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国人民银行招聘考试 冲关攻略
作者简介
中公教育全国银行招聘考试研究院 中公教育全国银行招聘考试研究院,是中公教育旗下研究银行系列招聘考试的部门,聚集数十位师资及研发成员,对银行招聘考试有着独到的研究,是银行招聘考试领域研究与发展的中坚力量。
内容简介
中国人民银行招聘考试?冲关攻略第一篇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第一篇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本篇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是所有职位均需考查的内容,故报考经济金融专业职位、会计专业职位、法律专业职位、其他专业职位的人员均需学习本篇内容。第一章言语理解与表达 学习导航 分析近三年中国人民银行招聘考试真题可知,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题量均为20道,其中选词填空、语句表达和阅读理解是考试的高频考点,备考时需重点理解和掌握。选词填空题的考查形式以两空、三空居多,多考查实词和成语。语句表达题的考查内容包括语句排序和语句填充。阅读理解题主要考查主旨观点题,同时也涉及细节判断题、词句理解题、推断下文题以及标题添加题。考生在复习时,首先要扎实掌握基础内容,然后通过做真题及模拟试题进行巩固提升。 第一讲选词填空核心考点一辨析词语辨析词语是选词填空的重要考点,可从以下五个角度进行考虑。 一、词义的侧重点 有些词语虽然表示的概念、含义大致相同,但在表现对象上却有不同的侧重。做题时,需仔细体会选项中相近词语的不同侧重点。 示例1“精准”vs“精确” 精准:侧重很符合、没差错。 精确:侧重精细、确切,如:精确到小数点后多少位数。 【误用】8号选手的远投非常精确。 解读:句子说的是投篮投得准,所以“精确”应改为“精准”。 示例2“因地制宜”vs“因时制宜” “因地制宜”指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侧重不同地区。 “因时制宜”指根据不同时期的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侧重不同时期。 【误用】社会变化快速,做事方法不能一成不变,当因地制宜。 解读:句子说的是社会变化快,即强调时间的变化,应改为“因时制宜”。 做题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语义相近且含有相同语素的词语,不加以准确辨析,则容易混淆。这时候可以从比较相异语素入手,如“简洁”侧重“洁”,强调说话、行文简明扼要;“简捷”侧重“捷”,强调做事简便、快捷、直截了当。对于这类具有相同语素的近义词,应比较其相异语素的含义,再结合相应语境进行选择。 经典例题只有勤俭节约,铺张浪费之歪风,才能有效净化我们的社会风气,培育健康向上的文明风尚。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厉行提防漫延B.力行防止漫延 C.力行防备蔓延D.厉行防范蔓延 【答案】D。解析:第一空,“力行”侧重“力”,强调亲自实践;“厉行”侧重“厉”,强调严格执行。根据“只有……才……”可知,强调严格执行的“厉行”更适合,排除B、C。第三空,“漫延”一般用于水流向四周扩散;“蔓延”一般用于植物或火灾的生长或发展,也可用于抽象事物。文段说的是风气,为抽象事物,此处应选“蔓延”,排除A。 二、词义的轻重程度 有的近义词虽然表示的概念、含义大致相同,但在表现的程度上有着轻重、强弱的不同。 示例“相信”vs“信任”vs“信赖” 相信:认为正确,不怀疑,词义程度较轻。 信任:相信而敢于托付,词义程度较重。 信赖:信任并且可以依靠,词义程度最重。 【误用】大禹因治水有功,得到了众多部落的拥戴和舜的信赖,继舜之后担任了部落联盟的首领。 解读:由“继舜之后担任了部落联盟的首领”可知,句子侧重说的是舜对禹的相信与托付,故用“信任”比“信赖”更合适。 经典例题怎样的事物才能真正永存?阿房宫和华清池都已片瓦不留,李杜的名句和老庄的格言却一字不误地在每个华人的心里。世上延绵最久的还是非物质的——思想与精神,能够地记忆思想的只有文字。所以说,文字是我们的生命。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保存永久B.铭刻永恒 C.保留明确D.镌刻准确 【答案】D。解析:第一空,由“片瓦不留”“一字不误”等词义程度较重的词语可知,文段要表达的是李杜的名句与老庄的格言深深地刻在每个华人的心里,“保存”“保留”词义程度较轻,排除A、C。第二空,此处是说文字具有一字不误的记载功能,用“准确”恰当。 三、词语的感情色彩 根据感情色彩,词语可分为褒义词、贬义词和中性词。做题时,需根据现有句子提供的语境,判断作者的感情态度和褒贬意味,从而选出与作者感情色彩最相符合的词语。 示例“充斥”vs“充满”vs“充溢” 充斥:塞满(含厌恶意),为贬义词。 充满:填满、布满,为中性词。 充溢:充满、洋溢,为褒义词。 【误用】假冒伪劣商品充溢市场,泛滥成灾,严重地侵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解读:对于“假冒伪劣商品”,人们应持否定态度,“充溢”为褒义词,不符合句子的感情色彩,应改为“充斥”。 经典例题文字可将一个人思考之所得传诸他人,于是不仅可以,而且可以利用他人的思考为出发点。文字发展成为传至远方与后世的书籍,书籍也就成了人类思考结果的库藏。读书者可以从此库藏中,手执一卷可以上对邃古的哲人,远对绝域的学者,而仿佛亲聆其以言词毕生思考的心得。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群策群力任意索求显露B.集思广益予取予求吐露 C.传承文明随心所欲倾诉D.取长补短无厌求取诉说 【 案】B。解析:先看第二空,句意为读者凭借意愿选择书籍,由“手执一卷可以上对邃古的哲人,远对绝域的学者……”可知,此处应为褒义语境。“随心所欲”在不同的语境可用作中性词或贬义词,但不能用作褒义词,排除C。“无厌求取”为贬义词,与文段的感情色彩不符,排除D。再看第三空,“显露”与“心得”搭配不当,排除A。“吐露”含有的诉说之意,与“心得”搭配更恰当。 点拨:第一空的备选词语不易辨析,可直接跳过。第二空备选词语词义相近且没有可利用的相异语素,这时不再从词义的角度来辨析,可从词义的轻重或感情色彩的角度进行考虑。 四、词语的语体色彩 根据语体色彩,词语可分为口头语和书面语两大类。口头语的主要特点是自然、通俗,常用于日常交谈,或比较口语化的文学作品。书面语的特点是文雅、庄重,多用于比较正式的场合、理论性强的文章等。从试题选材来看,考试中多考查考生对书面语的掌握情况。 示例“摇晃”vs“摇曳” 摇晃:摇摆、晃动,较为口语化。 摇曳:摇荡,多用于书面语。 【误用】轻风拂来,明净的湖面堆起丝丝笑靥,惹得四周心旌摇晃。 解读:句子表述文学气息较重,应选取书面语,“摇晃”较为口语化,应改为“摇曳”。 经典例题在奥斯维辛解放60周年纪念活动的电视实况转播里,看到奥斯维辛正飘飞着鹅毛大雪。远处苍茫的背景下,奥斯维辛集中营那些处在低洼之地的木制和砖砌的营房和毒气室,在洁白飞舞的雪花中,静静地着,无言地出示着历史的一份着血泪的证言。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伫立浸透B.肃立书写 C.站立浸染D.树立饱含 【答案】A。解析:第一空,“树立”指建立(多用于抽象的好的事情),如树立榜样,与“营房和毒气室”不能搭配,排除D。与“60周年纪念活动”“在洁白飞舞的雪花中”对应,“伫立”“肃立”所含有的庄重的意思更符合文段的语体色彩,“站立”较为口语化,排除C。第二空,由“集中营”“毒气室”可知,这份血泪证言见证了一段惨痛的战争历史,“浸透”词义程度更重,且与“血泪”搭配更恰当。 五、词语的搭配 词语的搭配既受语法规则的支配,又受语义条件的限制,同时还存在专业领域的固定搭配。因此,在解题时,可从词语的搭配角度入手快速解题。 示例1“发扬”vs“发挥” 发扬:常与“风格”“精神”“品质”等搭配。 发挥:常与“作用”“水平”“想象力”等搭配。 【误用】看图作文时,除了看懂图画的内容,还要充分发扬自己的想象力。 解读:与“想象力”搭配,用“发扬”不恰当,应改为“发挥”。 示例2“年轻”vs“年青” 年轻:年纪比相比较的对象小,适用对象较为广泛。 年青:处在青少年时期,适用对象为青少年。 【误用】她是一个精致讲究的女人,虽然年过花甲,但鹤发童颜,十分年青。 解读:“年青”指处在青少年时期,句中的“她”已经年过花甲,应改为“年轻”。 经典例题《流浪地球》的持续热映让刘慈欣的作品再度受到大众,人们的目光也逐渐到中国科幻文学作品上来。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青睐聚集B.瞩目聚焦C.热捧汇集D.追捧凝聚 【答案】B。解析:先看第二空,“聚集”常与“力量”“资金”等搭配,“汇集”常与“材料”“信息”等搭配,“凝聚”常与“心血”“智慧”等搭配,三者均与“目光”搭配不当,排除A、C、D。“聚焦”比喻视线、注意力等集中于某处,与“目光”搭配恰当,符合句意。验证第一空,“瞩目”用来形容刘慈欣的作品再次受到大众的关注也恰当。 核心考点二分析题干 选词填空题中,空缺处所填词语必须能够满足语境需求,且不能有语法问题。因此,在解题时首要任务是分析题干,主要是分析题干中对解题有帮助的信息。 一、逻辑关系 分析语境,通常是分析空缺处前后的逻辑关系。考试中最常见的逻辑关系有解释说明关系、相反相对关系、并举关系、递进关系和顺承关系。 (一)解释说明关系 解释说明关系指语段中的某些词句对空缺处词语的含义进行了解释说明。当文段中出现以下提示信息时,可重点考虑此处是否存在解释说明关系。 提示存在解释说明关系的五种信息: (1)含有指代义的词语:这、那、此、这些、这样。 (2)表同义互换的词语:也就是说、或者说、即。 (3)表概括、归纳、总结说明的词语:可见、因此、因而、所以。 (4)表举例论证的词语:也是如此、即是例证、譬如。 (5)表解释说明的符号:冒号、破折号。 (二)相反相对关系 相反相对关系指语段中的某些词句对空缺处词语的含义进行了反面提示。解答此类题目可以通过找出句中相应词语的反义词或者与分句语义相对的词语。 提示存在相反相对关系的五类词语: (1)转折词:虽然……但是……,却,反而,然而,而,其实。 (2)否定词:是……不是……,不是……而是……,并非,不能,不会。 (3)选择词:是……还是……,与其……不如……,或。 (4)变化词:从……到……,过去……现在……,直到。 (5)相对词:一些(类)……另一些(类)…递进关系和顺承关系。 (一)解释说明关系 解释说明关系指语段中的某些词句对空缺处词语的含义进行了解释说明。当文段中出现以下提示信息时,可重点考虑此处是否存在解释说明关系。 提示存在解释说明关系的五种信息: (1)含有指代义的词语:这、那、此、这些、这样。 (2)表同义互换的词语:也就是说、或者说、即。 (3)表概括、归纳、总结说明的词语:可见、因此、因而、所以。 (4)表举例论证的词语:也是如此、即是例证、譬如。 (5)表解释说明的符号:冒号、破折号。 (二)相反相对关系 相反相对关系指语段中的某些词句对空缺处词语的含义进行了反面提示。解答此类题目可以通过找出句中相应词语的反义词或者与分句语义相对的词语。 提示存在相反相对关系的五类词语: (1)转折词:虽然……但是……,却,反而,然而,而,其实。 (2)否定词:是……不是……,不是……而是……,并非,不能,不会。 (3)选择词:是……还是……,与其……不如……,或。 (4)变化词:从……到……,过去……现在……,直到。 (5)相对词:一些(类)……另一些(类)… 本书适用于备考2023年度中国人民银行招聘考试经济金融专业职位、会计专业职位、法律专业职位、其他专业职位(含部分所属单位公开招聘职位中多专业混合职位)的人员。 本书具有以下特点: 1.内容全面,细致分析考情 本书内容囊括人行考试各职位涉及的全部科目,即行测、经济金融、申论、会计和法律。本书每一章的“学习导航”版块,说明了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不同职位考试在本章的具体考点及题型、题量,并分析了考查方式和难度,以便考试悉知备考方向。 2.讲解透彻,配套串讲课程 本书在力求保障知识体系完整、逻辑结构合理的同时,涵盖基础高频考点,使考生能够在备考过程中打好知识储备的根基。本书的要点内容均用下划线标注。同时设置多个版块深入讲解,“备考点拨”版块,点明相应考点的考查角度、解题技巧、备考重点、易错易混内容等;而“经典例题”版块,辅助考生随学随练,加深理解。此外,本书各科目配套大咖串讲领读课程,辅助考生高效备考。 3.紧跟热点,赠送学习资料 本书紧随人行考试新变化(如考查科目增多、难度增大)和当下时事新热点(如二十大要点内容)进行更新。对于时效性较强的内容,配套赠送高频考点速记手册、时新知识、最新法律法规等相关电子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