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科学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33.20
折扣购买: 为什么他们可以成为大师——7位华人诺贝尔科学奖得主的成功法则
ISBN: 9787030401212
一、反对“埋头苦读” 中国的一些古语不足为 训,如“十年寒窗”之类就是 ,要学生苦读。我认为,一 个人读书觉得很苦的话,要 把学问做得好,要出成果, 恐怕是很困难的。十年寒窗 ,埋头苦读,不是我的形象 。我是顺其自然,发展自己 的兴趣。 杨振宁 中国古代一些学者一直 主张“十年寒窗”的提法,强 调学生苦读,大加赞赏“学 海无涯苦作舟”这句话。千 百年来,这句话一直在广大 青少年中流传。中国古代学 者还编写了很多关于“头悬 梁”、“锥刺股”的劝学故事 ,以教导人们发奋读书。在 这些思想和言论的影响下, 一些青少年产生一种偏见: 要想学习必须吃苦,要想钻 研必须吃苦,要想攀登科学 高峰更要吃苦。总之,以苦 为舟,要有吃苦的毅力和勇 气。这些思想和言论的广为 流传,使人们对学习和钻研 科学技术产生了误解,形成 了“求学即觅苦”的思维定式 。事实上,热爱学习和从事 科学研究活动是一件很有意 义、很有乐趣的事情。 世界著名物理学家杨振 宁就反对“埋头苦读”。他在 西南联大读书时,条件是很 差的。当时,教室的屋顶是 用铁皮做的,窗户是用纸糊 的,地面是用土填的。大家 都风趣地把这种教室叫做“ 冬凉夏暖屋”。宿舍是一个 放20张双层床的房间,40 个人在一起生活,拥挤不堪 。吃饭时不仅菜少,饭也不 够……那时的学习环境与今 天的高等学府比起来,简直 是天壤之别。但是,这些学 习和生活上的困难没能影响 西南联大师生的爱国热情。 以杨振宁为代表的广大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