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国家史(青少版)](https://file.mhuoba.com/shop/3/100021/picture/book/20190927/07/20190927075944971.jpg)
出版社: 山东文艺
原售价: 28.00
折扣价: 16.60
折扣购买: 我的国家史(青少版)
ISBN: 9787532956425
何建明,**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中华文学基金会理事长、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劳动模范、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物、博士生导师。 何建明是当代中国报告文学的领**物,曾三次获得“鲁迅文学奖”、五次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四次获得“徐迟报告文学奖”。代表作有《**现场》《***全纪实》《**》《忠诚与背叛》《部长与**》《为了弱者的尊严》《我的天堂》《根本利益》《落泪是金》《中国高考报告》等。30余年来出版40余部文学著作,改编成电影电视8部,作品被翻译到十几个**。
现在60岁的鲍新民,2011年离开村干部岗位,调到余 村所属的天荒坪镇工作。在余村当了二十年干部的他,担 任过一任村支委、一届村主任、两届村支书。这是个话很 少的实干型农村干部,但他却经历了余村两个不同“富” 的年代。“现在我们余村是真富,百姓心里舒畅和生活幸 福美满的‘富’。过去余村在安吉全县也是‘首富村’, 可那时的‘富’不是真富,其实大家心里很痛……”鲍新 民说。 1992年,35岁的鲍新民被老支书俞万兴看中,向新一 届村*支部**他为村支部委员。俞万兴是1949年入*的 农村老革命,“改天换地”,“让庄稼人过好*子”,一 直是这位老支书的心愿。但在“农业学大寨”的岁月里, 他俞万兴带领余村人扒竹林、种水稻,却没办法让村上人 富起来。后来听说太湖对岸的苏州乡镇企业搞得好,尤其 像华西村的吴仁宝也在搞“工业”,他找来村干部们商量 ,说:“广东、江苏,连同浙江萧山在内的许多地区的富 裕村庄,都走了一条亦工亦农的道路。我们余村是山区, 交通没有别的地方方便,但有过开采铜矿银矿的历史,山 里藏着宝贝疙瘩哩!要想富,就挖矿。我们也来试试咋样 ?” “行啊,只要能富,掘地翻山,怎么都行!”从未富 裕过的余村人,太羡慕那些已经住上楼房、有电视看的农 民兄弟姐妹的生活了! “我当村干部之前,老支书就带领村上的干部群众, 开挖了好几年石灰窑。我*早是矿上的拖拉机手,就是把 炸开的石头拉到窑上,再把烧好的石灰拖出山卖给客户… …靠这样一点一滴地开山卖石灰,我们余村慢慢地也有了 钱,村干部出去开会也能偶尔从口袋里掏出一包‘中华烟 ’馋馋其他村的干部了。”一直低着头说话的鲍新民,说 到这儿一笑。他接着说:“我开始当村支书的时候,赶上 了全国都在风风火火搞经济,各行各业都在争取大发展。 那个时候,先是出现了‘十万元村’,再后来是‘百万元 村’。到90年代初时,像江苏、广东,包括我们浙江萧山 等地已经有了一批‘千万元村’‘亿元村’了,像江苏无 锡的西塘村,1983年就是‘亿元村’了!没过几年,像与 我们隔一个太湖的江阴华西村、张家港欧桥村等,都成了 ‘亿元村’。那个时候报纸上、广播里几乎天天都在高喊 让我们学习、赶超它们。安吉穷啊,出不了‘千万元村’ ‘亿元村’,靠挖石头卖石头能年收入达到一二百万元的 余村,就这样成了安吉县的富裕村、‘首富村’。那份荣 誉确实也让余村风光了许多年。” 余村人至今仍然怀念老支书俞万兴,因为在他任上, 余村才**次喝上了自来水,安吉才有了**个“电视村 ”“电话村”…… 然而,地处绿水青山的安吉腹地的余村,走挖矿致富 的路带来了很多问题,后来余村的集体经济年收入一直在 二百万元左右的水平上徘徊了好几年。当时安吉县委力排 众议、顶住压力,在全国率先提出“生态立县”的主张后 ,余村的发展思路开始从单一的开山挖矿致富,转向开发 旅游资源,走绿色生态的发展路子,出现一线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