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精惟一

惟精惟一
作者: 李洪文|
出版社: 团结
原售价: 78.00
折扣价: 47.60
折扣购买: 惟精惟一
ISBN: 9787523403914

作者简介

李洪文,1970年生于辽宁葫芦岛市。葫芦岛市签约作家,辽宁省作家会员。发表小说、纪实等文体800万字,出版个人文集12本《我到美国种荸荠》《逃出毒蝎之海》《草船借箭》《温暖人心的灯光》《暗度周仓》《盲人智破盐枭案》等,出版纪实文学作品《任正非传》《袁隆平传》《张荣时传》2015年即将出版的传记有《蒋经国传》《李书福传》《张作霖传》《雷军传》等。

内容简介

1354年,李善长在滁州 见到了朱元璋。当时,李善 长身穿儒装,手持藤杖,仁 立在军门,他注视着为军情 而忙碌,浑身上下充满精气 神的朱元璋良久,忽然兴奋 地说:“天有日,民有主了 !” 朱元璋以乞丐、僧人和 农民的身份,举旗造反,起 兵讨伐,推翻大元铁锅皇帝 妥懽帖睦尔的统治,缔造了 大明王朝。这个原本有日有 月、有光明、有前景,应该 有奔头的王朝,经过蛐蛐皇 帝明宣宗朱瞻基的耍弄;历 经明英宗远征瓦刺被俘,几 十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的打 击;又经过混迹豹房、宠幸 大太监刘瑾的明武宗朱厚照 的折腾;再到了痴迷修道、 炼丹的明世宗朱厚熔的胡搞 ;原本铜帮铁底的大明王朝 好像孱弱的病人,脸色苍白 ,肌体无力,悱恻呻吟,已 经到了奄奄待毙的阶段。 如果这时李善长再仁立 于紫禁城的门口,他一定会 “咯咯”地顿着手杖,面对着 急败家的朱皇帝的子孙,激 动地嘶呼:“有天无日民心 散了!” 嘉靖四年(1525年), 就在这个内忧外患、民不聊 生、国运凌夷的晚明末期, 江陵秀才张文明家忙成了一 团,人人脸上充满了期待, 因为张居正就要出生了。 张居正的先祖是元朝末 期凤阳定远人士张关保,他 曾经追随大将军徐达征战多 年,后被授以归州长宁所世 袭千户(相当于团长)的官 职,可是世袭爵位的人是长 子,作为次子的张诚就没有 享受祖荫的机会了。 军户必须有一男丁服役 ,其余的子嗣可以从商务农 ,但是随着军屯的土地日渐 减少,军户家庭呈现“衣食 不给,皆剜蕨根度日”的贫 困状态,张诚为了讨生活, 只得从归州,迁到了“江左 大镇,莫过荆扬”的江陵。 可是有一样,他无法脱离军 籍,想要改换门庭,只能通 过科举,但明朝法律严苛地 规定,军户家庭只允许一名 子嗣应考。 江陵位于湖北省中部, 其南临长江,北依汉水,西 控巴蜀,通联湘粤,古称“ 七省通衢”,是交通便利、 繁华昌盛之地。这里曾是楚 国的发祥地,二十代楚王在 这里励精图治,他们无时无 刻不再筹划着春秋大计,意 欲席卷中原,图谋天下。 古往今来,众多的诗人 在这里留下了大量的诗词, “千里江陵一日还”,“彩云 朝望青城起,锦浪秋经白帝 来”,“月夜与谁游赤壁,江 山自古重荆州”,写的都是 江陵景色优美、人才辈出、 水陆通衢的盛况。 江陵比归州地域宽广, 如此万舸云集、客商齐至的 富庶之地,机会就多。可是 张诚是一个才大志疏的角色 ,他来到江陵之后,不肯做 一些劳作与商贾之事,生活 依旧困顿,志气无法展伸, 仍是屈居人下。张诚更是一 个好面子的人,他总是拿“ 君子固穷”来安慰自己,一 旦手头宽裕,就会对乞丐进 行施舍,对和尚进行斋供。 因为他进入不了上流社会, 而且口吃语迟,故此,江陵 士人就给他起了“张謇子”的 绰号。 张謇子有三个儿子,他 们的名字分别是:张钺、张 镇和张針。铖、镇、針皆是 古代的青铜名器,由此可见 ,张謇子心中的理想,就是 让自己的三个儿子,都能够 报效朝廷,成为干国的重臣 。可是事实并不以个人的意 志为转移,他的儿子能否有 出息,需要资质,需要努力 ,更需要人脉和资源。 张赛子经常教育三个儿 子,他这样说:“二十年前 曾有一宏愿,愿以其身为蓐 荐,使人寝处其上,溲溺之 ,垢秽之,吾无间焉。此亦 吴子所知。有欲割取吾耳鼻 ,我亦欢喜施与,况诋毁而 已乎?” 这句话的意思是:二十 年前的时候,我有一个愿望 ,那就是甘当人梯,让后来 者踩着我的肩膀,登上更高 的层次,为了达到这个愿望 ,即使有人往我身上吐口水 ,割取我的耳朵和鼻子,我 都满心欢喜,至于非难和诋 毁,那又算得了什么?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 济天下。”《孟子》中的名 言意思是:人不得志时就洁 身自好,不贪名,不冒进, 修养个人品德,也就是积蓄 力量,藏器待时。而运气到 来的时候,就要担当得起造 福天下百姓的重任了。 这句名言绝对有道理, 如果人在困顿的时候,还要 兼济天下,势必搞得自己会 被累死;在富裕的时候,不 想着帮助别人,那就辜负上 天给予的责任了。 张謇子当时囊中羞涩, 饔飧不继,还要去大方地帮 助左邻右舍、僧道尼姑,这 个事不能说他不对,但至少 是不适合,他这样做,会拖 累家庭,影响孩子的发展, 让生活陷入泥沼中无法自拔 。 张镇就是张居正的祖父 ,在张謇子的三个孩子中, 最不争气的就是张镇。张钺 善于经营,家境日渐丰厚; 张銚善于读书,最后补了县 学生;可是张镇既不读书, 又不善于经营,最后为了生 计,在江陵辽王府当上了不 入流的护卫。 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