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图亚特·霍尔的文化身份理论研究

斯图亚特·霍尔的文化身份理论研究
作者: 徐明玉|责编:王宇
出版社: 九州
原售价: 89.00
折扣价: 62.30
折扣购买: 斯图亚特·霍尔的文化身份理论研究
ISBN: 9787522514369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绪论 第一节问题的提出 文化研究是当下全球研究的热点,在中国也是如此 。20世纪80至90年代初期,中国开始了对文化的研究, 出现了文化热。当时中国社会发生转型,亟须学者对新 出现的文化问题进行解释和解答,这是最初引入文化研 究的现实语境。文化研究的强大生命力在于它对社会现 实的解释、介入和指导能力,因此至今学者对文化研究 仍保持着极大的热情。目前我国正处于建设文化强国阶 段,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在西方主导的话语体系中发出文 化声音、构建文化身份显得尤为重要。 文化身份的研究在国内虽然涌现了大量成果,但还 存在界定不清、内涵不明、特征模糊等理论向度上有待 深入的问题。20世纪80年代,文化身份问题进入国内研 究的视野。在之后的20年间,国内学界对文化身份的研 究逐步从实践分析上升到理论高度。1986年林彦群在《 南洋问题》上发表《战后新、马华人文化认同问题》, 首次探究华人在海外的文化身份问题。这是关于身份问 题的实践性研究,并未上升到理论高度。文中明确指出 “至于什么是‘认同’目前尚未有公认的定义”林彦群 战后新、马华人“文化认同”问题[J]南洋问题 ,1986(04):72-83。较早把“文化认同”理论推介 到国内的学者应属陶东风。1998年他以《全球化、文化 认同与后殖民批评》为题,介绍后殖民语境下文化认同 的重要性,“多元文化主义、文化认同以及差异政治等 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人文与社科界的热门话题”陶东风 全球化、文化认同与后殖民批评[J]马克思主义与 现实,1998(06):50-53。在这篇文章中,陶东风更 多的是在谈及民族身份和民族认同问题。他认为“在新 的世界中,文化认同是一个国家结盟或对抗的主要因素 ”陶东风全球化、文化认同与后殖民批评[J]马 克思主义与现实,1998(06):50-53,该文并未对“ 文化认同”进行界定。1999年,王宁尝试界定“文化身 份”。“文化身份(cultural identity)又可译作身 份认同,主要诉诸文学和文化研究中的民族本质特征和 带有民族印迹的文化本质特征”王宁文学研究中的文 化身份问题[J]外国文学,1999(04):48-51。显 而易见,该文把“文化身份”与“身份认同”等同起来 ,把文化身份和民族身份等同起来。 2000年以后,国内研究文化身份的成果中普遍出现 了对文化认同的关注,但此时学界对两者的认知还非常 模糊。2004年,陶家俊发表《身份认同导论》和《同一 与差异:从现代到后现代身份认同》两篇文章。《身份 认同导论》强调了“身份认同”的重要性及其同西方文 化研究的关系。文中指出:“身份认同(identity)是 西方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受到新左派、女权主 义、后殖民主义的特别青睐。其基本含义是指个人与特 定社会文化的认同。这个词总爱追问:我(现代人)是 谁?从何而来、到何处去?”陶家俊身份认同导论[ J]外国文学,2004(02):37-44《同一与差异:从 现代到后现代身份认同》强调了“身份认同”理论从现 代到后现代的发展历程,从启蒙时代的以同一为主导的 西方现代知识话语,到以差异为话语中心的后现代身份 理论。这两篇文章都没有在文中明确身份认同的概念。 不仅如此,在《同一与差异:从现代到后现代身份认同 》中,作者从正文的第一段开始就用“文化身份”代替 了标题中出现的“身份认同”,但却并没有对二者的内 涵及关系进行论述陶家俊同一与差异:从现代到后现 代身份认同[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02): 114-118。2006年,周宪给国内学者勾勒了文化认同研 究的概况:“从经典的弗洛伊德式的精神分析,到拉康 后结构主义精神分析,认同研究有了很大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认同问题作为焦点问题被突显出来 ”周宪文学与认同[J]文学评论,2006(06):7 。至此,文化认同才有了一个相对清晰的心理学意义上 的发展轨迹。但“身份”和“认同”,“文化身份”和 “文化认同”的界定及界限仍不清。 通过前期研究的积累,国内学者逐渐意识到身份/ 认同、文化身份/文化认同等一系列问题的模糊性,并 尝试从不同角度厘清、规范这些概念。首次对身份和认 同进行区分的学者是阎嘉。继其之后陆续有学者开始关 注身份、认同、身份认同和文化身份的区别(陶家俊、 邹威华、罗如春、贺玉高等)。2006年,在《文学研究 中的文化身份与文化认同问题》中,阎嘉关注了英文 identity与中文身份、认同的对应问题。其中提及了“ 身份”“认同”“身份认同”的区别,“英文identity 在汉语语境中译法有多种:‘认同’‘身份’‘身份认 同’‘同一’‘同一性’等”,“身份和认同不太一样 ”阎嘉文学研究中的文化身份与文化认同问题[J] 江西社会科学,2006(09):62-66。除去identity 在哲学、心理学、人类学等学科的用法不谈,阎嘉认为 在文化研究中要区分不同语境分别使用“身份”和“认 同”这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