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志(造物)

工匠志(造物)
作者: 编者: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责编:周伟//李梅
出版社: 广西师大
原售价: 38.00
折扣价: 24.32
折扣购买: 工匠志(造物)
ISBN: 9787559831750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工匠小传 高凤林,1962年生,河 北东光人,中共党员,特级 技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 限公司第一研究院总装厂特 级技师、高风林班组组长, 首席技能专家,中华全国总 工会副主席(兼)。从业三 十余年来,他先后获得“全 国劳动模范”“全国国防科技 工业系统劳动模范”“全国道 德模范”“全国技术能手”“首 次月球探测工程突出贡献者 ”“新长征突击手”“最美职工 ”“最美个人奋斗者”“中央国 家机关‘十杰’青年”“全国十 大能工巧匠”等荣誉称号, 荣获中华技能大奖、中国航 天基金奖、中国质量奖、第 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敬业奉献 类奖项;2009年获国务院 政府特殊津贴;2017年当 选“北京榜样年榜人物”; 2018年当选“大国工匠年度 人物”;曾多次在国家级、 部级技术比赛与科技项目评 选中获得一、二等奖。 他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幕 后英雄,被称为“给火箭安 装心脏的人”。三十多年来 ,我国有一百三十多枚火箭 在他焊接出来的发动机的助 推下成功飞向太空,向世界 彰显了中国强大的实力。 在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 院,面对学生们崇拜的目光 ,高风林用朴实温和的话语 把自己的航天情节和工匠生 涯中几个难忘的小故事一一 道来,字字句句中流露出作 为一名大国工匠的无悔与自 豪。在场的年轻学子都深切 地感受到他难能可贵的工匠 精神,无不深受启迪。 精益求精:学艺永无止 境,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高凤林至今还记得童年 时听到大街上的广播中传出 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从太空 传回的《东方红》乐曲声, 勾起了他无穷的好奇:卫星 是怎么飞到天上去的?从此 ,他的心中便埋下了一颗航 天的种子。若干年之后,当 他初中毕业面临升学选择时 ,儿时的梦想指引他进入了 原第七工业部下属的技工学 校焊接班。“选择自己喜欢 的,喜欢自己选择的”这句 话成了他一生的信条。 高凤林在技工学校学到 的第一课是:焊接这门技术 ,入门容易精通难。航天设 备对焊接的要求更高,想要 成为一名航天设备的焊工, 本领必须比别人更过硬,双 手要像外科医生那样细致, 像钢琴家那样灵活,像画家 那样稳重、和谐。高凤林看 了看自己的双手,暗暗攥紧 了拳头,决心练出一双符合 航天设备焊工标准的手。 他深知想要比别人做得 更好,就必须比别人下更多 的功夫,有更大的毅力。为 了锻炼双手的稳定性,每当 别的同学在操场上尽情地玩 耍时,他总是蹲在太阳底下 双手托举砖块练耐力;吃饭 时,他常常拿着筷子比画焊 接送丝的动作,直到饭菜都 凉了也没吃进嘴里一口;为 了更好地掌握焊接的技巧, 他也曾冒着高温长时间观察 铁水流动的规律,连眼角都 淌下了汗珠……周围的人常 说他一练起本领来就像着了 魔一样。冬练三九,夏练三 伏,功夫不负有心人,临近 毕业,高凤林终于练出了一 双连老师看了都赞叹不已的 “专业手”。 下厂实习的时候,高凤 林第一次拿起真正的焊接枪 ,他信心满满地在铁板上一 画一点,完成了人生中第一 道成功的焊缝。 这时,工段长走过来, 二话不说,拿起焊枪轻轻一 点,焊出了一道笔直如渠水 般的焊缝,衬得高凤林的那 道焊缝像一条歪歪扭扭的蚯 蚓,高凤林方才得意的神色 顿时变成了惭愧。 从那以后,他明白了学 艺永无止境,更加刻苦地练 习焊接技能,拜了车间里所 有的师傅为师,做了车间里 几乎所有的事情。他出色的 表现被大家看在眼里,实习 期满后被破格提拔到制造“ 火箭的心脏”——发动机的 车间里工作,儿时的航天情 结终于如愿以偿。 不断创新:发扬钻研精 神,不畏困难不计付出 高凤林参加过许多尖端 航天设备的制造,最令他难 忘的要数那一年,“长征三 号”火箭发动机燃烧室的研 制工作在进人最后组装阶段 时出现了问题,由于熔焊焊 缝比较脆,导致发动机尾部 极易断裂。高凤林凭借专业 知识判断出应该改善材料或 改变一种焊接方式,但他对 自己能不能把理论判断转化 为实际操作没有把握。眼看 项目面临停工,他考虑再三 ,当着全组的面说出了“让 我试试吧”。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