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要素的市场化

数据要素的市场化
作者: 姜奇平
出版社: 中译
原售价: 79.00
折扣价: 46.70
折扣购买: 数据要素的市场化
ISBN: 9787500180173

作者简介

姜奇平,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互联网周刊》主编,兼任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资监管信息化专家组专家、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市场监管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管理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互联网协会高级专家委员、数字论坛成员、信息社会50人论坛轮值主席。在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初期,作为“网络文化丛书”的作者,姜奇平是推动互联网在中国起步的最早的启蒙者之一,也是中国互联网经济理论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他由此被《硅谷时代》评为“带领我们走向数字时代的20位中国人”之一。2006年,获中国信息协会中国信息化论文一等奖;2008年,获中国信息经济学会论文一等奖;2009年,获中国电子商务十年发展特殊贡献奖,入选中国互联网十位启蒙人物;2011年,著作入选中国信息协会中国信息化十大专著。

内容简介

数字经济最令人惊奇的变化,是把市场,从一个白天的市场,变成了一个黑夜的市场,形成了一个阴阳二元轮转的市场。 数据具有外部性作为本性,一旦数据要素成为主导生产要素,市场、市场化、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体制都会发生反转性变化,反在什么地方,新的规律何在?《数据要素的市场化》从头到尾就在讲这个阴阳之道。 白天的市场,我们称为科斯型市场;黑天的市场,称为反科斯型的市场。学术上,前者称为单边市场,后者称为双边市场。 二者的黑白相反在于,黑天的市场,遵循的是科斯定理,需要把外部性,赶到市场外边去;白天的市场,与科斯定理违逆,需要把外部性当作市场内。 因双边市场理论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梯若尔明确指出,“科斯定理无效是‘双边性’的必要非充分条件”。埃文斯也指出,“市场是双边的必要条件,是科斯定理并不适用于双方之间的交易”。而数字经济不能离开双边性,因为互联网就是双边网。 但正如歌中所唱的: “我的黑夜比白天多 不要太早离开我。” 人们舍不得离开传统,舍不得离开黑夜的市场。可数字经济总会到来,天总会亮。这时人们会惊恐地发现,数据交易所里没有交易了。市场不见了。 当前数据要素市场化最主要的矛盾是,场内交易不到交易的5%。人们基于科斯定理解释的事实,不足总量的5%。对此,人们陷入迷茫。本书试图从源头上设问:数据要素市场化,到底是什么“市场”、“市场化”、“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体制”? 在本书中,我有一处概括地写到:“我们可以把市场分为两类,工业经济中的市场,称为单边市场;数字经济中的市场,称为双边市场。单边与双边,都有买卖双方参与,因此,买卖双方参与并不是区别所在。实质区别在于,单边市场是排斥外部性的市场,双边市场是包容外部性的市场。因此,工业经济与数字经济的市场区别,可以一言以蔽之,概括为外部性在市场之外与外部性在市场之内的区别。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梯若尔指出‘在科斯研究的世界里,市场是单边性的’;而将双边市场定义为‘存在组间外部性’(即“Ui随着Nj增加而增加”)。” “单边市场排斥外部性,就是不允许别人占自己便宜(搭便车),所以是零和博弈市场;双边市场包容外部性,允许买方与卖方相互占对方便宜(相互提供外部性),并且将所占便宜换位成“互为报酬”(相互内部化),所以是合作共赢市场。保证流量,意图在于保证合作共赢的机制这一底线。意思是不要因为过度治理或无序治理,把先进的双边市场逆转回落后的单边市场,那样,数字经济就会出现大损失、大倒退。” 这两年,我在反思互联网出现的问题时,曾不无悲观地认为,人说三代出贵族,认识规律说不定也需要三代。也许我们需要付出60万亿元的学费,最终能触到规律的边。 从上世纪我翻译《浮现中的数字经济》,第一次接触数字经济,数字经济对我来说,也才刚刚露出一点真面目。我现在初步找到的一点感觉是,人类经济组织正东升西落,家庭落山了,企业落山了,浮现中的是生态。天马上要亮了。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数据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生产要素,其市场化进程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经济形态和社会结构。本书作为姜奇平先生的力作,不仅为我们揭示了数据要素市场化的内在逻辑和发展趋势,还深入剖析了数据在市场中的独特作用和价值。对于关注数字经济、数据要素市场化的读者来说,本书无疑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权威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