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大语文丛书

诗经/大语文丛书
作者: 吴明星|主编:白烨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
原售价: 16.80
折扣价: 11.42
折扣购买: 诗经/大语文丛书
ISBN: 9787546322179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在《诗经》产生的年代。我们的先人在自然条件相当艰苦的黄河流域 以宗法制度为核心建立起一个农业社会。这个社会为了生存发展,需要强 大的集体力量,需要内部秩序的稳定与和谐,而相应地需要抑制其社会成 员的个性自由和与之相联系的浪漫幻想。正是在这种生存的社会条件下, 形成了《诗经》的思想和艺术特色。并且,由于中国——尤其中原社会的 基本特点维持甚久,作为中国文学重要起点、又被奉为儒家经典的《诗经 》,其特色对于后代文学的影响,也就非常之深远。 具体地说,《诗经》的特色和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诗经》是以抒情诗为主流的。除了《大雅》中的史诗和《小 雅》、《国风》中的个别篇章外,《诗经》中几乎完全是抒情诗。而且, 从诗歌艺术的成熟程度来看,抒情诗所达到的水准,也明显高于叙事诗。 而与《诗经》大体属于同时代的古希腊的荷马史诗,却完全是叙事诗。正 如荷马史诗奠定了西方文学以叙事传统为主的发展方向一样,《诗经》也 奠定了中国文学以抒情传统为主的发展方向。以后的中国诗歌,大都是抒 情诗;而且,以抒情诗为主的诗歌,又成为中国文学的主要样式。 其次,《诗经》中的诗歌,除了极少数几篇,完全是反映现实的人间 世界和日常生活、日常经验。在这里,几乎不存在凭借幻想而虚构出的超 越于人间世界之上的神话世界,不存在诸神和英雄们的特异形象和特异经 历(这正是荷马史诗的基本素材),有的是关于政治风波、春耕秋获、男女 情爱的悲欢哀乐。后来的中国诗歌乃至其他文学样式,其内容也是以日常 性、现实性为基本特征;日常生活、日常事件、日常人物,总是文学的中 心素材。 再次,《诗经》在总体上,具有显著的政治与道德色彩。无论是主要 产生于社会上层的《大雅》、《小雅》,还是主要产生于民间的《国风》 ,都有相当数量的诗歌,密切联系时事政治,批判统治者的举措失当和道 德败坏。其意义虽主要在于要求维护合理合度的统治,给予人民以较为宽 松、可以维持生存的条件,但这对于社会的发展,当然是有价值的。要说 《诗经》这一特点对后世的影响,需要说明的是,《诗经》的政治性和道 德性,在后世经过曲解而被强化了。本来不是直接反映政治与道德问题的 诗,包括众多的爱情诗,在汉代的《毛诗序》中,也一律被解释为对政治 、道德或“美”(赞颂)或“刺”(批评)的作品。因而,一部《诗经》,变 成了儒家的道德教科书。 最后,《诗经》的抒情诗,在表现个人感情时,总体上比较克制因而 显得平和。看起来,像《巷伯》批评“谗人”,《相鼠》批评无礼仪者, 态度是很激烈的。但这种例子不仅很少,而且并不能说是纯粹的“个人感 情”,因为作者是在维护社会原则,背倚集体力量对少数“坏人”提出斥 责。至于表现个人的失意、从军中的厌战思乡之情,乃至男女爱情,一般 没有强烈的悲愤和强烈的欢乐。由此带来必然的结果是:《诗经》的抒情 较常见的是忧伤的感情。很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中国后代的诗歌,也是以 抒情——抒忧伤之情较为普遍。克制的感情,尤其是忧伤的感情的表达, 委婉曲折,波澜起伏。由此形成了《诗经》在抒情表现方面显得细致、隽 永的特点。这一特点,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后来的诗歌。 以上主要从内容、思想倾向、抒情特点等诸方面论述了《诗经》的几 个重要特色。这些特色对中国后代文学的影Ⅱ向都很深远。下面再从语言 形式、表现手法等方面简略介绍一下《诗经》的特色,这些方面的影响, 情况各有不同。 《诗经》的基本句式是四言,间或杂有二言直至九言的各种句式。但 杂言句式所占比例很低。只有个别诗是以杂言为主的,如《伐檀》。以四 言句为主干,可以由此推想当时演唱《诗经》的音乐旋律,是比较平稳和 简单的。至汉代以后,四言诗虽断断续续一直有人写,但已不再是一种重 要的诗型了。反而在辞赋、颂、赞、诔、箴、铭等特殊的韵文文体中,运 用得很普遍。 《诗经》常常采用叠章的形式,即重复的几章间,意义和字面都只有 少量改变,造成一唱三叹的效果。这是歌谣的一种特点,可以借此强化感 情的抒发,所以在《国风》和《小雅》的民歌中使用最普遍,《颂》和《 大雅》,以及《小雅》的政治诗中几乎没有。叠章重句的美感,确是很动 人的。但四言诗衰微后,这种形式也被捐弃,只能偶一见之。倒是在现代 歌曲中,又常看到这种情况。这说不上“影响”,却有古今相通之理。 作为歌谣,为了获得声韵上的美感,《诗经》中大量使用双声、叠韵 、叠字的语汇。在古汉语的规则中,这类词汇大抵是形容词性质,所以也 有助于表达曲折幽隐的感情,描绘清新美丽的自然。如《诗经》首篇的《 关雎》,“关关”(叠字)形容水鸟叫声,“窈窕”(叠韵)表现淑女的美丽 ,“参差”(双声)描绘水草的状态,“辗转”(叠韵)刻画因相思而不能人 眠的情状,既有和谐的声音,也有生动的形象。 《诗经》里大量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加强了作品的形象性 ,获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所谓“赋”,用朱熹《诗集传》的解释,是“ 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这包括一般陈述和铺排陈述两种情况。大体在《国 风》中,除《七月》等个别例子,用铺排陈述的较少;《大雅》、《小雅 》中,尤其是史诗,铺陈的场面较多。汉代辞赋的基本特征就是大量铺陈 。虽然从《诗经》到汉赋还间隔许多环节,但说其原始的因素源于《诗经 》,也未尝不可。《诗经》中的诗歌擅长以赋比兴开头,影响了后来的民 歌。 总而言之,《诗经》是中国诗歌,乃至整个中国文学一个光辉的起点 。它从多方面表现了那个时代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反映了各个阶层人们 的喜怒哀乐,以其清醒的现实性,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早期诗歌,开辟了中 国诗歌的独特道路。虽然,由于特殊的社会生存条件,《诗经》缺乏浪漫 的幻想,缺乏飞扬的个性自由精神,但在那个古老的时代,它是无愧于人 类文明的,是值得我们骄傲的。P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