每年身高增长少于7 厘米,3 岁到青春期小于5 厘米,青春期小于6 厘米,便属于生长缓慢。 误解2 宝宝会“变得矮小”是营养出了问题。 真 相 虽然都是“矮小症”患儿,但病因却是多种多样的。 对于宝宝的身高而言,染色体基因的力量、生长激素的影响、生活起居、饮食习惯、睡眠情况、营养因素、疾病作用、负面情绪等多种影响因子交织在一起,共同发挥着效力,倘若其结果是宝宝的身材生长过矮,便属于非正常现象,甚至蕴含了疾病的信息。 简单解读 各种因素造成的生长激素缺乏或分泌不足,均将导致宝宝的身高不能正常增长。此外,还有生长激素不敏感或抵抗综合征、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家族性矮身材、宫内生长迟缓、骨骼发育障碍, 或其他内分泌代谢病等,这些诱因也都可能引发宝宝出现生长发育落后的现象。 误解3 矮小症宝宝似乎很多见吧? 真 相 虽然“矮小症”宝宝不算多见,但对于治疗有效者,倘若错过纠正期则很可惜。 矮小症的发生率为(20 ~ 25)/10 万,就单纯的生长激素分泌不足而言,男孩发病多于女孩,等到成人时期,男性身高仍低于145厘米,女性低于135厘米,即可称为终身性矮小症。当然,虽然在生活中身材偏矮的宝宝并不少见,但真正被确诊的也并不是特别多。 简单解读 倘若宝宝的父母身高都**矮小,那么宝宝就有可能遭遇家族性身材矮小这一问题,有时还会出现隔代遗传现象,父母不矮,但祖父母或叔伯姑舅姨矮小,孩子也可能发育矮小。就治疗而言,3 ~ 12 岁是相对关键的时期,因此早发现、早确诊、早治疗尤为重要。 误解4 宝宝就是个子矮些而已,根本不用担心。 真 相 有些“矮小症”宝宝*不仅仅是个子矮那么简单! 按照病因,矮小症可以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不同情况造成的矮小症不仅身材矮小的程度不一,伴随症状也不尽相同,因此,预后也有较大的区别。矮小症宝宝的主要问题是生长障碍,有的还有性发育障碍,久而久之,心理健康也会*到影响,变得自卑、敏感。 简单解读 比如因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生长激素分泌不足,阻碍身体生长与发育的宝宝成年后有“老小孩”般的早衰形貌;性器官发育**,甲状腺功能低下,骨成熟推迟的宝宝智能低下,比例失衡;有软骨发育障碍的宝宝严重矮小畸形;染色体异常的宝宝可能存在卵巢发育不全的问题。 误解5 能否在出生前就及时发现宝宝可能患有矮小症? 真 相 在出生前,仅有部分“矮小症”宝宝能被预知。 准新人婚前及准爸妈孕前检查能辅助发现身体是否健康,孕妇孕期检查也有助于预判未来小宝宝的生长发育情况和胎宝宝的成长状况。在宝宝出生后进行的新生儿筛查以及成长过程中的健康体检则能帮助判断其在**别、同年龄、同种族儿童发育曲线中的真实位置。 简单解读 尽管婚前检查、孕前检查、孕期检查、宝宝出生后的筛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协助发现遗传因素和染色体异常造成的矮小症宝宝,但由于许多宝宝的发育落后与后天因素脱不开干系,因此,不是所有矮小症宝宝都能在出生前就被发现,故而有必要定期为宝宝进行体格检查。 误解6 矮小症宝宝长得都差不多,不过应该可以被治疗。 真 相 事实刚好相反,“矮小症”宝宝外形各有特点,治疗效果也差异很大。 仅就外形而言,生长激素缺乏及由环境和精神因素引起的矮小症宝宝外观往往是均匀的,但生长缓慢;软骨发育**、成骨不全和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矮小症宝宝外形多不匀称,躯干与四肢长短不成比例;家族性矮小症宝宝则外形匀称,且每年的生长速度也正常。 简单解读 同样是身材矮小的宝宝,病因不同,治疗效果也不尽相同。如果是由于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引发的矮小症,应用生长激素替代疗法;如果是营养**造成的,调整饮食结构后则能有明显效果;如果是染色体异常或骨骼疾病造成的矮小,则治疗效果欠佳。 矮小症宝宝的12种Pose Pose 1 后长型体质 出镜宝宝:塔塔 性别:男 年龄:13 岁半 从很小的时候起,塔塔便一直是矮个子,在幼儿园每次站队都是“排头兵”,这种情况延续到初中,没想到从那时起,塔塔的个子突飞猛进,身高很快便超过了许多同学! 诊断:体质性生长发育延迟 有的宝宝属于老百姓常说的那种“后长型”孩子,一般在早期生长缓慢,其骨骼及其他体格发育比同龄宝宝迟缓2 ~ 4 年,不过一旦到青春期,便会加速生长,很快就能追上,甚至**同龄的孩子。 问题关键点:这种情况相对多见于男孩子,而且多数存在家族史,即自己的父辈小时候也属于后长型体质。 Pose 2 矮个家族 出镜宝宝:西西 性别:女 年龄:4 岁9 个月 说话、走路、玩耍……西西和其他小朋友一样按部就班地健康成长着,不过,就是这“落后”的身高令爸爸妈妈苦恼,其实西西的爸爸妈妈个子就不高,爷爷身材也比较矮小。 诊断:家族性矮小 如果宝宝的生长速率、骨骼发育、牙齿萌出、性成熟度全都属于正常范围,就是身高落后于同龄宝宝,而且经过医生的专业检查,没有发现任何内分泌功能异常,也没有其他问题,则多半与矮个家族有关。 问题关键点:这种矮个宝宝往往会有家族矮小体型史,所幸其他发育**正常,没有罹患什么严重的疾病,只是存在单纯的个子不高这一小瑕疵。 Pose 3 原料不足 出镜宝宝:团团 性别:女 年龄:2 岁2 个月 挑食的团团口味很“刁”,不爱吃*蛋、肉,甚至是青菜,只愿意吃母乳,一直到2 岁还不肯停乳,结果个子明显比其他宝宝矮小,连牙齿的萌出也要晚些。 诊断:营养**性矮小 长期的营养**势必影响宝宝的正常生长发育,这里的营养**不仅是营养供给不足,还包括营养失衡。母乳喂养固然好,但按照规律添加辅食并逐渐过渡到婴儿饭,对于快速生长的宝宝*为重要,偏食、挑食都是宝宝长高的大敌。 问题关键点:母乳到9 个月便基本没有什么营养成分了,需要以丰富的食材来补充机体需要的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纤维素、矿物质和水分等营养物质。 Pose 4 慢性消耗 出镜宝宝:丹丹 性别:女 年龄:1 岁4 个月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丹丹刚生下来时挺正常的,后来发现吃奶时爱出汗,还容易被呛到,总是反复罹患上呼吸道感染、肺炎,体重、身高也越长越慢,直到被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 诊断:慢性疾病所致矮小 先天性心脏病、吸收**综合征、长期寄生虫病(如血吸虫病、肝吸虫病、疟疾等)、慢**染(慢性肠炎、脊柱结核等)均可影响宝宝正常的生长发育,这些疾病会消耗掉宝宝摄入的营养物质或使得营养物质不能被机体**吸收和利用。 问题关键点:如果宝宝出生时身高正常,其后身高逐渐落后,应结合宝宝的生活习惯和成长经历,注意排查存在慢性疾病的可能性。 Pose 5 甲状腺功能异常 出镜宝宝:小宇 性别:男 年龄:3 个月 小宇出生后数周便显得和其他宝宝明显不同,皮肤苍白、增厚,嘴巴经常张开、流口水,鼻短上翘、鼻梁塌陷,身材矮小、四肢粗短,心率慢、体温低,生长发育明显缓慢。 诊断:克汀病 克汀病又被称为呆小症,可发生于甲状腺肿流行的地区,由于胚胎时期母亲缺碘,供给胎儿的碘不足,使得胎儿期甲状腺素合成不足,从而严重影响到胎儿的中枢神经系统,尤其是大脑的发育,若不及时补充碘元素,将造成神经系统不可逆的损害。 1. 告诉你什么时候该担心、什么时候该去看医生、什么时候只需在家治疗 ?内容涵盖从新生儿到青春期的整个发育过程中,常见的儿童疾病和紧急情况,精准解读各类症状背后的秘密,提供合理的养护建议 2. 儿科**专家总结多年临*经验,辞典式的编写方式导读方便、简单易查 ?以108 种常见症状首字的汉语拼音为顺序排列,可以简单、直接、快速且有针对性地掌握与儿童健康息息相关的医学常识 3. 全面解析儿童常见病、多发病108种症状的预防、控制、治疗和养护,以案例分析辅助说明防护、治疗要点 ?内容涉及居家安全、营养膳食、疫苗接种、意外急救等儿童发育的多个方面,让家长轻松养育健康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