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往经幡

逃往经幡
作者: 鲍贝
出版社: 作家
原售价: 28.00
折扣价: 18.00
折扣购买: 逃往经幡
ISBN: 9787521205237

作者简介

鲍贝,70后小说家,现居杭州。**一级作家,中国作协会员,鲁迅文学院第十一届学员、鲁迅文学院第二十八届青年作家深造班学员。作品多在《十月》《人民文学》《钟山》《作家》《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等发表、转载,且入选多种年度选本。著有《去奈斯那》《观我生》《出**记》《还俗》等二十余部作品。

内容简介

1 冬天已经开始。 阿里的空气变得*加稀薄,漫无边际的大雪即将覆盖这片藏北高原,游客们都在纷纷撤离。而我和小米、冯小青,还有唐古拉四个人却一拍即合,决定从**出发自驾进阿里。 在出发之前,冯小青几次电话来问我,我们的这个决定是否有点疯狂?她从没到过**,**趟就选择去阿里,又是在冬天,兴奋和激动的心情可想而知。她一定觉得这是一次充满刺激和冒险的非同寻常的旅行。 可是我并不觉得在冬天开始的时候去一趟阿里会有多危险。任何一个地方,只要你到达那里,陌生感和距离感便会随之消失,诸多未知和可能存在的冒险,皆会变得稀松平常。 我对冯小青说:“别把自己当成探险队的,我们只是开着车沿途去感*、去体验、去看看别处的风景,很快就会回来。” “那儿可是世界屋脊,荒无人烟、生命*迹的地方,我们真就这么说走就走,是否哪天我们将为这次心血来潮的决定付出惨重代价?”冯小青停顿了一会儿说,“我在想,我们还能回得来吗?” “冯小青你能不能不这么夸张?” “我害怕嘛。” 我们大笑出声。笑过之后,冯小青忽然就严肃起来,她说: “不开玩笑,说真的,如果阿里可以容得下我,我就在那儿定居,真不想回来了。” “你别开玩笑了。” “我可是当真的。” “当真个头,你这才是心血来潮。你和小米一样,总爱说些言不由衷的话。她也说想逃离城市,要去找个偏远干净的地方定居。” “因为我们都住在同一座城市里,都在忍*雾霾的煎熬,都有一颗出逃的心。” “都好好的,逃什么逃?” “你不住在锦城,你**无法体会我们的处境,我告诉你吧,我们过得都不好,是很不好——!” “好吧,但愿你们成功出逃,心想事成。” 真是奇怪,这两个人动不动就想着逃逃逃,感觉她们整天就在想着逃离家庭,逃离城市,逃离人群,再下去,想逃离地球的心都有了。在哪儿生活还不都大同小异,难以安置的并不是我们的身体,也不是我们的物质生活,而是我们的心。把心安置好了,一切就都好了。 2 飞**前的那晚,我看完了一部纪录片《**的**》,详细讲述了阿里高原的前世今生。在这之前我所了解的**正史,是从七世纪松赞干布的吐蕃王朝开始的。可是这部纪录片却告诉我,早在吐蕃王朝之前,就有一个辉煌繁盛的王朝——叫“象雄王国”。 也就是说,象雄才是阿里*初的王朝。那时候的象雄人全都信奉古老的苯教。自象雄国开始,人们手中的转经筒就已经在这片藏北高原上转了三千多年,而古老的象雄文和它曾经的历史,却在人们的记忆中渐渐消失、淡至无痕。 当时的吐蕃王松赞干布,为了树立自己的**和政治目的,一举歼灭了象雄国,象雄国才从此消失。而**正式引进佛教和使用藏文字,都是在七世纪以后的事。 纪录片里还提到一段,象雄古国曾经的盘踞地,在一个叫“穹隆银城”的地方。三千多年后的**,那里成了常人难以抵达的神秘的遗址。 我盯着片中的遗址好久。有一种**在我内心深处蠢蠢欲动。那片遗址——确切地说,是三千年前的王朝,如今的废墟——就像一个神秘而不可猜想的未解之谜,仍然存在于世。正因难以抵达,它成了我此行想去抵达的又一个目的地,成了我临时起意的新的愿望。 3 唐古拉是我们当中**一位男士。他携着他那颗“漂泊的灵魂”在**各地游荡了十多年,人称“藏漂”一族,是个酷爱冒险、剑走偏锋的家伙。他在**开了家“唐古拉客栈”,聊以维持他的生活。 小米**次到**旅行的时候,就住在唐古拉客栈。她就在唐古拉客栈里认识了唐古拉,然后,两个人一见钟情。 异地恋进行了好几年。小米始终深爱唐古拉,唐古拉也很爱小米,对小米百依百顺、如胶似漆,但就是没有娶小米为妻的意思。 据说,唐古拉在很多年前结过婚,没到几个月便离了。理由是,他已经习惯一个人飘来飘去、想去哪儿就去哪儿的自由状态,*不了婚姻生活所带来的束缚。 而独自生活了三十多年的小米,却只想结束单身狗的*子,想和唐古拉结婚。可是唐古拉迟迟不表态,总在设法回避这个问题。小米又是个极爱面子的人。婚姻这种事,要是男方不主动,她就没法去强迫人家娶她,只能将愿望闷在心里,一个人苦熬。 4 我们各自飞到**。就在我们去办边防证的路上,冯小青忽然接到她报社打来的电话,让她立即飞回去,说有个重要采访需要她到场。 “真是见鬼啦——!” 冯小青气得在人来人往的大马路上扯开喉咙就骂。她对电话里的那个人说:“我明明请好假了才出来的,请假条上都有领导的批字,你们怎么说变就变,把我当成什么?我都已经在**了,我怎么回去?!我不回去——!” 气得快疯掉的冯小青,在挂断电话后大概五分钟内,便强行把心火扑灭,在网上订了张当天飞回去的机票。 纵有千般委屈、万般无奈,她还是不敢违抗单位领导的指令,不敢任性地砸掉她好不容易捧在手心里的铁饭碗。 *担心回不来的冯小青,还异想天开嚷着要在阿里定居的冯小青,在出发前就撤离了。冯小青一撤离,我活生生就成了一盏闪亮的电灯泡,夹在唐古拉和小米之间。 我们仨还是如约出发了。 如果一路顺畅,当天晚上我们就能到达普兰县,可以夜宿塔钦。塔钦是一座小村庄,就在冈仁波齐神山脚下。 我和唐古拉对这条路都很熟悉,尤其唐古拉,他来的次数比我多。但小米却是**次。她以前飞到**,就只在**转悠,大昭寺、小昭寺、色拉寺、哲蚌寺、八廓街和布达拉宫,她都转遍了,却从未到过**以外的藏地。 小米的身体不是很好,海拔过于高的地方,她还是有所顾虑,怕自己扛不住。这次她斗胆走阿里,也是豁出去了。也不知她哪儿来的勇气,忽然间说走就走。 5 小米和冯小青都住在锦城,她们不约而同地都不喜欢这座城市,甚至对这座城市心生厌恶和痛恨。 但小米认为,她和冯小青还是有所不同,冯小青是工作以后才开始讨厌这座城市的,而她对城市的厌恶却是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的,厌恶感几乎与生俱来。她喜欢清静,喜欢大自然,*不喜欢人多的闹哄哄的地方。而锦城却是全国人口*密集的城市。 只要是人多的地方,就会有发展,就要整顿,就要改革,而所有的发展、整顿和改革,总会对某些人群带来或多或少的影响甚至伤害。小米认为自己就是这个*害群体中的一个。 她自称自己是锦城的“漂二代”。他父亲是河北人,母亲是温州人。父亲一辈子都在锦城的各个建筑工地里打工,母亲在锦城郊外开了家小杂货店。两个人不死不活地苦撑着*子,然后在锦城郊外的一间出租房里仓促结婚,后来,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生下了小米。还没等小米长大成人,他们便因过度劳累而丢下她一个人,相继死去。 小米说,她的父亲和母亲把一生的时间和生命都献给了这座城市,而这座冷冰冰的城市却从没给过他们丝毫温暖感,直至死的那天,仍然连一席容身之地都没有。锦城的房价每天都在疯涨,而她父母所挣的钱,永远都追不上房价。因此,他们一直就没有自己的住房,都是租郊区的廉价房居住。纵然如此,他们一家人还是常常连房租都付不出,因而总是被人驱逐,好几次,一家人被迫连夜搬家,夜宿街头。 小米说她一出生,就跟着她父母看尽世态炎凉。她父母年轻时的梦想是,有朝一*能够离开偏僻的老家,到繁华的锦城去闯荡世界,好好谋得一份事业,然后,一家子在都市里安居乐业。而如今小米的梦想,却和她父母年轻时的梦想正好相悖,她希望早*、**逃离这座繁华的城市,去一个偏僻无人的地方安静度*。 小米父母在锦城安居乐业的梦想终究没能实现,两个人贫困潦倒了一辈子,*后,扔下小米撒手人寰。 说起来小米比她父母要幸运,她通过努力考进医科大学,毕业后当了一名医生。要是她父母地下有知,这该是件多么令人骄傲的光宗耀祖的事。工作几年之后,她又在锦城买了一套三十平米左右的单身公寓,虽然地段偏了点,房子面积也不大,但在这座寸土寸金的城市里,也算是拥有了自己的容身之所,再也不会像她父母那样,因为交不出房租而遭人驱逐,终*担惊*怕。 其实,之前的小米对这座城市只是充满了一种厌倦和疲惫的感觉,工作之后,这种厌倦和疲惫感慢慢变成了恐惧。而让她恐惧的真正的原因是,她害怕自己每天都要去面对一群特殊的病人却又束手无策。 小米说,现在每天都有很多人因患了“尘肺病”而拥进医院。尘肺病的潜伏期是十年,或者以上。也就是说,**查出来的病,可能在十年甚至二十年前就已经患上了,这种病平时看上去不那么严重,身体感觉不到,也没有人去做检查,但久而久之,却会形成难以治愈的病症。 *近几年,小米每天都在为这些患上尘肺病的病人洗肺。黑色的水从病人的肺里洗出来,一瓶一瓶地洗出来,一个人可能要洗掉二十多瓶。每次拿着那些灌满黑水的玻璃瓶,看着那些躺在护理*上半死不活的病人,小米就想哭。 尘肺病分为一期、二期、三期,只有一期的尘肺病人才可以洗肺,到了二期、三期,就没有办法再洗。因为肺已经糜烂了。有一个专业术语叫“肺大泡”。其实之前连小米自己也没搞清楚,肺在多次清洗之后,会变得像一块破烂的抹布那样松散,就不能再洗了。 大多数人都知道,一个人要是长期在煤矿工作,他的肺就会慢慢变黑。目前得了这种病的人,大部分来自底层。他们从事着繁重的体力劳动,工作环境恶劣。这些人干活的时候往往顾不上戴口罩和采取别的防护措施,因此,得“尘肺病”的概率就特别大。 但是,没有人知道,或者说,是没有人愿意去相信,居住在一座座高楼大厦里的人,他们的肺也在慢慢变黑。小米说,雾霾无处不在,即使那些整*躲在高楼大厦里上班的人,也会染上这种病。雾霾占领锦城已经好几十年,所有人都知道大量吸入霾对肺不好,早晚会得病,但所有人都心存侥幸,以为病魔不会这么早就降临到自己的头上。但,无情的病魔还是如约而至。 人是个很奇怪的动物。哪怕身边很多人都已经患上这种病,他们依然觉得自己不会。就像死亡天天都在发生,但没有人会愿意去相信,死亡有**也会找上自己。 “尘肺病”是一个不可逆转的病,得了,就一定会走向死亡,只是拖的时间长一些或短一些。有的人想活命,会想着要去换个肺,换了肺就不疼了,生命就会得以延续。但是换肺的成本太高,需要五六十万,甚至上百万,一般的家庭根本承担不起。而且,好的肺源也难找。就算找到肺源换上了,也会存在排异性,弄不好,还是得死。 有一次小米又说起这些,她忽然问我:“你知道尘肺病人*后都是怎么死的吗?” 我说不知道,我从没见过。 “他们都是跪着死的,因为病到*后,他们已经无法平躺,只要一躺下来,他们的肺就没办法正常呼吸,为了能够让呼吸稍微通畅一些,他们都得跪着。” 小米的声音里有一种痛楚,她虚晃晃地看着一个不确定的地方,仿佛刚从一场梦魇中醒过来。她希望她所陈述的这一切都不是真的,只是一场惊骇莫名的梦。梦醒过后,世界美好如初,一切如她所愿。 可是,她又不得不一次次地强迫自己去接*这个事实,因为它本来就是事实,这一切都不是梦,都是真的,每天都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着,每天都在她的眼皮子底下发生着。而她,束手无策。 小米还透露了一些不为外部人了解的“内部消息”,她说近些年来,患上尘肺病的人越来越多,各家医院都在趁机赚钱。清洗一次肺的费用需要好几万。也有些医生为了赚取*多的钱,昧着良心故意不给病人清洗干净,让他们痛到无法呼吸的时候,再来洗一次,好继续收费。这种把病人不当人看、只当作摇钱树的医生,在医院里居然占半数以上。小米每天看在眼里,愤怒和一种无力感让她天天处于崩溃边缘。 小米说自己本来也不是个愤世嫉俗的人,但她实在看不下去,越来越对这个社会心生怀疑。她亲眼见证着医院内部出现太多昧着良心做事的人。为了牟取暴利,他们不择手段,也不讲仁义和医德。目前的尘肺病患者,有一半以上来自于社会底层,他们因为付不起昂贵的医药费而被医院拒之门外。拒*的理由是医院的人力和医疗设备有限,他们只愿意接待那些有钱治病的人。而病人却在*益增多,他们纷纷拥向医院来求救,却惨遭拒*,带着*望和悲伤的神情黯然离去。人命关天,这无疑是一场灾难。 有一次,小米冲进院长室,请求院长可怜可怜那些病人,她说:“救死扶伤是我们医院的职责,我们**可以去多救几个,病*明明还有空着的。” 院长冷静地对她说:“这里是自负盈亏的医院,不是慈善机构。救死扶伤是需要钱的,他们身上没钱,我拿什么去为他们救死扶伤?如果医院不赚钱,早晚会倒闭,又拿什么去养活你们这些医生和护士?” 其实,那时候的小米,已经变成了一个病人,一个“抑郁症患者”。在后来的那些*子里,她越来越不能控制自己,情绪变得*益悲愤、焦虑不安,时常深陷在痛苦的深渊里难以自拔。她害怕她身边的那些人,一个个都活得铁面无情、麻木不仁,如同行尸走肉。她害怕自己总有**也会渐渐活成一个无情无义、行尸走肉一样的人。除了悲愤、无奈和痛苦,她的心里还伴有一种内疚和罪恶感,作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她觉得自己愧对那些求医无门、只能在死亡边缘徘徊的可怜的病人。医院对她来说,是一个深不见底的漩涡,她只想从这个漩涡中离开,逃到别处去。 她把希望寄托在唐古拉身上。因为在这个世界上,唐古拉是她**深爱的人,只有唐古拉才能够带着她远走高飞,去人迹罕至的地方生活。 阿里是世界上海拔*高、人口密度*低的地方,因此她在内心深处早已对这片土地充满向往。 虽然唐古拉一再表示,去阿里定居未免太不靠谱,但是去当一回旅客,还是没有问题。这次的唐古拉**是舍命陪君子,权且陪小米走一趟。出发之前,他知道十有**小米自己会*不了恶劣的环境而自己撤退。 《逃往经幡》,一部温情与惊险融会、真实与虚构交织的“行走小说”。 阿里、札达、塔钦、玛旁雍错、古格、穹隆银城……这些富有神秘色彩且震撼人心的藏地名称,在书中宛若富有魔性的容器,装载着一个个虚构却无比真实的人物和故事。 鲍贝每次都把故事写得曲折离奇,情节的设置让你读来意外又惊喜,那种离奇、神秘、紧张和不时营造的小小惊悚,带给人过山车般的体验;感触的描摹让你感到细致又熟悉,分明告诉你这是真实的,就是我们置身的时代与生活。 有的人生是一场“投奔”,有的人生是一场“逃往”。心理上、人世间、灵魂中,到底有没有可以护佑众生的“经幡”,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