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的诱惑(我们为何失控又如何自控)(精)
作者简介
尤阿希姆·鲍尔,1951年生,心理治疗师、医生,分子生物学家和神经生物学家,心理免疫学家,现为德国弗莱堡大学医院神经学教授,曾获得德国生物精神病学学会的Organon研究奖。 他也是著作等身的知名科普作家,屡次登上德国各大畅销书排行榜,著作包括《身体的记忆》《你的心情不好我知道》等。
内容简介
没有自我,何谈自决 有了自控力,我们可以达成人生中的很多目标; 缺乏自控力,我们会一事无成。自我控制真正的意义 并不在于要迈向崇高或伟大的目标,它的深层内涵其 实是“活出完全属于自己的真实人生”,寻找我们的 自我以及自己最原始的身份认同。那些行为如同幼儿 的人,只会屈从于自己的一时冲动,未经理解或判断 ,不管碰上什么都加以蚕食鲸吞、照单全收,毫无自 我可言。 民俗智慧告诉我们:我们有可能会迷失自我。我 们不仅会迷失于自己的冲动和激动的情绪之中,还会 在对我们产生刺激作用的事物中迷失自我。唯有当我 们有能力与自己的情绪及外界的对象和刺激保持距离 时,唯有当我们有能力静下心来好好思考什么才是我 们真正想要时,“自我”才会产生。这一点,我们也 可以在成长中的幼儿身上观察到。因此,制订一个计 划,并以此为基础,谋求那些能让自己幸福的事物, 换言之,为自身筹划一个自己的、完全属于个人的未 来,是“自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想说明的不仅仅是人类具有“自由意志”,在 面对那些一再愚弄我们的事物时,可以凭借自由意志 控制自己,活出个人的自我;我还想明确地阐述,良 好的自控力如何有益于我们的健康。 没有自我,就没有自我控制可言,几乎每个人都 曾经有过“感觉到了自我”的幸福,虽然有些人或许 再也想不起这种感觉。我们究竟是何时在人生中首次 感受到“自我存在的愉悦感及伴随而来的自由”?我 们所能回想起最早的这种时刻,所描绘的多半是极其 简单和自然的状态。无论如何,在那样的状态里,现 今富裕社会中形形色色的消费品几乎无足轻重。 有些人所能回忆起的最初时刻,可以早至婴幼儿 时期,大约在开始蹒跚学步之时;大多数人则是在青 春期结束时,才首次深深体验到自我存在的感觉。这 些例子都很常见,比如首次自助旅行,自己必须想办 法筹措最基本的旅费;再比如自立门户、第一次拥有 自己专属的房间、第一次性行为,或让我们首次体验 到自控力的大自然深度体验等。 耐人寻味的是,对于很多人而言,首次深入的自 决感通常与反抗常规的刻意行为,或故意制造出的放 弃经历相联系。自我的存在也意味着,以有别于他人 存在的方式存在。然而,我们究竟造就了什么?生活 让我们成为了什么?我们又通过生活让自己成为了什 么?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行为通常倾向于不遵循那 些真正适合我们身份的事,换言之,不遵循我们真正 想做或认为正确的事。取而代之,我们往往因循苟且 、墨守成规。我们的行为大多在迎合他人,或是屈从 于刺激与反应的反射动作。只要媒体工具一发出讯号 ,我们就会立即回应,或是别人给我们免费的小点心 ,我们就立刻吃掉。我们的生活究竟如何才能跨越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