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原售价: 56.00
折扣价: 38.70
折扣购买: 齐物论及其影响/中大哲学文库
ISBN: 9787100176071
陈少明,广东汕头人,哲学博士。1986年起于中山大学哲学系任教,现为哲学系教授,兼哲学系学术委员会主任。先后受聘为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2009.9—2014.8),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5.1—2019.12)。并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学科(哲学)评议组成员,第八届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曾为哈佛—燕京学社、台湾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访问研究员,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访问教授。研究领域为中国哲学、中国的经典解释传统、人文科学方法论等。近十年出版的著作有:《经典世界中的人、事、物》(上海三联书店,2008)、《做中国哲学:一些方法论的思考》(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及《仁义之间》(孔学堂书局,2017)等。
一种经典是同一种思想传统联系在一起的,它必须是这种传统的一个源头,其内容对该传统的发展具有典范意义。《齐物论》在中国哲学史上的经典意义,首先是由它在《庄子》中的地位决定的。以儒家代表中国文化,也许还说得过去,但讲中国哲学如只提儒家的话,可能会遭到异议。不提及道家,不但不能理解魏晋玄学,甚至难以解释佛学特别是禅宗以及宋明理学的兴起。对于老庄在道家中的关系,禅门憨山说:“中国圣人之言,除五经束于世教,此外载道之言者,唯老一书而已。然老言古简,深隐难明。发挥老氏之道者,唯庄一人而已。笔乘有言,老之有庄,尤孔之有孟,斯言信之。…… 间尝私谓中国去圣人之,即上下千古负超世之见者,去老唯庄一人而已。”郭沫若虽主庄子出于儒家说,但也断言:“真正的道家思想,假使没有庄周的出现,在学术史上恐怕失掉了它的痕迹的。道家本是汉人的命名,而在事实上确因有庄周及其后学们的阐扬和护法,才有这个宗派的建立。”不说郭象注《庄子》对玄学的意义,就是禅宗的兴起,也同庄学有不解之缘。宋明理学虽以排佛老、卫道统自任,但心学一系也有很深的庄子思想痕迹。《齐物论》一文,仅以是公认的《庄子》一书的代表作这一事实,便不难想象其在哲学史上的价值。 《齐物论》的全方位解析 作者以《齐物论》为主要文本,借助于对它的研究,探讨若干中国哲学范畴形成的内在逻辑,包括文本的思想结构以及这种思想结构在其后被解释的过程中所展示的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