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疗法中的核心胜任力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科里? F. 纽曼(Cory F. Newman) 博士;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佩雷尔曼医学院认知治疗中心主任,心理学教授,美国专业心理学委员会行为心理学专业认证医师,认知治疗学院的创始会员;活跃的治疗师和督导师,并在全世界多个国家开展认知疗法的研讨会和工作坊;曾因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杰出教学 和精神病学住院医生的督导工作,获得厄尔?邦德奖(Earl Bond Award),以及因临床专业知识而获得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治疗教授奖;撰写的《认知行为治疗督导精要》中文译著已由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 译者简介 任金涛 中国医科大学心理学硕士,辽宁省精神卫生中心认知行为治疗取向治疗师,辽宁省心理危机干预队成员,辽宁省心悦心理咨询中心专业治疗师,辽宁省心理卫生协会理事,辽宁省预防医学会委员;擅长焦虑症、强迫症、抑郁症、儿童和青少年厌学等问题的认知行为治疗 ;参与辽宁省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和心理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相关工作,擅长公共精神卫生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 审校者简介 王建平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二级教授,临床与咨询心理学院首届副院长,心理咨询与研究中心创始人;中国心理学会首批督导师,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第四届和第五届常委;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认知行为治疗专业委员会首届副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心理学系首届 副主任;美国国际认知治疗学院会士及认证治疗师;贝克认知行为疗法研究所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她主编和翻译了相关教材及专著40余部,发表中外学术论文190余篇;从事精神科临床工作10年,从事心理咨询/治疗30余年;开发了认知行为疗法2年连续培训项目,并 创立了认知行为疗法培训与督导团队。
内容简介
第1章 认知行为疗法的临床胜任力概述 “薄薄的伎俩,那才是咱们原来的本意。” 威廉·莎士比亚《仲夏夜之梦》 显然,以胜任的方式来看,认知行为疗法非常简单且直接。然而,实际上,要想以预期的方式实施CBT来达到治疗目的并不容易——那需要以准确的共情、温暖的态度、良好的倾听和清晰的沟通为起点,再加上与CBT理论和原则密切相关的结构化、概念化和技能。更具挑战的是,这些方法都需要治疗师刻苦地练习。CBT治疗师不只是被动地坐在来访者身后,而是要积极地引导治疗过程,同时热情地与来访者合作,制定和追求治疗目标(Beck,Rush,Shaw,& Emery,1979)。此外,具备胜任力的认知行为疗法还要求治疗师充分了解跨文化背景和伦理知识,并积极主动地运用这些知识为来访者提供最恰当的治疗。 对核心胜任力的了解 构成治疗师的“胜任力”所必需的知识、实践技能和态度(或价值体系)是什么?本章将介绍几种有启发性的胜任力模型,这些模型会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去论述胜任力,但又有自然而然的重合部分,这表明它们具有相同的有效性。此外,本章将简要介绍《认知治疗评定量表》(Young & Beck,1980)中的评定项目,它们是构成认知行为疗法胜任力的范例。接下来将详细说明具备胜任力的CBT治疗师应该持有哪些最重要的态度或价值观,这些态度或价值观可以使治疗师最大限度地利用他们的知识储备、技术,以及积极与来访者合作的能力。 咨询与治疗中的核心胜任力(斯佩里模型) 斯佩里(Sperry,2010)解释说,成为一个具备胜任力且高效的治疗师远不只意味着学习和练习一门技术。他认为,“胜任力(competency)”这个术语意味着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整合,体现了治疗师的行为和目的之间的同一性和一致性。更进一步来说,成功地将这些重要因素结合在一起,才能使治疗师符合专业水准,促进他人(如来访者、临床受训治疗师)的福祉,接着发展出更高层次的专业知识和胜任力,并利用自我反思不断地提高胜任力。 斯佩里(Sperry,2010)提出了包含20个类别的基本(essential)胜任力的6种核心(core)胜任力模型,他认为这个模型可以跨越不同的心理健康专业领域和不同的理论取向。本书将遵循斯佩里的模型,接下来的许多章节标题都将反映这些核心胜任力,而章节的小标题则近似于基本胜任力。下面呈现了斯佩里模型的基本概述。 1.概念化基础。这指的是用个案概念化的“路线图”来理解来访者的功能和功能失调,并指导治疗过程,这部分内容将在第2章中介绍。 2.关系的建立和维持。主要在第3章和第4章中介绍。这些核心胜任力包含与来访者建立积极的联盟,评估他们对改变的准备程度,强化促进治疗的因素,有效地识别和处理阻抗,觉察和修复治疗联盟中的紧张关系;在认知行为流派下处理传统上被称为“移情”和“反移情”的问题。 3.干预计划。主要在第5章和第6章中介绍,这些核心胜任力包含实施全面的初始访谈评估,基于《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DSM)确定来访者的诊断;形成认知行为个案概念化,设计良好的认知行为治疗计划;并撰写涵盖上述所有内容的详尽报告。 4.干预实施。主要在第7章中介绍,干预实施的核心胜任力包括在多次会谈中建立和维持治疗焦点,实施CBT过程和布置相关家庭作业;有效地处理那些可能干扰CBT成功实施的因素。 5.干预评估和终止。主要在第8章和第9章中介绍,监控来访者的进展并相应地修改治疗方案(包括为此目的使用督导);帮助来访者维持治疗效果;为积极结束治疗做准备。 6.具备文化和伦理敏感性的实践。主要在第10章介绍。这些核心胜任力包括发展有效的、具备文化敏感性的个案概念化;计划、调整和实施具有文化敏感性的干预措施;做出合乎伦理要求和敏感性的决策。 本书的最后一章(第11章)并没有延续之前的内容,而是介绍了一些能够帮助CBT从业者——无论作为治疗师还是督导师——获得(并保持)胜任力和专业知识的因素。 立方体模型 “立方体模型”(“cube model”;Rodolfa et al.,2005)是一个实用的启发式模型,该模型提出了三个假设的维度,用于衡量治疗师符合专业水准的程度。第一个维度被称为基础胜任力(foundational competencies),代表所有理论取向的治疗师都应该追求的首要品质。这些包括对伦理标准的正确认识和尊重;以真诚、关怀的态度与他人相处;具有良好的沟通和访谈技能;在进行治疗和督导时,具备对文化议题的敏感性;有自我反思和自我纠正的能力;掌握精神心理功能障碍和健康模型的工作原理;以及能够与相关领域的从业人员精诚合作。在开始正式的CBT培训之前展示了基础胜任力的治疗师,就已经具备了成为具备胜任力的CBT治疗师的良好条件。 第二个维度被称为功能性胜任力(functional competencies),由许多更具体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组成。从CBT的角度来看,功能性胜任力可能包括将原始的临床数据转化成认知行为个案概念化的能力;促进进程良好、结构良好和目标取向的治疗会谈;知道如何让来访者积极地参与治疗过程;掌握一系列的认知行为技术;能够把这些技术教授给来访者,并使用家庭作业巩固来访者的学习结果;作为CBT从业者,可以为受训者提供CBT督导,以促进他们的职业发展;同时给受训者的来访者提供合适的治疗。 “立方体”的第三个维度是发展轴(developmental axis),它主要考量的是治疗师所处的受训和实践阶段,以评估治疗师的胜任力水平。由于技能的习得是一个长期过程,并且学习贯穿治疗师的整个治疗生涯——从早期的研究生教育实践开始,到成为经验丰富的治疗师、督导师以及培训项目负责人——以及自己的生活,因此对CBT治疗师在不同时期的有效性水平的评估是非常重要的。本书会介绍适用于治疗师整个职业生涯的胜任力的核心内容,尽管其中一部分会被认为是基本的胜任力,而另一部分会被强调为进阶的胜任力。 DPR模型 “陈述性–程序性–反思性(declarative-procedural-reflective,DPR)”模型(Bennett-Levy,2006)代表另一种启发式模型,该模型有助于我们理解治疗师是如何获得胜任力的。陈述性知识与CBT的言语命题知识库有关。其中包括治疗师从阅读书籍和聆听讲座中收集的信息,目的在于让治疗师对CBT理论和CBT实操获得抽象的理解。这些信息可能与人际关系(例如,与治疗关系有关)、概念(例如,精神症状是如何发展和维持的)和(或)技术相关[例如,对治疗技术的描述,如引导性发现(guided discovery)、活动安排(activity scheduling)和理性反应(rational responding)]。在整个职业生涯中,治疗师都会习得陈述性知识,但在研究生训练的早期阶段会有大量这些知识的“预先加载(front-loading)”,这些陈述性知识可以作为“序曲”,也可助力之后治疗师在实习中对程序性知识(与治疗方法的实践有关)的学习,比如在教学工作坊中学习,或更自然地在和来访者的实践中学习。程序性知识最初建立在陈述性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治疗师对治疗方法的实操、磨炼而不断提升,又通过个人的实践经验得到强化和发展。随着治疗师用CBT治疗更多不同类型的来访者,治疗师会逐渐形成内隐的规则和程序,指导他们在治疗过程中的行动,帮助他们“决定在治疗的哪个时间点与哪个来访者一起处理哪种问题,在什么情况下使用什么样的干预技术是最合适的”。这些经验积累和内隐规则可以帮助治疗师更加灵活地应用CBT技术,并根据具体情况做出决策(Bennett-Levy & Thwaites, 2007, p.258)。 反思性学习系统,指的是治疗师时时刻刻对治疗中发生的事情进行感知和评估,其中包括治疗师自身的思维、情绪和行为。这种学习包括对问题的即刻感知(例如,来访者对家庭作业的愤怒);对问题的评估(例如?家庭作业触发了来访者不信任和易受伤害的信念和情绪);以及如何处理问题的假设和想法(例如,表达对来访者感受的关切,传达出想要理解来访者想法的愿望,而不仅试图说服来访者完成家庭作业)。“反思”意味着治疗师关注自己的感受、来访者的感受和他们之间的互动。这些技能的发展“可以帮助治疗师从普通水平的从业者成长为精通的、灵活的、反应迅速的治疗师”(Bennett-Levy & Thwaites, 2007, p.258)。 举例来说,新手治疗师可能会努力地通过学习暴露疗法的原理,帮助那些正在遭受适应不良的焦虑和回避行为的来访者。通过阅读文献和参加讲座,他们认识到来访者能够逐步地面对恐惧的情境,并结合使用认知重构,渐渐习惯原本会引起焦虑的情境,增加自我效能感,改善情绪,学习更多的行为技能,从而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随着治疗师有了一定的临床经验,他们会与那些焦虑的来访者一起使用逐级暴露技术,并在帮助来访者评定相关的回避情境等级和设计相应的家庭作业方面变得越来越熟练。然而,那些存在多种非预期反应的来访者可能需要更高水平的专家治疗师来提供治疗。例如,如果来访者在面对基本的放松引导时抽泣,具备高度胜任力的CBT治疗师可能会: ·对来访者出乎意料、有问题的反应表达更多的共情,而不是感到沮丧; ·迅速将问题概念化(例如,来访者非常害怕放松警惕,是因为他会因此受到虐待); ·以认可和尊重来访者反应的方式继续进行会谈; ·没有必要传递“干预无效”的信息; ·表达理解问题和纠正问题的意愿,并积极向前迈进。 如果我们简单地认为,新手治疗师通过学习陈述性知识而获得胜任力;职业生涯早期的专业治疗师通过掌握程序性知识(基于陈述性知识的基础)而成为优秀的治疗师;经验丰富的治疗师通过使用自我反思(以最大化他们使用陈述性和程序性知识的效果)来展示其高超的胜任力水平,这种观点就过度简化了专业发展的各个阶段。实际上,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反思性知识在治疗师培训的各个阶段和整个职业生涯中都是必需的。我们期望:新手治疗师善于自我反思,这也是他们选择从事心理健康领域的原因之一。同样,我们也期望:经验丰富的治疗师通过阅读文献、参加工作坊、同行磋商和高级督导来继续接受教育。因此,我们需要将陈述性、程序性和反思性知识视为治疗师职业生涯中的重要相互作用因素,尽管我们认为,治疗师能够获得和掌握这些技能的水平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受训状况和经验水平。 相信每一位心理咨询师和治疗师在职业成长的道路上,都会有这样的困惑:面对来访者,我是否有足够的胜任力来帮助他们? 《认知行为疗法中的核心胜任力》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帮助认知行为治疗师解决这种困惑。本书提供了认知行为疗法的胜任力框架,贯穿整个治疗过程,旨在阐明适用于各种情况和治疗师整个职业生涯中的核心胜任力。 本书作者纽曼博士先跟随认知行为疗法之父阿伦·贝克接受训练,之后在费城认知疗法中心见证了认知行为疗法中诸多领域的发展,他治疗过有各种心理问题的人,也指导和督导过众多心理治疗师。此书凝练了纽曼博士在不同的文化设置里,在治疗来访者、教授认知行为疗法以及督导治疗师(不论是新手还是经验丰富者)中所积累的所有宝贵经验。 对于认知行为疗法的培训者、受训者和督导者,本书都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