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拖延症

拯救拖延症
作者: 景天|责编:张冬梅|绘画:钢琴节奏
出版社: 万卷
原售价: 39.80
折扣价: 24.30
折扣购买: 拯救拖延症
ISBN: 9787547061640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闪开,拖延症来了 当你想学习的时候,刚翻两页课本,就觉得家里所 有的东 西都在召唤你:该上厕所了;最喜欢的综艺节 目更新了;游戏的战斗打响了…… 春节过了,当你立下 flag 要减肥的时候,就发现 朋友圈里的美食照片或者视频实在太吸引人了,夏天要 吃烤串配啤酒,秋天的第一杯奶茶不得不喝,冬天的火 锅太诱人…… 听说大家都有这样的困惑,深受其害却只能默默流 泪,即便泪流成河,也只能困在其中。这就是拖延症。 有人认为拖延症是因为“懒”,但实际上拖延症是 指“自我调节失败,在能够预料后果的情况下,仍然把 计划要做的事情往后推迟的一种行为”。拖延的英文是 procrastination,意思就是非必要、有害的推迟行为 。拖延症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被人戏称为“ 万有拖延定律”。 2019 年,中国高校传媒联盟面向全国 199 所高校 的大学生展开调查,调查结果显示,97.12% 的学生认 为自己有或偶尔有“拖延症”,94.5% 的受访者曾因自 己的拖延行为感到过后悔。严重的拖延症会对个体的身 心健康带来消极影响,如出现强烈的自责情绪、负罪感 ,不断地自我否定、贬低,并伴有焦虑症、抑郁症等心 理疾病,一旦出现这种状态,需要引起重视。 拖延症的六大具体表现 我们每个人,每一天都以不同方式在拖延。其中, 每天拖延一到两个小时,是我们大多数人拖延的时间区 间。 但是如果你是长期拖延,又一直无法克服这个症状 ,那就 可能需要运用更好的措施,介入处理这个问题 了。想要解决你的拖延症,首先要了解一下,拖延症具 体有什么表现呢? 1. 自我效能低,缺乏自信心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决定 了完成 某项任务的自信度。简而言之,对任务完成没 有信心,会影响你是否能立即采取行动。也就是说拖延 行为的发生,一定程度上是由于自我效能太低导致的。 2. 懒散享乐,意志力不强 心理学上认为这些人的“情境转换功能”有缺陷, 难以从休闲娱乐状态,迅速有效切换到工作状态。在完 成一个事务以后,需要休息很长时间,才能开始另外一 个事务。或者固于某种思路而停滞不前,进而表现为拖 延。 3. 动机不稳定,缺乏执行力 这种无聊的东西有什么做的意义吗?留到最后熬个 夜就好了! 根据心理学中有关于动机水平的著名理论——耶克 斯多德森定律,我们可以发现动机强度和行为效率之间 呈现出倒 U形曲线关系,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 的完成。 如果个体动机水平没有调整到最佳状态,或者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