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无法以光速前行

如果我们无法以光速前行
作者: (韩)金草叶|责编:宋齐//姚海军|总主编:姚海军|译者:春喜
出版社: 四川科技
原售价: 42.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如果我们无法以光速前行
ISBN: 9787572704864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节选自《光谱》) 我曾经看过外婆年轻时的照片。正在登上宇宙探测 器的她身穿白色宇航服,戴着一个头盔。那头盔大得似 乎轻轻一推,她便会向后倒去。装载着微型光子推进器 的宇宙探测器很小,看起来勉强跟一架客机差不多大。 人们得知那么小的探测器居然可以载着人类穿越时空, 去往宇宙的另一边时,对宇宙充满了无尽的期待。现在 想来,戴着头盔的外婆应该笑得很开心,似乎根本没有 预料到自己会在宇宙中遭遇什么。 外婆是天空实验室备受瞩目的研究员。天空实验室 成立,是为了探索生活在宇宙某处的外星生命,受到最 早开发微型光子推进器的航空航天公司的全力支持。外 婆作为探测队员加入时,人类已经通过之前的探测发现 了数百种外星有机物和微生物,所有人都激动不已。不 过,人们真正迫切的疑问尚未找到答案。 “我们真的是唯一的存在吗?如此浩瀚的宇宙中, 真的只有我们吗?” 外婆是天空实验室第三十三位登上探测器的生物学 者。当时妈妈还是个小女孩,外婆与她拉钩发誓说,一 定会在她成年之前返回地球。不久之后,探测器便音讯 全无。调查结果显示,由于推进器的缺陷,探测器在跃 迁过程中出了问题。公司起初极力否认,一番论战之后 终于承认推进器的设计存在缺陷。外婆失踪那年,三十 五岁。 外婆飘浮在太阳系外,后来获得营救。乘着单人逃 生太空梭被营救回来的外婆,营养严重失调,认知能力 低下,连自己的年龄都搞不清楚。当时,她已经失踪了 整整四十年。 四十年间,地球上发生了第一次“接触”,即人类 首次发现了外星智慧生命。探测器接收到了来自邻近恒 星系的异常信号,于是尝试进行对话。不过,这次“接 触”以惨败告终。它们明确表示不愿与人类进行任何交 流,也不想被打扰,并且不留痕迹地清除了未经许可便 接近自己行星系的探测器。人类没有继续冒险接触。此 后,它们以及那颗行星再也没有被人类的探测器捕捉到 。别提它们的外貌了,人类就连它们的声音也不曾知晓 。宇宙中并非没有智慧生命,也许只是它们不想被人类 发现。 第一次“接触”令人大失所望,之后外婆被救回时 立刻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因为外婆主张自己是发现外 星智慧生命的第一人。外婆说,地球以外生活着与人类 不同的智慧生命,自己返回地球之前与它们一起生活了 很久。假如外婆所言属实,则人类已经发现两种外星智 慧生命,而且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接触”也提前了二 十年。 不过,人们很快便不再理会外婆。在某种程度上, 这也有外婆自己的原因。 “所以,外星人到底在哪儿呢?” 外婆对那颗行星的位置绝口不提,也没有拿出外星 人真实存在的任何证据。外婆说,她遇见外星人时已经 遇险,手上除了记录仪之外没有任何设备。别说照片和 视频了,连外星人有声语言的录音资料也没有。人们最 初认为外婆患有妄言症,后来则对她投去同情的目光。 也有少数人认为,外婆的主张值得关注。然而,由于外 婆持续沉默,他们也摇摇头离开了。最终,外婆成了一 个四十年间独自流浪宇宙,在孤独中变得半疯半傻,对 自己的想象信以为真的可怜老人。 尽管如此,外婆依然没有放弃那个唯一的主张—— “我是最早的接触者。” 直到去世之前,外婆都在讲述着自己的故事。 * * * 在遇险的第十天,希真第一次遇到了它们。 航行中偶然发现的行星实在太有魅力,令人难以忽 视。因为就算只根据远距离的测定资料,也可以看出那 颗行星与地球具有十分相似的特征。船长建议暂时脱离 既定航线,尝试进行轨道探测,没有人反对,大家都对 此饱含期待。然而,改变航线接近行星的过程中出了差 错,一个小问题演变成了灾难。希真勉强登上了逃生太 空梭,却也回想不起最后一刻。她醒过来时,已经身处 陌生行星的地表。 希真在休眠舱旁睁开了眼睛。休眠舱可能是被水冲 上岸的,有些浸水。附近到处不见逃生太空梭的主体。 是坠落地点距离太远,还是掉到海里沉下去了呢?希真 只能做出一些消极的猜测。据说,太空梭配有安全系统 ,遇到危险情况就会把搭载者推出去。不过,如果系统 确实启动了,情况便更加令人绝望。因为如果没有太空 梭,就无法向地球发送求救信号。希真摸索着身上的衣 服,把所有东西掏了出来。一台配有小型发电机的研究 记录仪和一只急救包已是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