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城市国家到中华(殷周春秋战国)(精)/讲谈社中国的历史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第一章 本书所涉及的时 代 所谓古代的“事实”为何 物 众所周知的“事实” 本书所涉及的时代是所 谓的“三代”——夏王朝、商 王朝、周王朝,以及春秋战 国时代。夏王朝为公元前16 世纪以前的朝代,商王朝则 是其后的王朝。公元前221 年秦始皇统一天下,战国时 代随之落幕。 按照大多数人熟悉的历 史观,夏王朝、商王朝、周 王朝皆始于英明神武的真命 天子,最终毁于昏庸无道的 亡国之君。西周末期,昏庸 无能的周幽王断送了西周王 朝,其子周平王迁都至现今 的洛阳一带,自此春秋战国 时代便拉开了序幕。周王朝 的权威一落千丈,诸侯割据 ,群雄争霸。这个时期就是 大家所说的春秋战国时代。 根据这个历史观,夏王 朝始于禹。大禹之德不仅恩 泽中华,还远播周边的野蛮 之地。这个天下的王朝也渐 渐衰败,直至暴君夏桀出现 ,夏王朝灭亡。推翻夏桀, 建立了新王朝的人是商王朝 的成汤。成汤的圣德不仅恩 泽中华,也远播到周边的野 蛮之地。而这个天下的王朝 也日益衰败,直到出现了残 暴的纣王,最终商王朝走向 灭亡。夏桀和商纣后来成为 无道暴君的代名词,“桀纣” 一词也广为人知。 推翻商纣统治,建立新 王朝的人是周武王。在武王 之前得天命的是周文王。此 后,文王、武王之德恩泽中 华,还惠及周边野蛮之地。 然而这个天下的王朝也逐渐 没落,出现了昏庸无道的周 幽王,周王朝也走向毁灭之 路。 周幽王被杀之后,周平 王将王都东迁。都城东迁之 后,周王朝恢复了短暂的威 望,但大势已去,没能改变 不断衰亡的命运。代替周王 朝统领诸侯的是各大霸主: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 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即赫 赫有名的春秋五霸(说法之 一)。然而这些霸主皆行霸 道,未兴王道。最后以此霸 道统一天下的是秦始皇。 说明上的遗漏 相信以上事实对于许多 读者而言都是耳熟能详的, 然而前文的说明中有着很大 的遗漏。 第一,很多人都没有注 意到其中有这样~个时代: 联系中央与地方的文书行政 开始出现,而支撑这一制度 的律令也在不断成熟完善— —这个时代就是战国时代。 在此之前,中央政权与地方 政权之间尚无文书行政的联 系,更不用提支撑这~制度 的律令存在了。也许许多人 都在无意识中想象这种制度 的存在,并在这一前提下谈 及夏王朝、商王朝、周王朝 。然而三代并非这样的社会 。 战国时代催生出了新的 社会形态,其原因在于铁器 的普及。铁器出现的时间其 实还更早一些,不过说到普 及还是从这个时代开始的。 我们从出土文物的形态和城 市增加的状况可以看出这点 ,但大家对于这一点还普遍 认识不足。 直到春秋时代为止,中 央政权与地方政权都是独立 存在的“国家”(城市国家)。 不断有物资从地方小国纳贡 到中央大国.而成为中心的 大国与地方小国在军事上也 是同盟关系。中心大国口头 发令,而附属国则盟誓效忠 。 第二,战国时代所谓的 天下之中,有多个中央政权 并存。人们对此存在着误解 。这些若干中央政权都是以 新石器时代以来的文化地域 为母体形成的。这些文化地 域都有着与日本国土差不多 广阔的范围。日本有绳纹文 化与弥生文化。正如弥生文 化与续绳纹文化并行存在一 样,这些文化地域也有着一 定的广度及其界限。正如日 本形成了以邪马台国与大和 朝廷为中心的体制一样,中 国的这些若干文化地域中, 也出现了以“大国”为中心的 体制。商就是这类“大国”之 一,周也一样。商的领土范 围是中原地区东部这一文化 地域。周从中原地区西部崛 起,将比邻的商所统治的领 地纳入了自己统治之下。 P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