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向北

先生向北
作者: 鲍盛华|
出版社: 长春
原售价: 69.80
折扣价: 42.60
折扣购买: 先生向北
ISBN: 9787544575416

作者简介

鲍盛华,哲学博士,1973年10月出生,吉林省农安县人。曾任新华社吉林分社党组成员、新闻信息中心主任,吉林省图书馆馆长,吉林省文化厅人事处处长,光明日报社吉林省记者站站长,现任长影集团副总经理。新闻代表作有《“新富村官”现象透视》《东北“畸形消费”现象透视》《经济新常态下的大作为》《农村校长的“筑梦空间”》《文艺作品“双赢”的“吉林之路”》等;学术论文方面代表作有《汉字阅读的独特性研究》《中华阅读史新探(上、下)》《公共文化“在身边”的实践探求》等;文学代表作有《一代文官宋振庭》《一朵雪花的文化传奇》等散文随笔作品,作品集《酸菜·女人·黄龙府》,主编《吉林文化简史》及《吉商》等三部著作。

内容简介

第一章向北的勇气 一、征人万里双双影( 张伯驹《人月圆·壬寅中秋 与潘素在长春,寄都中诸友 》) 1961年,对于终生逐梦 、通文透艺、挥金如土、名 噪一时的“民国四公子”之一 的张伯驹来说,有另一种写 法。 在这一年秋天收藏鉴赏 家、书画家、诗词学家、京 剧艺术研究家张伯驹带着夫 人潘素,登上了开往东北的 列车,应邀到吉林长春工作 、生活,尽管他已经是一位 63岁的老人了。 长春的秋天比北京要冷 肃多了,进入十月就可能会 有轻雪降临,西北风也格外 凛冽。但天空是高远的,无 限的蓝让人想化成鹏鸟,自 由飞过。张伯驹琢磨过东北 ,他在一首词中写道,“明 月仍留桃叶渡,春风不过牡 丹江”,又说“极目塞榆连渤 海,回头亭杏望燕山,归心 争羡雁先还”,有点儿古代 士子身处塞外而思念故乡的 心态。清朝时,牡丹江是一 条让江南与中原文人、官员 望而生畏的江。他们都知道 ,那里有一个地方叫“宁古 塔”,而“宁古塔”的另一个 名字叫“流放”。多少人因为 人生出现这样那样的闪失, 获罪徙边。想必张伯驹对素 有“边塞诗人”之誉的吴兆骞 等流亡宁古塔的清代诗人的 诗歌没有少看。 为了少些伤感,张伯驹 选择在中秋之后起行。 只是,过去从北京到东 北腹地一个月左右的行程. 现在因为有了火车而缩短到 一两天,让张伯驹夫妇少了 很多车马劳顿。虽心静如水 ,宠辱不惊,但初因政治的 风云而迎来命运的起伏,还 是会让人产生“前途莫名”的 失落感受。恬淡的性格使然 ,张伯驹在火车上仍然给潘 素指点江山,把沿途的城市 或乡村归到他心目中历史与 诗歌的地图里,然后转换为 一段一段故事与传奇讲述给 懂自己的女人听。 彼时的长春火车站,还 保留着近代时期的样貌。这 样的长春会给这对才华横溢 的伉俪一个什么样的未来或 归宿呢?没人知道。人生的 真相也许就在当下,那就让 当下的感觉最舒适吧。 让张伯驹和潘素感到欣 慰的是,当他们抵达长春时 。吉林艺术专科学校副校长 耿际兰与学校美术系主任史 怡公、吉林省博物馆贾士金 等人正在火车站迎候。那时 那刻,伸手相握的动作,也 许能够产生涤荡心灵的意义 。毕竟,他在北京因为热爱 和支持京剧《马思远》的公 演而被定成了右派,后被停 职检查。至于被定为右派的 具体原因,张伯驹后来在《 五十年来我的情况》一文中 写道:“北京市文化局和北 京市民盟以我要保留京剧旧 剧目,阻碍革命戏剧的创作 ,把我列为右派。” 对于耿际兰与史怡公, 张伯驹并不陌生。 1961年的初春,在略感 寂寞,却仍然书香萦怀的北 京丛碧山房宅院里,张伯驹 把全部的心思放在整理古籍 当中。当然,偶尔抬头,望 向窗棂,他也会倏忽间记挂 起去冬纷纷洒落的精致的雪 片,记挂起前些时并不太大 的两场春雨,记挂起去年在 西面的天空看到的一串长雁 ,记挂起旧时春燕在堂前起 舞翩跹。 好在,“颜如玉”已经从 他几十年研读的书本中走出 来,正伴在他的身边挥亳作 画,一幅幅青绿山水仿佛要 把这座宅院变成世外桃源。 “潘步掌中轻,十里香尘生 罗袜;妃弹塞上曲,千秋胡 语入琵琶。”潘素,一个让 张伯驹足以慰藉的伴他终生 的女人,最初他送她的这副 藏头联已经成为赞美女人美 貌与才华的绝唱。当年在上 海初遇时,一个男人做出了 人生最重要的决定,让这个 出身烟花柳巷却又心迹绝尘 的女子陪伴终身。从此,他 的生命再也没有因外物而改 变色彩。此时,心思精巧的 女人正陪着夫君“寂寞无主” 。 就在他们在政治的狂潮 中颠簸之时,一封来自长春 的电报被送到张伯驹的手里 。夫妻俩一下子心潮起伏。 电报中向这对似乎已经无人 理会的老夫妻发出了诚挚的 邀请:张伯驹、潘素夫妇, 热烈欢迎你们来吉林工作, 若二位应允,我们随即派员 前去商谈。电报的落款是吉 林省文化局。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