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倦怠到突破:四大维度创建复原力,帮助你走出疲惫,重燃生活热情
作者简介
艾琳·麦克达尔 知名引导师、获奖作者、国际公认的主题演讲家和高管教练。 她通过展开重要的对话、建立有价值的关系,帮助组织和个人改变他们的业务和生活,已有30余年。她为美国及国际大型组织提供咨询服务,在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商业知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她的课程内容丰富、互动性强、振奋人心、趣味性强,自始至终充满欢声笑语。在全球大师国际(Global Gurus International)评选的“全球30位沟通专家”中,她位列榜首。
内容简介
到底是怎么回事?在过 去的两年间,每次我受邀 进行演讲,虽然受众不同 ,但是主题都是“如何克服 倦怠和培养复原力”。虽然 在这个领域,我授课多年 ,但是从未收到如此多的 邀约和请求,让我讲授相 关主题。 从重点工程学院的学生 领袖,到年度大会上数以 千计的药剂师;从患者安 全的倡导者到肿瘤科护士 ;从女性高管到即将进行 大规模收购的IT业从业者 ;从讨论颠覆性议题的国 际妇女大会的参会者到马 尼拉的专业教练——所有 人都在呼喊同一个词语: 救命! 一切的起点 1984年,在他人敦促之 下,我写了自己的第一本 书《为了谋生而工作并且 依旧享受生活的自由》( Work for Living & Still BP Free to Live)。创作此书 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我讨厌 自己的工作,对此我毫不 隐瞒。那时,我的一位上 司要求极为苛刻,为了满 足他的要求,我被折磨得 精疲力竭,苦不堪言。我 就像一个能量耗尽且情绪 低落的野营者。后来,我 发现存在这种情况的并不 是只有我一个人。同事们 想知道我是如何应对的— —我只是收起帐篷,裸辞 了。(这叫带着信仰离开 !)我的同事们同样痛苦 ,也想辞职。 此后,我读到了心理学 家赫伯特.弗洛伊登伯格 博士的著作。1974年,他 引入“职业倦怠”这一词汇, 并且撰写了《职业倦怠: 如何承担成功的高昂成本 》他对“倦总,的定义是“感 到精疲力竭,倦怠了体力 和脑力。过分追求自己或 者社会价值观强加给自己 不切实际的期望,从而导 致精疲力竭”。此前我也有 这种“不切实际的期望”。那 就是我必须一直做同一份 工作,即便这份工作会耗 尽我的能量。 我此前的经历证实,情 况确实如此,甚至更加糟 糕。我发自内心地觉得自 己从事的工作毫无意义。 我花了将近30年才意识到 ,工作缺乏目的,同样也 会导致弗洛伊登伯格所说 的精疲力竭。我的同事在 40年前也有过同样的经历 。弗洛伊登伯格同时还坚 持认为:“如果执着于~项 事业、一种生活或者~段 关系,但是最终未能获取 预期的回报,就会陷入疲 惫状态。”简而言之,他认 为泛泛之辈未必会经历职 业倦怠,会经历职业倦怠 的反而是坚定的理想主义 者,因为他们设定的目标 过高,不切实际,而且把 所有的能量都集中在了生 活的某一方面。 克里斯蒂娜·马斯拉赫博 士是社会心理学家,同时 也是倦怠感测量表的编制 者,她和弗洛伊登伯格博 士一起对“职业倦怠”这个概 念进行了探索。然而令人 遗憾的是,最初学界认为 这个概念是伪科学,对之 不屑一顾,甚至认为职业 倦怠仅仅会发生在服务行 业(包括社会工作、社区 工作、护理、咨询、心理 治疗、监狱服务等),或 者只与我们所说的“工作”相 关。 这种观点大错特错。近 40年后的今天,职业倦怠 已然成为极其严重的问题 ,一场“熊熊大火”已经变得 更加凶猛、更加险恶。现 在,马斯拉赫倦怠感测量 表已经被广泛采用,作为 测量职业倦怠的工具。而 职业倦怠的定义也得到拓 展,现在它通常指由于长 时间地承受压力和遭受挫 折,在身体、情绪、动力 三个方面经历的倦怠。 P5-7 · 重视身体预警,直面职业倦怠,用科学的视角看待疲劳 · 从4个维度培养复原力,让你元气满满地重新掌控生活 · 本书列举具体操作,帮助你确定哪些方面需要改变,对症调整 · 不要为昨天而懊悔,而是争取更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