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清华大学
原售价: 29.00
折扣价: 20.88
折扣购买: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西方心理学大师名著典藏系列
ISBN: 9787302461913
古斯塔夫·勒庞(Gustave Le Bon, 1841-1931),法国社会心理学大师,群体心理学创始人,被誉为“群体社会学界的马基雅维利”。著有《乌合之众》、《各民族进化的心理学规律》、《法国大革命与革命心理学》、《战争心理学》等,著作被翻译成近二十种语言,在国际学术界有着广泛影响。
无意识因素构成了种族的先天禀性,而属于该种 族的个体在这个方面是十分相似的,他们的差异主要 是性格中那些有意识的层面——比如受教育的结果, 但更多的是因为独特的遗传因素。就如同人们在智力 上差异极大,但他们却有着非常相似的本能和情感。 在人们的情感领域里,比如宗教政治、道德、情感等 ,即使是最杰出的人才也不见得比普通人高明多少。 而在智商上,一个伟大的数学家和一个鞋匠之间可能 就有着天壤之别,但是从性格的角度来看,他们可能 差别甚微或根本没有差别。 这些普遍的性格特征,会受到无意识因素的支配 ,而一个种族中的大多数普通人都会在同等程度上具 备这些特征。我认为,正是这些特征,变成了群体中 的共同属性。在集体的氛围中,个人的才智被削弱了 ,从而他们的个性也被削弱了。异质性被同质性所吞 没,才让无意识的品质占了上风。 个体组成了群体之后,其才智就被削弱了,这也 解释了为什么群体完成不了高智力的工作,个体却可 以完成。那些涉及大众利益的决策,通常都是由杰出 人士组成的议会做出的,但是即使是各行各业的专家 ,他们的共同决定也不一定就比普通个体做出的决定 更高明。实际上,处在群体中的他们只能用普通人的 平庸才智来处理手头的工作。群体中累加在一起的只 有愚蠢,而不是天生的智慧。如果“整个世界”指的 是群体,那就根本不像人们常说的那样,整个世界要 比伏尔泰更聪明,倒不妨说伏尔泰比整个世界更聪明 。 如果群体中的个人只是把他们共同的普通品质集 中在了一起,那么这只会导致更明显的平庸,而不会 像我们所期待的那样,创造出新的品质特征。这些新 特征是如何形成的呢?这就是我们下一步要研究的问 题。 有些因素对形成群体新特征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它们是个体所独有的。第一个要考虑的因素是:当个 体处于群体中时,即使仅从数量上考虑,他也会感到 一种势不可当的力量,这使他敢于发泄出自本能的欲 望,而在独自一人时,他是必须控制这些欲望的。他 很难约束自己不产生这样的念头:群体是个无名氏, 因此也不必承担责任。这样一来,总是约束着个人的 责任感便彻底消失了,他就可以为所欲为了。 第二个要考虑的因素是传染的现象,它不仅决定 着群体的特征,同时还决定着它所接受的倾向。虽然 很容易确定传染现象是否存在,却不易解释清楚。必 须把它看作一种催眠方法,下面我们就对此做一简单 的研究。在群体中,每种感情和行为都有传染性,其 程度足以使个人随时准备为集体利益牺牲自我。这是 一种与个体的天性完全对立的一种趋向,如果不是成 为群体中的一员,他很少具备这样的能力。 决定着群体特点的第三个因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 ,它与孤立的个体所表现出的特点截然相反。我这里 指的是易于接受暗示的表现,它也正是上面所说的相 互传染所造成的结果。 要想理解这种现象,就必须了解心理学领域的最 新发现。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在某些过程或状态下, 个体可能会被带人一种完全失去人格意识的状态,而 去遵从他人的建议或暗示,做出一些同他的性格和习 惯极为矛盾的举动。最为细致的观察似乎已经证实, 或许是因为群体发挥催眠作用的影响,又或许是因为 一些我们还不知道的因素,长时间融人群体行为的个 体,很快就会发觉自己进人了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 它类似于被催眠的人在催眠师的操纵下进入的迷幻状 态。被催眠者的大脑活动被麻痹了,变成了受催眠师 随意指使一切无意识行为的奴隶。有意识的人格消失 得无影无踪,意志和辨别力也不复存在。一切感情和 思想都被催眠师左右着。 P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