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南京大学
原售价: 52.00
折扣价: 34.90
折扣购买: 金圣叹评传(精)/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
ISBN: 9787305047763
吴正岚 1968年生于江苏高邮。1987年毕业于高邮中学,同年考入复旦大学中文系汉语言学专业,1991年大学毕业,就职于南京汽车制造厂,1993年至1999年就读于南京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博士,1927年为*本奈良女子大学人间文化研究科特别研究生。现为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副教授,曾出版专著《六朝江东土族的家学门风》(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其二,金圣叹追慕的古人如司马相如和诸葛亮,正是奇才得以破格赏 用的典型。在中国文化**,司马相如和诸葛亮这两个人物形象身上承载 着很多复杂的意蕴。就前者而论,《汉书·司马相如传》称司马相如字长 卿,蜀郡成都人,汉景帝时为武将常侍,因景帝不好辞赋而梁孝王招纳游 说之士,相如遂病免客游梁,著《子虚赋》。梁孝王薨后,相如还乡,临 邛富人卓王孙延为座上宾,卓王孙女文君新寡,相如以琴心挑之,卓文君 遂夜奔相如。二人一度生活困窘,以致卓文君当垆卖酒、司马相如涤器。 后来汉武帝读《子虚赋》而大为激赏,恰好蜀人杨得意为狗监侍于帝侧, 言此赋为司马相如所作,帝乃召见司马相如,相如为作《上林赋》,赋奏 ,天子以为郎。数年后,司马相如奉命安抚巴蜀百姓,出使西南夷,颇建 功业。后以消渴疾辞世,遗札中有《封禅文》。对于司马相如,人们津津 乐道于他的以过人文才名动帝王、以琴心缔结与卓文君的浪漫情缘等事迹 ,甚至司马相如的消渴疾也常被文人用来比拟自己的多病之身。至于诸葛 亮,据《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载,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汉 末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不以为 然,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与亮友善,赏其才干。徐庶向刘备举荐诸葛 亮,刘备三顾茅庐才得以见亮,亮遂为刘备陈天下大势,建议刘备跨有荆 益以成霸业,刘备**赞同,从此与亮情好*密。刘备临终以国事、幼子 相托付,诸葛亮为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对于诸葛亮,人们多感慨其身 负大才而不求闻达于乱世、出于感激而遂许刘备以驱驰、临危*命而精忠 报主、善建奇策却出师未捷身先死等方面。这两个人物的经历、特征又有 相通之处,那就是才能过人而曾经不得志,一朝名动君王便骤获重用。正 因如此,中国历代不愿走科举常途人仕的士人往往以司马相如、诸葛亮等 人为楷模,比如唐代诗人李白干谒而不应科举,自信能够名动帝王而骤登 大位,他在诗文中就常常吟咏司马相如、诸葛亮等人的事迹。 司马相如、诸葛亮等人的建功立业的道路,也是金圣叹企望以高才大 名获得帝王重用的思想资源。在文学评点和创作中,金圣叹常常用以自我 比拟和赞誉他人的古人,有曾点、司马相如、诸葛亮、陶潜、杜甫等人, 其中司马相如和诸葛亮虽不是他提及*多的人物,却是他在论及出处问题 时的重要典范。在金圣叹青壮年时期的著述中,推尊诸葛亮的倾向已经很 明显了。成书于崇祯十四年(1**1)的《贯华堂第五才子书水浒传》第十九 回夹批称赏晁盖、林冲的亲密合作*:“并不增添一语,只依上文林冲所 定宣谕一遍,真是又好晁盖,又好林冲,昭烈之言*:‘孤有孔明,如鱼 有水’,其乐如是也。”就在同一年,金圣叹《送李宝弓司理内召》也提 到了诸葛亮:“七年一鹗坐云间,此*双凫到帝前。……刘葛君臣真庆快 ,叔孙弟子望传宣。”此诗以刘备诸葛亮君臣相得,比喻李宝弓得到帝王 重用。可见,金圣叹极为羡慕诸葛亮之见重于刘备,以至情不自禁地一再 提及。同一时期的《天下才子**书》在评点文章时,多次提到它们与诸 葛亮《隆中对》、《前出师表》的渊源关 系,显然这不单单是看重诸葛亮之文的缘故。而是与推尊诸 葛亮的人生道路有关。直至金圣叹晚年,诸葛亮被刘备重用 的人生道路仍是他心目中的*高典范。成书于顺治十三年 (1656)前后的《西厢·序一*痛哭古人》在论述不同的“消遣 法”即人生选择时,首先提到了诸葛亮的先处后出:“得如诸葛 公之躬耕南阳,苟全性命可也,此一消遣法也;既而又因感激 三顾,许人驱驰,食少事烦,至死方已,亦可也,亦一消遣法 也”,此时金圣叹已主张出处同归,其实质是对隐居和出仕 都给予充分肯定,破格赏用的人仕道路仍是他的梦想(说详 下),因此,诸葛亮以高才而名动刘备的经历,既是出处同归的 例证,又是高才被破格赏用的典型。又《读第六才子书(西厢 记)法》称作者“若教他写诸葛亮公白帝*托,五丈出师,他便 写出普天下万万世无数孤忠老臣满肚皮眼泪来”,在《西厢 记》夹批中他也曾提及诸葛亮,足证批点《西厢》时期金圣叹 向慕诸葛亮的情形。P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