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战列舰. 1889—1904

英国战列舰. 1889—1904
作者: 【英】R.A.伯特(R.A.Burt)
出版社: 吉林文史
原售价: 239.80
折扣价: 143.90
折扣购买: 英国战列舰. 1889—1904
ISBN: 9787547287316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英】R.A.伯特 ○世界闻名的舰船线图插画师和照片收藏家 ○与诺曼·弗里德曼、D.K.布朗、奥斯卡·帕克斯齐名的海军史学者 ○在战列舰设计、建造、服役史领域投入了毕生精力 ○他绘制的线图被战舰爱好者、海军史研究者和模型制作者奉为圭臬 ○代表作有《最后的英国战列舰:“前卫”号,1946—1960》《大舰队中的战列舰:一战英国海军主力舰图史》《法国战列舰:1876—1946》《德国战列舰:1897—1945》《日本战列舰:1897—1945》《英国巡洋舰:第一次世界大战》《英国驱逐舰:第二次世界大战》等 译者简介 杨坚,工学博士,海军史学者,长期为《兵器》《现代舰船》等杂志供稿,译有《英国战列巡洋舰:1905—1920年》《英国皇家海军:从无畏舰到斯卡帕湾》等作品。"

内容简介

"英国海军这一时期建造的战列舰,与外国同类军舰相比孰优孰劣呢?我们从君权级开始,这一级战列舰在1892—1894年共建造了7艘(加1艘),它们也是当时世界上最优秀的一级战列舰。我们将其与同时期完工的军舰——法国的“布伦努斯”号和俄国的“纳瓦林”号相比较。 法俄军舰都有厚重的复合装甲带(457毫米和406 毫米),分别装备4门340毫米主炮和4门305 毫米主炮,最高航速16—17节,它们看起来都是英国战列舰的可畏对手。但是还有一些尚未拿来对比的性能,如燃煤储量、锅炉性能和适航性,以及在世界各水域航行的稳定性。据报道,法国军舰火炮的射速很低,而俄国战列舰实际上仿自英国的特拉法尔加级,其设计很快就过时了。 庄严级的对手是日本的“富士”号、法国的“布韦”号和美国的“亚拉巴马”号。这些战列舰在排水量、武备、装甲和航速方面非常相似,不过“富士”号的设计源于君权级,而且是在英国船厂建造的——它与英国军舰相比不落下风——算得上一个对手。美国的“亚拉巴马”号到1900年才完工,是直接针对庄严级设计的,它的装甲带长54.25米,高2.29米,厚406 毫米,而庄严级的装甲带长76.2米,高4.57米,厚229 毫米,相比之下,美国军舰纸面上的防护水平并不出色。“亚拉巴马”号火力强大,航速可达17节,但适航性据称较差。 9艘庄严级全部建成一年后,法国的“布韦”号才完工。虽然在纸面上看似强大,但以它的排水量计,火力却显得不足。它内部的布置非常拥挤,原因是炮塔数量过多。这造成了火炮受炮口风暴影响较大的问题,以及被命中一次就导致多门火炮被毁的危险。“布韦”号的动力系统非常可靠,适航性良好,但燃煤储量和续航力有限。 从设计上看,卡诺珀斯级与同时代大部分对手相比都不够出色,主要是因为它们的侧舷装甲带只有152 毫米,而大部分潜在对手的装甲带为229 毫米。例如同时期完工的法国“圣路易”号,就有381 毫米水线装甲带,与卡诺珀斯级相同的航速,以及可以在任何距离击穿152 毫米装甲带的4门305 毫米主炮。法国军舰适航性良好(卡诺珀斯级的适航性略胜一筹),总体设计可算出色。但是法舰的厚重装甲带高度不足,高大的上层建筑和大型烟囱都是敌方火炮的靶标。俄国战列舰“潘捷列伊蒙”号虽然直到1904年才建成,但仍可以与卡诺珀斯级比较。俄国军舰虽然航速略低,但总体上设计优良,并有229 毫米克虏伯装甲带。它的一个主要弱点,是燃煤储量只有860吨,而卡诺珀斯级可携带1800吨燃煤。 在可畏级的设计被最终批准前,人们就已经在关注日本战列舰“朝日”号和“敷岛”号了。但是两艘日舰均在英国建造,与英国军舰的区别很小。“朝日”号、“敷岛”号与可畏级都是制造精良的战舰,内部结构非常坚固。英国官方文件认为可畏级更出色,但也仅限于总体战斗力。两艘日舰都参加了1904年的对马海战,其优异表现证明它们在设计上远胜俄国战舰。 能与堡垒级相比较的德国新型战列舰是“维特尔斯巴赫”号,后者只安装了口径更小的234毫米主炮,性能逊于英舰。但是美国的“缅因”号完全可以与堡垒级抗衡,美舰有279毫米装甲带,航速与堡垒级相同。英美战列舰的副炮在高海况下都表现糟糕。法国的“絮弗伦”号也与堡垒级相当,只是航速和装甲带高度略逊一筹(4.04米对4.57米)。英国造舰专家认为“絮弗伦”号的设计非常出色,值得赞赏。 从俄国“奥斯利雅维亚”号战列舰上可以看到邓肯级的影子,它的确也是针对后者设计建造的。双方的副炮非常相似,但是英国战列舰的4门305 毫米主炮比俄舰的4门254 毫米主炮更强大,其装甲防护也更佳(虽然邓肯级的装甲略薄)。两舰的最高航速几乎相同,但邓肯级能以最高航速航行更长时间。海军部认为邓肯级总体上优于俄国军舰——单舰对抗也是如此。 英王爱德华七世级在完工时就要面对很多针对性很强的对手。日本的“香取”号拥有229 毫米克虏伯装甲和强大的武备,航速与英舰相同。“香取”号由英国船厂建造,具备最现代化战列舰的种种特征,是制造精良、威力强大的战舰。1904年之前,德国海军还没有对皇家海军钩成任何威胁,但他们很快也开始建造性能优良的军舰了。“西里西亚”号战列舰在各个方面都可与英王爱德华七世级相匹敌。德国280毫米主炮相对这种等级的战列舰来说显得威力太小,但也可以轻易穿透英王爱德华七世级的229 毫米装甲带,而且德国建造了5艘同级舰,这一点非同寻常,因为以前他们和法国人一样,每级战列舰只建造一到两艘。英王爱德华七世级的适航性在同时期的军舰中无可比拟。人们经常提到,意大利战列舰“贝内代托·布林”号的航速高于英王爱德华七世级,然而意大利军舰实际上具备战列巡洋舰的特征,虽然航速很高,但装甲带只有152 毫米。 经常拿来与纳尔逊勋爵级对比的是日本的“萨摩”号,它是日本自行建造的第一艘大型军舰,主要部件也由日本制造。除了装甲防护,双方在大部分性能上非常接近。纳尔逊勋爵级的装甲带厚305 毫米,而“萨摩”号的装甲带只有229 毫米,而且前者有装甲防护的干舷面积远大于日舰,其防护足可以与一些早期无畏舰相媲美。 " "铁甲舰和前无畏舰,大多数军迷想必有所耳闻,但或许未必十分熟悉,市面上也鲜见系统介绍这些战舰发展脉络的作品。 在海军史上,这是近代中国为数不多的参与过争鸣的领域。提起“定远”“镇远”,就不得不说起英国铁甲舰“英弗莱息白”;提起北洋海军,就不得不说起19世纪后半页的英国海军。 作为一个中国军迷,难免对那时的英国战舰有一份特殊的执念。“维多利亚”代表的不仅是一个铁甲争鸣的时代、一段心绪复杂的回忆,更是一个我们心心念念想要超越的标杆。 《英国战列舰:1889—1904》讲述的正是维多利亚时代(也包括爱德华七世时期)英国铁甲舰和前无畏舰的故事,有助于读者朋友们扫除知识断层,打通战舰科技树,获得对英国海权柱石——战列舰的完整认识。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人们普遍把无畏舰的诞生视作一次质的飞跃,但读过本书就会发现,一切都是技术演进的自然结果,领导世界靠的是踏踏实实的积累,而不是投机取巧般的“基因突变”“弯道超车”。"