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明珠传(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

吴明珠传(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
作者: 陶红
出版社: 中国农业
原售价: 65.00
折扣价: 41.00
折扣购买: 吴明珠传(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
ISBN: 9787109238244

作者简介

陶红,女,汉族,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继续 主任,副教授,中国新闻史学会会员。1986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1990—1994年,在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现当代文学研究生班和明清文学研究生班学习。2004年,考上西南师范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全国重点文科基地)教育学原理专业的博士研究生。现主要从事新闻传播史论教学科研工作,曾长期跟踪采访吴明珠院士。

内容简介

湖北汉阳蔡甸吴家 荆楚汉水流域,汉阳、武昌、汉口为历史重镇, 最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约3500年前的商代方国宫 城。《诗·商颂·殷武》中有:“维女荆楚,居国南 乡。”“荆楚”指商代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汉江流域, 即今天的湖北全境。此地民族主体来源于北方炎黄联 盟,与本地土著融合,构成聪慧强健的荆楚大族。 汉阳之名与汉水密切相关,“水北为阳,山南为 阳”,汉阳地处汉水之北,龟山之南,故名汉阳。隋 朝大业二年(公元606年),改汉津县为汉阳县,汉 阳名称自此开始。汉阳的鹦鹉洲一带,历来是长江中 游商船集散的地方,自唐代始,商业、手工业就很繁 荣。到晚清,著名的“汉阳造”枪炮,更是风靡全中 国。 毛泽东主席曾留有名句:“才饮长沙水,又食武 昌鱼。”武昌之名,始于东汉末年,孙权为与刘备争 夺荆州,于公元221年把都城从建邺(今南京)迁至 鄂县,并更名“武昌”,寓“以武治国而昌”之意。 武昌在唐代已是著名商埠,明清时期,湖北武昌是与 河南朱仙镇、广东佛山镇、江西景德镇齐名的“四大 名镇”。中国近代史上,1911年辛亥革命首义于武昌 ,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黄鹤楼也位于武昌。 汉口发展渊源与汉阳基本相似。公元1474年,即 明代成化十年,汉水改道,从龟山北麓进入长江,汉 口独立发展起来,并迅速成为新兴商埠,声誉和发展 速度远超武昌和汉阳。明末清初,女诗人吴琪描述汉 口的繁华为“十里帆樯依市立,万家灯火彻夜明”。 20世纪初,汉15已发展成为中国内河最大港口,被日 本人和美国人羡慕地称为“东方芝加哥”。 吴家世居汉阳。1930年1月3日,湖北汉阳蔡甸学 四湾,世代书香的吴家降生了一位女婴,清脆而响亮 的哭声,仿佛在向人世间展示她茁壮的生命力,父亲 吴子涵脸上一直洋溢着笑意,年轻的母亲望着襁褓中 孩子红润白净的小脸,甜蜜的微笑中,透出骄傲和满 足。祖父也过来看望刚刚降生的孙女,孩子漆黑明亮 的眼睛透出灵秀与智慧,他说:“吴家女孩宝贝,就 叫明珠吧!”吴子涵抱着孩子,无限爱怜地看着刚刚 经历了生产痛苦的妻子,转告了祖父的意思,母亲满 意地笑着说:“好,就叫明珠!” 祖父吴德亮 吴明珠的祖父叫吴德亮,是晚清进士,因为学业 优秀,20世纪初被官费派送至日本留学,所学专业为 博物学。在日本,吴德亮与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创始人 董必武是同学,还做过中华民国的创建者之一黄兴的 秘书。和很多留日的学生一样,东方大国未来的出路 与命运是吴德亮求索的目标。吴德亮选择科学与教育 救国,留学回国后,一直在湖北省教育系统任职。他 是《植物学大辞典》的重要编辑者,这本书被称为“ 农学史、植物学史、中药史上的一座丰碑”,无论在 当时还是现在,都是一部内容宏广、集植物学精华为 吴明珠1953年8月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园艺系果蔬专业;1961年,任吐鲁番农校副校长;1973年赴海南岛崖城开展“南繁”工作;1984年3月,任全国西甜瓜专业委员会委员;1985年7月,调至新疆农科院园艺所,主持甜、西瓜研究工作;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本书为其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