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低语
作者简介
塔拉·班奈特-戈尔曼 (Tara Bennett-Goleman),《纽约时报》畅销书作者,一位从业很久的心理治疗师和**培训师。她多年来一直和她的丈夫丹尼尔?戈尔曼(《情商》一书的作者)一起就正念和认知治疗综合法进行研究与讲学。
内容简介
一条大河贯穿曼谷,将这个城市一分为二。从宾 馆的窗户望去,手工打造的柚木船造型优美,在波浪 起伏的河上飘然前行。我注意到河岸边有一片莲田, 莲叶随着河水的涌动起伏有致。 *近距离地观察之后,我发现莲田周围有一堆垃 圾,是河中浮渣被水流冲积造成的,然而莲花自顾自 地盛开,就在这浮渣之上。 我被深深地迷住了。我开始深思,人类其实也有 莲花这样出淤泥而不染的能力。莲花在东方文化中是 大智慧的象征:它使我们明白,我们能够从自身所处 的各种“垃圾”和“淤泥”中超脱出来。这些令人痛 苦的存在有时会给我们的人际关系、工作和个人生活 带来沉重的负担。 心灵低语指的是我们与自己心灵中的微妙习性同 步,发现我们内心深处的特性,这些特性能使智慧如 莲花般在困惑的“淤泥”中绽放。 学会看清楚我们的心灵如何一次次地沾上淤泥, 这是促使智慧如莲花般绽放的**步,也是关键的一 步。我的朋友史蒂夫*近跟我讲到困扰他将近一年的 痛苦,痛苦的缘由是他心爱的儿子即将离开家,迈进 大学校门,而作为一个单身父亲,他一直一心扑在儿 子身上。 史蒂夫预料,儿子离开家后,他一定会**痛苦 ,但他下定决心要为儿子开心,这个孩子正为即将离 开家独立生活而兴奋不已。于是,从儿子离家前几个 月,史蒂夫就开始练习打坐,体悟儿子心中的快乐。 他采用从一位佛教老师那里学来的方法,叫作“悦人 之乐”,即与他人同甘共乐。 史蒂夫告诉我,*初感觉有点儿不真实,因为大 多数时候他心中并不快乐。但随着每天思考、每天练 习,他渐渐不再关注自我,而是*能与儿子心灵相通 、同甘共乐了。等到他的儿子离开家去上大学时,我 的这位朋友已经能发自内心地为他开心,而不是眷恋 不舍、害怕离别。 画家玛格利特在评价自己画的神秘的超现实主义 意象时,将自己创造性的作品看作“**的证据,证 明我打破了那些荒唐的心理习性,而正是这些心理习 性替代了真正的存在感”。心灵低语试图使我们意识 到自己的“荒唐的心理习性”,从而帮助我们与自己 同步、与别人同步,这会给我们带来温馨的、神奇的 变化——一如我的朋友对儿子离家这件事的态度转变 。 这种做法帮我们正视真正的自己,而不是通过自 己的情感习惯或心理模式看待自己。心灵低语既是一 种教育模式,也是一种治疗模式,它是一条通往我们 心灵的路径,旨在转化我们的情感,使我们触及自己 的内在智慧。 藏语里有一个词,翻译过来是“觉醒、绽放”之 意,与莲花出淤泥的情态相似。心灵中的这些特性觉 醒之后,智慧和慈悲之花才能**绽放。我的朋友已 经觉醒、绽放,将自己从令人颇感困扰的存在模式中 解放出来。 莲花何以出淤泥而不染?那些使智慧如莲花一样 ,在充满困惑的心灵中绽放的内在特性又是什么?使 我们真正地与自己、与他人建立联系的内在特性又是 什么?我们如何能从束缚自己、局限自己的存在模式 中解脱出来? “莲花效应”从生物学意义上讲,指的是这种植 物非凡的防水能力,从淤泥中长出而依然保持纯洁的 能力。什么东西都沾不到莲叶上。莲叶的自净属性的 秘诀在于莲叶表面布满了微小的隆起,这些隆起以一 定角度与水滴接触,故水滴中只有一小部分能接触到 莲叶。这些水滴与莲叶上隆起的黏合度大于与莲叶自 身的黏合度,所以这些水滴在滚动的时候清除掉了莲 叶上的杂质。 跟莲叶不沾杂质的属性类似,心灵低语的基本修 习为我们在心灵中创造出一片不沾不滞的净土。我们 将会看到,通过仁爱、镇静又清醒的意识,我们能* 轻盈地存在。 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