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史纲(精)/大家小书
作者简介
张荫麟(1905—1942),著名历史学家,号素痴,广东东莞人。张荫麟出生官宦之家,1923年考入清华,不久即在《学衡》杂志发表文章,受到清华国学导师梁启超的赏识,著名国学大师陈寅恪曾说:“张君为清华近年学生品学俱佳中之人。”张荫麟清华毕业后赴美留学,归国后相继执教于清华大学、西南联大、浙江大学等校。张荫麟学贯中西,在文史哲方面均有很深造诣,曾被中国史学界寄予厚望,钱穆说:“中国新史学之大业,殆将于张君之身完成之。”然而,张荫麟于1942年不幸英年早逝,享年37岁。张荫麟的逝世引起学界一片惋惜,陈寅恪、钱钟书、熊十力、吴晗、冯友兰、钱穆等师友纷纷发表文章,对这位“天才的史学家”表示哀悼。
内容简介
后周世宗以三十四岁的英年,抱着统一中国的雄 心,而即帝位。他即位不到一个月,北汉主刘崇联合 契丹入寇,他便要去亲征。做了四朝元老的长乐老冯 道极力谏阻。世宗说:“从前唐太宗创业,不是常常 亲征的么?我怕什么?”冯道却说:“唐太宗是不可轻 易学的。”世宗又说:“刘崇乌合之众,王师一加, 便好比泰山压卵。”冯道却怀疑道:“不知道陛下作 得泰山么?”世宗看他的老面,不便发作,只不理睬 ,径自决定亲征。周军在高平(即今山西高平)遇到敌 人。两军才开始交锋,周军的右翼不战而遁,左翼亦 受牵动,眼见全军就要瓦解。世宗亲自骑马赶上前线 督战,并且领队冲锋,周军因而复振,反把敌军击溃 ,杀到僵尸弃甲满填山谷。在凯旋道中,世宗齐集将 校,大排筵席来庆祝,那些临阵先逃的将校也行无所 事地在座。世宗突然声数他们的罪状,喝令他们跪下 受刑。说着,壮士们便动手,把七十多个将校霎时斩 讫,然后论功行赏。接着他率军乘胜直取太原,却无 功而还。 经这一役,世宗深深感觉到他的军队的不健全。 回到汴京后不久,便着手整军。这里我们应当略述后 周的军制。像唐末以来一般,这时州郡兵为藩镇所私 有,皇室不能轻易调遣。皇室所有的军队即所谓禁军 。禁军分为两部:一殿前军;二侍卫亲军。两部之上 ,不置总帅。侍卫亲军虽名为亲,其实比较和皇帝亲 近的却是殿前军。侍卫亲军分马、步两军,而殿前军 则无这样的分别。大约前者是量多于后者,而后者则 质优于前者。世宗一方面改编全部禁军,汰弱留强; 一方面向国内各地召募豪杰,不拘良民或草寇,以充 实禁军。他把应募的召集到阙下,亲自试阅,挑选武 艺特别出众、身材特别魁伟的,都拨入殿前军。 世宗不独具有军事的天才,也具有政治的头脑。 他奖励垦荒,均定田赋。他曾为经济的理由,废除国 内大部分的寺院,并迫令大部分的僧道还俗。他以雷 霆的威力推行他的政令,虽贤能有功的人也每因小过 而被戮,但他并不师心自用。他在即位次年的《求言 诏》中甚至有这样的反省:“自临宸极,已过周星。 至于刑政取舍之间,国家措置之事,岂能尽是?须有 未周。朕犹自知,人岂不察?而在位者未有一人指朕 躬之过失,食禄者曾无一言论时政之是非!”他又曾 令近臣二十余人.各作《为君难为臣不易论》一篇和 《平边策》一篇,供他省览。“平边”是他一生的大 愿,可惜他的平边事业只做到南取南唐的淮南江北之 地,西取后蜀的秦、凤、阶、成四州,北从契丹收复 瀛、莫二州,便赍志而殁,在位还不到六年,遗下二 个七岁以下的幼儿和臣下对他威过于恩的感想。 世宗死于显德六年(959)六月,在临死的一星期 内,他把朝内外重要的文武职官,大加更动。更动的 经过,这里不必详述,单讲他对禁军的措置。殿前军 的最高长官是正副都点检,其次是都指挥使。侍卫亲 军的最高长官是正副都指挥使,其次是都虞候。 P3-P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