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现代:来自西方的财政智慧

何以现代:来自西方的财政智慧
作者: 刘守刚
出版社: 上海远东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4.90
折扣购买: 何以现代:来自西方的财政智慧
ISBN: 9787547619087

作者简介

刘守刚,上海财经大学教授,经济学博士、法学博士,研究方向为中国财政史、西方财政思想史、财政政治学。代表著作有《财政中国三千年》《打开现代:国家转型的财政政治》《国家的财政面相》《中国古代治国理财经典阐释》《家财帝国及其现代转型》《国家成长的财政逻辑》等,(联合)主编 “财政政治学译丛”“财政政治学文丛”“中国近现代财政学名作新编丛书”和“财政政治学视界论丛”(待出)等。

内容简介

财政国家: 走向现代国家在财政上有几步? 我们几乎每天都能碰到“国家”这个词,但什么是国家呢?有人把它简单地理解为政府或者说国家机器,在很多时候我们也习惯于混用“国家”和“政府”这两个词,比如“国家干预”与“政府干预”几乎是一个意思。这么做,当然有一定的便利性。不过准确地说,国家是人类为了自己的生存与繁荣而创建出来的以公共权力为核心的共同体,这样的国家既包含行使公共权力的政府机构,也包含在公共权力支配下的人群共同体。 一百多年来,中国人一直行进在朝向现代国家的道路上。在中国实现现代化,迄今为止仍是可以凝聚中国人最大程度共识的目标。可是,什么是现代化?一个国家如何才能实现现代化?现代国家又具体呈现出什么样的特征? 走向现代国家的动力,虽然蕴含在每一个国家的内部,但是成为现代国家并不能一蹴而就,而且也不是所有的国家都能顺利成长为现代国家的。 有学者曾经撰文描述过这么一个国家: 该国保持了二十多年的快速增长(年均经济增长速度超过10%);该国政府非常强势,牢牢控制着社会;该国实行非常自由的市场经济,同时对外开放;在外向型经济的带动下,该国的渔村一下子变成工业化城市;该国分配不公的现象不断恶化,腐败问题常被人诟病,权力与资本的结合日益成为问题;在该国的学者中有一种流行的说法,说腐败不是大问题,甚至说腐败乃是经济发展动力;该国银行系统烂账很多,金融体系不健康。 以上这些现象,是不是让你感觉到有点眼熟?其实这位学者说的是1998年之前的印度尼西亚。在走向现代国家的过程中,有不少国家都曾一度取得快速的经济增长,以至于自认为(也被别人认为)即将成为发达国家。但往往这些国家就是会在发达国家门槛前摔上一跤,跌出最有希望国家的行列,落入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而难以自拔。印度尼西亚至今还不能说已经脱离这个陷阱。学者们还经常以拉丁美洲国家为例,认为它们已落入这个陷阱一百多年。美国学者西蒙·库兹涅茨(1901—1985)曾经说过,存在着一个发达国家俱乐部,其成员自19世纪以来几乎没有改变过,最多只是成员的位次有一定的调换。到21世纪的今天,这个俱乐部恐怕依然存在,无数国家渴望加入,但真正能成为会员的却少之又少。 当然,此处所说的发达国家,与前面说的“现代国家”还不完全一致。在我们的心目中,现代国家除了经济发达(就目前来说一般认为至少人均GDP为2万美元,并伴随高度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之外,还具有政治民主、法制健全、治理得当、社会自由、文化多元等特征。如果用这些标准来衡量的话,那在当今世界200多个国家中,只有30个左右能称得上是真正的现代国家。之所以如此,用经济史学家卡尔·波兰尼(1886—1964)在《大转型》一书中的话来说,那是因为一个国家要变成现代国家,就必须经受“开颅剖腹般手术”。可是,很少有国家愿意或者能够经受这样的手术。 从全球的视野来看,这样的现代国家首先出现在16世纪以后的西方世界,并因此向世界其他地区显现出未来的景象和赶超的对象。所以怎么走向现代国家,我们需要看看西方的经验。奥地利共和国第一任财政部长、著名思想家熊彼特(1883—1950)说过这么一句话,“一个民族的精神、文化水平、社会结构等,都写在民族的财政史中”。我想为你做的,就是解读写在西方财政史中的智慧,揭示主导西方人走向现代国家的秘密。 所以,这本书的打算是,从财政视角就15个特定的选题来讲述西方实现现代国家的进程,以供正走向现代国家的中国人借鉴参考。我把从财政视角加以考察并因此呈现出来的国家样态,称为财政国家。在后面的文本中,我将要说明的是,西方走向现代国家的过程,就是这样的财政国家逐渐呈现出税收国家、生产国家、福利国家等面相的历史进程。或者说,西方走向现代国家,就财政来说乃是经历了税收国家、生产国家、福利国家等步骤。对不同的国家而言,这样的步骤或早或晚、或急或缓。 提炼15个财政事件/财政现象 透析15种现代国家成长的财政政治问题 税收国家→生产国家→福利国家…… 国家成长的秘密、历史进程中的财政智慧,尽见国家财政面相的演进中 走向现代国家的路途,下一站又以何为动力?通往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