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旧事(彩图珍藏版)(精)/语文丛书](https://file.mhuoba.com/shop/3/100021/picture/book/20200915/20/20200915205126777.jpg)
出版社: 北京工业大学
原售价: 15.8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城南旧事(彩图珍藏版)(精)/语文丛书
ISBN: 9787563939480
....
五岁的小英子,从遥远的热带、亚热带海岛来到 北平,第一次 见到骆驼。在童真的眼睛里,骆驼是个什么样子呢? 在她看来,骆 驼的长脖子底下为什么总系着一个铃铛呢?夏天到了 ,骆驼的影子 不见了,她的心情又会如何? 它们排列成一长串,沉默地站着,等候人们的安 排。天 气又干又冷,拉骆驼的摘下了他的毡帽,秃瓢儿上冒 着热 气,是一股白色的烟,融人干冷的大气中。 爸爸和他讲价钱。双峰的驼背上,每匹都驮着两 麻 袋煤。我在想,麻袋里面是“南山高末”呢,还是“ 乌金墨 玉”呢?我常常看见顺城街煤栈的白墙上,写着这样 几个大 黑:字(由密封着的麻袋,想到煤栈里的黑字,联想 活跃而奇特)。但是拉骆驼的 说,他们从门头沟来,他们和骆驼,是一步一步走来 的。 另外一个拉骆驼的,在招呼骆驼们吃草料。它们 把前脚 一屈,屁股一撅,就跪了下来。 爸爸已经和他们讲好价钱了。人在卸煤,骆驼在 吃草。 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吃草料咀嚼的样子: 那样丑 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对骆驼外貌的 刻画,用语天然而又 十分贴切)。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 来磨去,大 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满在胡须上。我看得呆了 ,自己 的牙齿也动起来(看骆驼吃得那么香甜,自己的牙齿 也动起来,童趣盎然)。 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它是沉得住气的动物。 看它从不 着急,慢慢地走,慢慢地嚼,总会走到的,总会吃饱 的。也许 它天生是该慢慢的,偶然躲避车子跑两步,姿势就很 难看。 骆驼队伍过来时,你会知道,打头儿的那一匹, 长脖子 底下总会系着一个铃铛,走起来“当、当、当”地响 。 “为什么要系一个铃铛?”我不懂的事就要问一 问。 爸爸告诉我,骆驼很怕狼,因为狼会咬它们,所 以人类 给它们戴上了铃铛。狼听见铃铛的声音,知道那是有 人类在 保护着,就不敢侵犯了。 我的幼稚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我 对爸爸说: “不是的,爸!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 漠上,没 有一点点声音,你不是说,它们走上三天三夜都不喝 一口 水,只是不声不响地咀嚼着从胃里倒出来的食物吗? 一定是 拉骆驼的人们,耐不住那长途寂寞的旅程,所以才给 骆驼戴 上了铃铛,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爸爸想了想。笑笑说:“也许,你的想法更美些 (表明爸爸 对孩子的疼爱,说明他教子有方)。” 冬天快过完了,春天就要来了,太阳特别的暖和 ,暖 让人想把棉袄脱下来。可不是吗?骆驼也脱掉它的旧 驼绒裢 子啦!它的毛皮一大块一大块地从身上掉下来,垂在 肚 底下。我真想拿把剪刀替它们剪一剪,因为太不整齐 了。 骆驼的人也一样,他们身上那件反穿大羊皮,也都脱 下 了,搭在骆驼背的峰上(看不顺眼的就想管一管,抓 住瞬间的。理反应,描 细腻)。麻袋空了,“乌金墨玉”都卖了,铃铛在轻 松的步 里响得更清脆。 夏天来了,再不见骆驼的影子,我又问妈: “夏天它们到哪里去?” “谁?” “骆驼呀(表现的是“我”对骆驼的思念)!” 妈妈回答不上来了。她说: “总是问,总是问。你这孩子(妈妈的语言简短 灵动,活灵活现, 为传神)!”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 了,但 是童年却一去不还。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 也不会 再做了。 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交代了这部 小说的由来)。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叠音词的使用,增强了文章 的抒情意味)。看见冬 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听见缓慢悦耳的铃声,童年重 临于我 的心头。 本文是林海音为她的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写 的序言,其中 她回忆了五岁时初到北平的几个生活片段,全文围绕 骆驼队来写。 “冬阳”为文章创设了一种情绪基调,“童年”揭示 了本文的内容 主旨,而“骆驼队”则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和主体。三 个看似毫不相 干的词语结合在一起,有着别致的诗情画意。如果是 从成人的角度 去看文中回忆的人和事,很容易让人觉得琐碎甚至做 作,但当作者 以五岁孩子的视角,用她纯真的眼睛去看这些平凡的 小事时,顿时 生出别样的意味。其中的童心童趣叫人忍俊不禁的同 时,还流露出 作者对无法挽留时光的忧伤与不舍以及那份蕴藏在字 里行间的丝丝 缕缕的甜蜜。 舒乙:“《城南旧事》保留了那个时期北京的生 活风貌,而且 它里头的民俗部分也很重,这使她的作品有很大的乡 土气。” 铁凝:“文笔细腻清秀或真挚热烈都不困难,但 能够懂得幽默 却不容易,须大家方可,因为幽默本身是智慧的最高 形式,我喜爱 林海音,这也是一个重要的缘由。” 文洁若:“爱尔兰人注意保存古迹,近一个世纪 来,都柏林的 变化不大,可是北京城,可已经变得面目皆非了。要 想重温一下这 座文化古都的风貌,还真得读《城南旧事》 呢!”P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