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谜--重新发现秦始皇(插图增订版)(精)
作者简介
李开元 1982年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留校任教。东京大学文学博士,日本就实大学人文科学部教授,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邀访学者。 景仰司马迁,钦佩罗素。致力于恢复历史学的人文精神,倡导研究与叙事并重、文史哲贯通的风格。 另著有《汉帝国的建立与刘邦集团:军功受益阶层研究》《秦崩:从秦始皇到刘邦》《楚亡:从项羽到韩信》《汉兴:从吕后到文帝》(即出)等。
内容简介
一、吕不韦真的是秦始皇父亲吗? 1. 司马迁惹的祸 秦始皇的生父究竟是谁,是一个古老的历史疑案。秦始皇姓嬴名政,出生于战国时代的赵国首都邯郸,就是今天的河北省邯郸市。他的父亲子异,是在邯郸做人质的秦国公子,当时还不到二十岁,潦倒而不得意。他的母亲是出身于邯郸豪门大户的美女,风流多情而又能歌善舞,遗憾的是史书上没有留下她的名字,只称她为赵姬。 落魄的王子在异国巧遇富家美女,美好而又浪漫,本来应该是茶余饭后的美谈、文人墨客的歌咏题材,然而,子异和赵姬的相遇,其间另有一位第三者介入。这位第三者,叫作吕不韦,是在邯郸经商的大富豪。正是由于吕不韦介入的缘故,落魄王子异国巧遇富家美女的佳话,变成为复杂的三角恋情。正是在这种扯不清道不明的关系中,嬴政出生了。 嬴政出生以后,他的生父究竟是谁,是子异还是吕不韦,也就成为一桩说不明白的事情。生父不明,对于一般的庶民而言,是难言的家事;对于家天下的皇室而言,可就是关系王朝命运的国事了。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这关系到六百年来世代承继的秦国政权,究竟还姓不姓嬴,秦国是否在嬴政即位的时候,就已经易姓革了命,被偷偷地改朝换代了?正是因为事情如此重大,秦始皇的生父究竟是谁的问题,成为千百年来历史学上一桩聚讼纷纭的公案,历史学家们为此一直争论到今天。考察事情的来龙去脉,这桩疑案起源于《史记》;换句话说,都是司马迁惹的祸。那么,司马迁又是如何惹出这场官司来的呢? 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叙述秦始皇的身世时说: 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庄襄王为秦质子于赵,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生始皇。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于邯郸。 秦始皇的父亲姓嬴名异,被称作子异,就是公子异的意思。嬴异是秦国的第三十三代国王,庄襄王是他死后的谥号,司马迁在这里用的是追述的笔法,所以这样称呼他。这段记载说,秦始皇是庄襄王的儿子。庄襄王在赵国做人质的时候,在吕不韦家见到赵姬,一见钟情,娶以为妻,生下了嬴政。出生的时间是秦昭王四十八年(前 259 年)正月,出生地是邯郸。这段纪事简洁明了,将秦始皇的身世交代得清清楚楚,明言他是子异和赵姬所生,并没有质疑他的出生。不过,司马迁在《史记·吕不韦列传》里则是另外一个说法: 吕不韦取邯郸诸姬绝好善舞者与居,知有身。子楚从不韦饮,见而说之,因起为寿,请之。吕不韦怒,念业已破家为子楚,欲以钓奇,乃遂献其姬。姬自匿有身,至大期时,生子政。子楚遂立姬为夫人。 子楚,是子异的字号。这段纪事说,吕不韦与绝色善舞的邯郸美人赵姬同居,知道赵姬怀了孕。在这期间,子异到吕不韦家做客宴饮,对赵姬一见钟情,起身敬酒,请求吕不韦将赵姬送与自己。 吕不韦开始非常生气,后来考虑到自己已经为子异的政治前途投入了全部财产,为了“钓奇”获取投资的成功,他不得不顺水推舟,将赵姬送与子异。赵姬隐瞒了自己已经怀孕的事实,嫁与子异,如期生下了儿子嬴政。于是,子异立赵姬为夫人。这段纪事生动详细,通过讲述一段历史故事,明言嬴政实际上是吕不韦的儿子。 同一《史记》在不同的篇章当中,对于同一事情有不同的记载,这就是秦始皇出生之谜这桩历史疑案的由来,宛如司马迁为我们布下的迷魂阵。 那么,这两种不同的纪事,究竟哪一个对,哪一个错?哪一个是历史的真相,哪一个是人为的虚构呢?这就是需要我们来破解的历史疑案了。 2. 嫌疑人名单 俗话说得好,两占不定,讲的是算命打卦,一卦凶一卦吉,你无法拿定主意。正如我们对案件的审理,肯定和否定的证据一半对一半,法官无法根据现有的证据断案。基于这种常识,仅仅依据《史记》这两处不同的纪事,历史侦探也无法判断哪一处对哪一处错, 也就是说,无法判定秦始皇的生父究竟是子异还是吕不韦。 在案件的侦破中,刑警侦探为了判断事件的真相,常常使用一个有效的方法,叫作排除法。在种种疑迹当中,逐一排除假象,最后剩下来的,应当就是最接近真相的了。在秦始皇生父是谁这桩疑案中,可能是秦始皇生父的嫌疑人只有两位,如果我们排除了其中假的那位,剩下的就可能是真的了。基于这个道理,我们不妨使用排除法来侦查本案。 为了便于侦查工作的展开,我首先将涉及本案的两位嫌疑人的 个人材料做简要的整理,以卷宗表格的形式提供如下:…… 首先请大家审阅这份材料,然后随同我按照搜查名单的顺序,逐一调查这两位嫌疑人,审查他们作案的可能。下面,我们一起来对第一嫌疑人吕不韦做详细的审查,看看能不能将他从嫌疑人名单中排除。 3. 发现了“奇货” 吕不韦是濮阳人,濮阳是战国时代卫国的首都,故址在现在的河南省濮阳市南。所以,以国籍而论,吕不韦应当算是卫国人。卫国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不过,到吕不韦的时代已经衰落得只剩下濮阳一座孤城,政治腐败,前景黯淡。 国内无望,吕不韦于是出国寻求发展道路。由于家业的关系,他最先选择的事业是经商,从事国际贸易。吕不韦离开卫国以后,在韩国的旧都阳翟(今河南禹县)大获成功,成为天下数一数二的豪商,被称为阳翟大贾,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以阳翟为总部的商界大鳄。阳翟大贾时代的吕不韦,大概也就三十岁左右,家累千金,富可敌国,往来行商于各国之间,贱买贵卖,事业蒸蒸日上,前途一片光明。 大约是在公元前 262 年,也就是秦昭王四十五年,吕不韦为生意上的事情来到邯郸,偶然结识了子异。子异的身世处境,立刻引起了他的兴趣。史书记载了吕不韦初次见到子异时的感慨。这个感慨只有一个词,就是已经成为汉语成语的“奇货可居”。奇货,稀少珍奇的货物;可居,可以进货囤积。“奇货可居”,就是现在投资购进稀缺的商品,留待将来高价出售。吕不韦不愧是国际级的大商人,他将子异视为投资对象,精明地察觉出子异作为商品的价值。 吕不韦是老谋深算的投资大家,他认准目标以后,行动非常慎重。在邯郸初见子异时,他声色不露,只在心中审度盘算。回到公司的总部阳翟,他先做调查,搜集各种信息,经过仔细研究,再三计算核实以后,制订出一个大胆的投资计划,决定将自己的全部资产,投入到子异的升值空间中去。 由于事关重大,他觉得需要同父亲商量。 吕不韦专程从阳翟回到濮阳老家,就拟订的计划征求父亲的意见。在《战国策·秦策》里,留下了吕不韦与父亲谈话的片段。大意是这样的,吕不韦问父亲:“投资农业,耕种收获,可以获得几倍的利润?”父亲答道: “十倍。”吕不韦又问道:“投资商业,买卖珠宝,可以获得几倍的利润?”父亲答道:“一百倍。”吕不韦再问道:“经营政治,拥立国君,可以获得几倍的利润?” 吕不韦的这一句问话,就是他看中子异的价值所在,也是解答“奇货可居”的关键。在吕不韦眼里,子异的商品价值,不是普通商品的价值,而是政治权力这种特殊商品的价值。吕不韦要由经营商业转入经营政治,他要由买卖商品转入买卖权力,他要投资子异,拥立子异成为秦国的国王。 ………… 6. 华丽的家族 华阳夫人是何等人物,她为什么能在王太子继承人的问题上一语定乾坤呢?这要从她本人和她的家庭说起了。为了便于大家了解情况,我先请大家看两份材料:一份是华阳夫人的个人材料,一份是华阳夫人的家族材料。 材料A所载华阳夫人的个人情况比较单纯,也比较清楚,除了不知道她的名字而外,似乎没有需要特别说明的地方。材料 B 所载的情况涉及秦王的家系,两个家族的关系交错在一起,必须做一些说明。 首先看表的左边部分,华阳夫人是楚国人,属于以宣太后为首的楚系外戚一族,熊姓芈氏。她的华阳夫人称号,应当是从华阳君芈戎那里承继过来的。芈戎,是秦昭王母亲宣太后的弟弟,曾经做过秦国的丞相,是楚系外戚的头面人物之一。以姓氏称号推断,华阳夫人应当是芈戎的直系后人。华阳夫人的丈夫安国君是宣太后的孙子,芈戎的外甥,再结合辈分来考虑的话,华阳夫人应当是华阳君芈戎的孙女。华阳夫人姐弟三人,姐姐被称为华阳大姐,弟弟受 封为阳泉君。 下面,再请看表的右边部分,宣太后是芈戎的姐姐,华阳夫人的姑奶奶。在秦王的家系中,她是秦昭王的生母,安国君的祖母,子异的曾祖母。宣太后出身于楚国王族,熊姓芈氏,嫁到秦国来,先做王妃,号为“芈八子”。八子,是王妃的一种等级称号,在前面冠上姓氏的芈,就成为她的专用称号,而宣太后呢,是她做了太后以后的称号。这位宣太后,可是秦国历史上一位了不得的政治人物, 她扶持秦昭王即位,依靠芈氏家族的力量多年秉持秦国国政,政绩不凡,生活放纵,可以说是一位“秦国的武则天”。 华阳夫人是宣太后的表侄孙女,秦昭王的表侄女,安国君的表妹,她与安国君的婚姻是亲上加亲的政治婚姻,而安排这桩婚事的人,当是宣太后和华阳君。正是由于这桩亲上加亲的政治婚姻,华阳夫人在安国君的继承人问题上有决定性的发言权。为什么这样说呢? 理由之一,在于华阳夫人。华阳夫人不仅出身高贵,而且年轻貌美,聪明而善解人意。她受家庭的影响,也遗传了宣太后的基因,对于政治问题多有留心,有见识,有主张,有活动能力,被认为是宣太后之后芈氏外戚的领军人物。宣太后和芈戎将她嫁与安国君的目的,就是希望她与安国君能够生下儿子,希望秦国的王位,始终掌握在芈氏外戚所生的秦王手中。 理由之二,在于安国君。安国君本来不是嫡长子,也不是王位继承人,没有什么政治抱负,多年来沉湎于酒色,妻妾儿女多,政治活动少。秦昭王四十二年,前王太子去世,他倚仗了芈氏家族的力量,在秦昭王的多位儿子中胜出,做了王太子。正因为如此,他对芈氏家族,是不得不依靠,不得不借重的,他对华阳夫人,可以说是言听计从。 然而,世上的事物总是不完美。非常遗憾的是,华阳夫人与安国君结婚以后,始终没有子女,这就是他们等待多年的原因。然而,事到眼下,从安国君日渐衰弱的身体状况来看,再生儿育女怕也是很难了。因此,安国君的继承人,不得不在他已有的,二十多个儿子当中选择,究竟选谁呢?他们还没有看好。 在安国君的二十多个儿子当中选继承人,直接牵连到这二十多个儿子的母亲,也就是安国君众多妻妾的利益。在这种情形之下,当红受宠的正夫人——华阳夫人和她身后的芈氏家族的意向,将是一语定乾坤。这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华阳夫人在安国君的继承人问题上有决定性的发言权的理由。吕不韦所看中的实现子异潜在价值的机遇,就在这里。 机遇有转瞬即逝的可能。及时抓住机遇,只是成功的第一步。已经抓住了机遇的吕不韦,能否成功地实现这个机遇所带来的可能呢?这将取决于他能否说动华阳夫人,在安国君的二十多个儿子当中选子异做继承人。 吕不韦能够说动华阳夫人吗? 7. 公关第一步 能否说动华阳夫人,将考验吕不韦的公关能力。不过,吕不韦 在正式开始对华阳夫人展开公关活动以前,他还有一系列的准备工作需要完成。如同我们前面已经讲过的,及时而果断地抓住机遇,说动子异,吕不韦成功地走出了第一步。 接着,吕不韦开始了第二步的行动。他提供大量的金钱给子异,让子异扩大宅邸,购置车马,广结宾客,以金钱开路,在邯郸展开声势浩大的社交活动。有吕不韦的充裕财力为后盾,经过吕不韦的精心包装打造,子异在邯郸声名鹊起,秦国贤公子的名望,开始在各国间传播,自然也传播到秦国的首都咸阳。 打造子异的宣传造势活动初见成效以后,吕不韦再次重金出击,开始第三步行动。他高价购买了大量珍宝奇物,携带前往秦国首都咸阳,亲自出马开始公关活动。 吕不韦这次到咸阳来,可以说是有名有实有所求。有名,是说名正言顺,有正式的名分。他是作为秦国派驻赵国的质子——公子子异的使者而来的,他将代表子异看望王太子安国君夫妇,向父母请安,同时汇报出使入质的工作。有实,是说财力雄厚,不是两手空空,而是满载珍宝,财大气粗,大有一举买断王位继承权的气势。有所求,是说目的明确,就是通过公关游说,使子异成为王太子安国君的继承人。 毫无疑问,吕不韦的公关目标是华阳夫人。然而,抵达咸阳以后,吕不韦没有直接去见华阳夫人,他将这次公关活动的第一个对象,锁定在华阳夫人的弟弟阳泉君身上。 吕不韦为什么会这样做呢?这就是吕不韦的精明细致了。吕不韦经商多年,不仅眼光敏锐,而且行事周全,对于这次一生中最大的投资,他更是用心良苦,加倍谨慎。他深谙人情世故,懂得从近亲入手,是攻取妇人之心的捷径。为了达到说动华阳夫人的目的, 他制订了一个严密的公关计划。在这个计划中,公关阳泉君是序曲,是第一步。吕不韦将如何游说阳泉君,他能否说动阳泉君呢? 吕不韦游说阳泉君的事情,见于《战国策·秦策》。吕不韦见到阳泉君以后,没有多客套,而是直言不讳,以居安思危的警告方式, 提醒阳泉君,他和整个芈氏家族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危险。 吕不韦向阳泉君指出,当今的芈氏家族,人人居高官尊位,骏马填满苑厩,美女充满后院,表面上华贵无比,实际上危若累卵。 ………… 享誉国际的秦汉史专家、史学界“福尔摩斯” 李开元。历史推理开山之作:史学考证思维与推理小说趣味的完美结合。用侦探小说笔法写出司马迁不知道的秦始皇,环环相扣,拨开疑云,探问秦始皇不为人知的历史隐情,重返列国角逐的激荡时代,细数秦国崛起的纷纭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