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新华
原售价: 85.00
折扣价: 38.30
折扣购买: 《文心雕龙》文学思想渊源论
ISBN: 9787516652800
王万洪,男,汉族,1979年9月生,四川简阳人,教育学硕士,文学博士,历史学博士后。现为西华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文心雕龙》学会、中国写作学会、四川省写作学会、四川省扬雄研究学会理事。研究方向:文论与文化。
上编《文心雕龙》文学思想论 《文心雕龙》论述写作问题 ,阐述对 “为文之用心 ”的方方面面的研究,涉及文学发生、文学本质、文学功能、文学史论、写作思维、内容形式、审美鉴赏、修辞技法、主体修养、外在影响、学术思潮、鉴赏批评等问题,显然 ,“体大虑周 ”的《文心雕龙》,不会孤立地、只有专题篇章而没有内在逻辑地论述上述问题 ,它们之间 ,一定会有前后贯通的文学思想聚集、统摄这些有关写作的全方位论述。前辈学者中有不少研究意见认为 “宗经 ”是《文心雕龙》全书的重要理论主张甚至是核心主张 ,这是有创见、有深度的。但文学毕竟不是经学 ,“宗经征圣 ”只能解决《文心雕龙》的儒家主导思想这一问题 ,而不能解决 “《文心雕龙》的文学思想是什么 ”这一问题 ①,因为《文心雕龙》讨论创作、审美与批评 ,涉及作家、作品、读者、时代、学术思潮、写作时尚等各个方面 ,这些问题 ,并不是 “宗经 ”观念能够包含得了的。也有研究者出版了关于《文心雕龙》文学理论渊源、文学美学思想研究的专著 ②,但主要针对书中的部分文学、美学、诗学范畴进行诠释 ,并未梳理出其文学思想是什么。 ① 关于《文心雕龙》主导思想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 ,主要有儒家主导说、道家主导说、佛学主导说、玄学主导说、三教合一说、综合意见说等。笔者认为 :主导思想是从渊源角度还原的哲学思想之所出 ,不能等同于文学思想。 ② 参见郭鹏先生《文心雕龙的文学理论和历史渊源》、戚良德先生《文心雕龙文学美学思想研究》等专著。 因此 ,关于“《文心雕龙》的文学思想是什么 ”这一问题 ,目前尚未得到正面回答。本书将述评《文心雕龙》主导思想、文学思想研究的国内外情况 ,然后回到《文心雕龙》文本内容的论述 ,从序言入手 ,贯通探索全书的各大版块 ,以求有新的发现和收获。 第一章《文心雕龙》文学思想研究概述 二十世纪以来 ,“龙学 ”是一门显学 ,除围绕《文心雕龙》文本这个核心进行理论研究和繁多的校、注、评、译外 ,学术界同时进行了许多外围问题的研究 ,以外围研究来深化、拓展对《文心雕龙》的研究。在外围研究上,涉及的一些问题范围很广 ,如关于刘勰出身士族还是庶族、家道是贫是富、不婚娶的原因、生卒年、追随僧佑的时间与目的、加入定林寺的原因、加入的是哪一个定林寺、博通的经论当中有无儒家典籍、作品分布、年谱等等,对这些问题 ,总体上看 ,“龙学 ”界目前已经有了略存细小分歧而整体相对一致的研究意见。 而关于研究的核心 ,即《文心雕龙》本身的研究 ,则尚有许多问题意见纷杂 ,甚至存在较大差异与矛盾 ,如《原道》之 “道”“风骨 ”何指、《隐秀》真伪、体例判定、“文笔之辨”、文学思想等 ,都呈现出这个特点。对这些分歧较大的问题逐一整理归类 ,笔者发现 ,它们主要牵涉到了《文心雕龙》的哲学、文学、美学思想几个方面。而在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的时候 ,研究者或多或少都会遇到一个无法回避的核心问题 ,这个问题是 :《文心雕龙》的主导思想是什么 ,以及主导思想出自哪一家 ?不梳理并辨正这个问题 ,前述存在的纠结问题将继续难以论说清楚。 对于这个问题的研讨 ,从时间跨度上来看 ,从唐代刘知几开始算起 ,超过一千三百年 ;从讨论范围来看 ,散见于各家诗、词、曲、赋、文、书画、音乐等著作之中 ;从明代至今对《文心雕龙》之批、注、疏、译、释、札、 .《文心雕龙》文学思想渊源论 . 校、评等侧重于译注、校证或感悟评点的数十家论著来看 ,各家意见很不统一;近四十年来 ,关于这个核心问题各方面的单篇研究文章数量在一百篇以上,也是意见不一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还对此进行了一场持续多年的思想大论战 ;从新近出版的专著来看 ,有两篇博士学位论文论述及此 ,而又将主要笔墨用于美学范畴研究或渊源讨论上 ,回避于此。 上述研究 ,不管是专门的、零散的还是印象式的 ,所遇到的主要阻力 , 大约存在于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文心雕龙》“体大虑周”。这是其特点、优点 ,对研究者来说 , 则是其难点。 第二,《文心雕龙》思想驳杂。从先秦两汉到魏晋六朝 ,只要是成书之前甚至写书之时出现过的有关写作的理论、思想 ,作者刘勰都有所涉及。研究者一踏进去 ,进行单篇或集中于某个专题的研究还好 ,进行贯通式的思想梳理 ,往往有四顾茫然、举步维艰、挂一漏万之感 ;如果面面俱到 ,论述到各家思想的影响 ,又显然无法突出重点 ,抓住核心。 第三 ,诸家研究相对集中于思想渊源与举证己见两个方面 ,由是 ,关于《文心雕龙》思想的研究 ,出现了以下几种意见 :一是纯粹的儒家核心说 ,认为《文心雕龙》的思想就是单纯的儒家思想 ;二是儒家主导说 ,认为儒家思想是《文心雕龙》的主导思想 ,其余为辅 ;三是道家主导说 ,主张 “道家为体 ,儒家为用 ”;四是佛教主导说 ,提出《文心雕龙》以佛家思想为主 ,主张 “以佛统儒 ,儒佛合一 ”;五是三教合一说 ,认为《文心雕龙》融合了释、道、儒三家 ,不分主次 ,主张 “三教合一 ”;六是玄学主导说 ,认为魏晋玄学是《文心雕龙》取法的主要对象 ,并主张融合释、道、儒、玄四家 ;七是认为兵家、阴阳家对《文心雕龙》也有所影响。诸家讨论意见主要集中在儒、佛、合三种上 ,其余则相对势弱。 第四 ,除了《文心雕龙》思想的研究外 ,还涉及刘勰本人思想的研究 , 以及刘勰运用的折衷方法论的来源问题。第五 ,所有关于 “思想 ”的研究 ,最后指向的都是《文心雕龙》的文 本书对《文心雕龙》文学思想的理论渊源进行了全面、客观、创新的研究,正面问答了“《文心雕龙》的文学思想是什么”这一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本书对各家意见去弊整合,提出《文心雕龙》的文学思想是雅丽思想,并探究雅丽思想在中国文学思想史上的理论意义及当代价值;本书还对《文心雕龙》文体学与《文心雕龙》文学史论进行了研究,是《文心雕龙》文学思想及其理论渊源研究的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